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宋徽宗“极简主义”与西方极简主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宋徽宗“极简主义”与西方极简主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汝窑,余尝见之,实为玛瑙末入釉,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其釉色有天青、粉青,还有葱绿和天蓝等。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之称誉,釉面可视碧玉,也不为过。所有历代青瓷应以汝窑为冠。” 宋徽宗是艺术史上难得的天才,对书法绘画等多项艺术有着他人难以望其项背的贡献。这样的艺术天才,一辈子最喜汝瓷,是汝瓷发展的最大的开拓者、推动者。非写实绘画、雕塑,朝着单纯、逻辑的选择发展,可以说是一种艺术流派,也可以指一种生活方式或时装风格。这种来自于20世纪60年代的极简主义,其极度纯粹的创作方式和艺术风格影响了许多艺术门类,给当今社会带来一种简单的、淳朴的、宁静的艺术感受,并深刻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和审美方式。

[关键词]极简主义 汝窑 审美

中图分类号:I2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292-01

极简不是简单,是被提炼出来的纯粹和精华,其轮廓更为利落,线条也更为流畅,看似简洁却足见深蕴。喜欢这种风格的人时尚又不失传统,生活讲究精致,对他们而言,单一色调,简单搭配,暖色也好冷色也好,清晰有较好的整体性,

这种极简的概念并不只适合来自西方的现代艺术,在中国的宋朝对于美得意识已出现了“极简主义”的影子。于是,在古典精髓和时代精神之间我找到了一个非常契合的交叉点,东西文化的共鸣之处,更有不同趣味。

1、极简主义的概念

1.1 宋徽宗“极简主义”与西方极简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对于西方而言,20世纪60年代经济复苏后呈现出繁荣的生活景象,同时西方的工业化也到达了顶峰,可谓是西方艺术界的一场狂欢盛宴,后现代主义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的,艺术从此没有了固定的结构和权威以及中心的束缚,极简主义就此诞生了。

但是对于中国而言,同时期的中国并不是鼎盛时期也并不是艺术形式诞生的最佳时期,早在公元1100年,北宋时期,商人社会地位很高,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政府大兴土木、修水利,人口不断增加,鼓励文化,绘画形式多种多样,此时的宋朝的繁荣犹如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时期,因此,宋徽宗“极简主义”――汝窑诞生了。

2、宋徽宗与“极简主义”――汝窑

中国将极简,那便是宋代了,我们要感谢宋徽宗,他命宋代的瓷匠,奉命用地上的泥土烧制天空的颜色,

南宋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云:“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汝瓷讲究色调单纯,于朴素中隐含着使人心平气静的意蕴。宋徽宗笃信道教,喜欢光华内敛的青色,因此特别排斥白色定瓷的“芒”。在他的倡导下改用当时青瓷中的佼佼者,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一带的“汝瓷”。汝瓷秀雅脱俗,是宋徽宗追求内敛苍幽的艺术品味的反映,汝瓷那抹纯粹的天青让他沉醉。皇帝的恩宠也就是汝瓷的荣耀,而随着宋徽宗在“靖康之役”的败落,汝瓷也随着破碎的宋朝而几近销声匿迹。汝窑兴盛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品亦不多见,流传到至今的真品,已知的仅67件,弥足珍贵。

2.1 “极简主义”――汝窑当之无愧

古代美学到宋代达到最高,要求绝对单纯,就是圆、方、素色、质感的单纯。汝窑作为极简的代表作,它只有一种颜色,就是“天青色”,完全没有任何花俏的纹饰,而且造型简单素雅,犹如现今极简主义的作品,虽有一种朴素的内涵,与经久耐看的质感。“雨过天青云,这般颜色做将来。”此话据传语出宋徽宗,此后,天青色即为汝窑瓷钦定的颜色名。

2.2 “极简主义”――汝窑对现代影响

越简单、越难;越困顿、越美;越温柔、越强。

全世界至今在仿宋瓷。冰裂,本来是烧坏了,但宋人觉得里面有种沧桑美,经历时间久后,叫开片,他们用不同火温去烧出开片。本来是败笔、损坏却变成美,这是很特的宋代美学。

2.3 宋朝“极简主义”与西方极简主义共鸣之处

关于“极简主义”的定义,总体来说就是:将设计不断地做减法,减少到只剩它的本质,抛弃不必要的细节而强调物体本身的美,注重材料和色彩的运用。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波普艺术的减退,极简主义成为一种新兴的设计潮流。它发端于1960年前后的美国纽约,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代表形式。但是若要追寻极简主义的渊源,早在古代,代表东方文明的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与此相关的思想。 极简主义的渊源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深的中庸哲学中,推崇对事物自然和本质的追求,这种思想与极简主义的理念极为相近。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曾说过“少则得,多则惑”,他提倡的这种少胜于多的思想,与后来米斯?凡德洛“less is more”的设计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当然,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极简主义的设计理念最早应是起源于东方的禅宗思想。它高于作品的表现形式,表现出了作品的灵魂和生命。

3、西方极简主义

3.1 极简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从极简主义艺术家阿德・莱因哈特的艺术作品的风格及其演变上来看,早年他受到蒙德里安的启发,在作品中引用矩形色块,进而发展为对称构图及其简约的画风。在单色的作品中,蕴藏着未经训练的普通观者难以察觉的微妙的层次变化,莱因哈特抛弃了他认为是非艺术的一切和非精神的一切。他的思想很明显带有一些东方意蕴,他曾在布鲁克和享特学院从事过东方艺术的教学。

3.2 极简主义的真实表达

极简主义的动机是打断关系、拒绝一时的纠缠,事实上这种极端的表现正是极简主义对于单一性的追求。这种单一性的追求其实隐藏着多种艺术形式的相互融通。一般观者会认为极简主义风格的艺术作品基本倾向是纯表面的,排斥那种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哲学含义和精神诉求,它的目的是把物质还原为物质,我同意这样的看法,他们的单一性和直白性,事实性和完形性,使我们没有了任何审美和思辨的线索,失去了感性的心理的冲动迫使我们处于一种空白的状态中,并停顿下来,来体验自己的内心世界,不以为复制,也不单纯叙述,通过客观世界体现主观精神。

4 、极简主义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极简主义艺术作品的影响停顿在感性里,这种美作为最强的抽象,将艺术性紧缩到最小的可能。极简主义映衬着当下的生活方式,简约就是简单而有品位,这种品味体现在细节上的把握,每一个细小的局部和装饰,都要深思熟虑,这与中国汝窑的“越简单、越难;越困顿、越美;越温柔、越强。”有共鸣之处。当今的极简主义与简朴有着本质的不同,这是一种看过尘世浮华喧嚣之后的升华,是高质生活的另一种表达语言,当然,这也是人们面对今日社会日新月异的积极回应。

极简主义,不是躲避,不是消极,却是另一种值得品味的时尚写真。这种风格亦因其高度凸显了现代审美特征,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总结

无论是中国的“极简主义”还是西方的极简主义,虽然他们不是同时出现的,但人们从公元1100年就已经在接触艺术,发展艺术,运用艺术,并且在千年之后再次被延续至今,这是对艺术发展、对极简主义、对人们生活一种最好的释义。

极简主义在古典精粹和时代精神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契合交叉点,东西文化的共鸣,体现的是人们想要摆脱现实中束缚人类自由、情感和时间的各种主观臆造之物,希望的是轻装上阵,轻松生活。

现代艺术风格需要的是多元化,我们需要研究我们的文化传统,保持民族的文化特色,不是要排斥西方,是要学习其先进的东西,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其精华是和现代以及未来联系在一起的,而艺术在这激荡与易于流变的视野与背景中,引发的种种思潮是值得我们去深深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