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的兴趣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高中物理课堂的兴趣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加强实验;课堂形式多样化;探索

心理学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导致其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非智力因素中,兴趣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丰富感性材料、加强实验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种刺激直接带来是对材料的好奇心,好奇心正是产生兴趣的先导,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量提取日常生活中的有助于学生产生好奇心的素材,以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将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领悟到生活的奇妙和物理的实用性。在高中阶段学生一般具有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如果教师利用其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新奇的现象或较为先进的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很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摩擦力应用时让学生体验拖动重东西要比搬起重东西容易得多。再如,在讲光的折射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每天早上看的太阳是真正的太阳吗?”“太阳真地在我们眼睛所看的地方吗?”,这些问题与长期滞留于学生脑中的直接经验相悖,学生便有了探寻真理的强烈愿望。

二、提倡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促进多边活动

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科目,对于许多学生,物理的概念定律公式是枯燥乏味的。如果教师经常采用一些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物理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能否保持和发展。传统的单一的授课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所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比如构建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概念教学时可采取“演示实验―归纳”、“理想实验―探究”、“人文”等模式;规律教学时可采取“实验探究”、“实验归纳”、“理论推导结合实验”等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体现教学的艺术性,提高语言、肢体、板书等影响教学效果方面的素质。就语言不仅要体现物理学本生的严谨和严密,更要富有感染力。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规律,更能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可以通过恰当的比喻和类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可以适时地改变“教师一人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有效的形成和谐课堂气氛,充分的提高学习的效率。可以适当的开展老师指导下的学生间“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教师授课要情感丰富,语言风趣幽默,营造激情快乐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的兴趣。教师授课的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上课感情丰沛、激情满怀,那么学生听课也兴致高昂。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列举新颖事例,广开智慧大门。新颖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兴趣,而兴趣是叩开智慧大门的钥匙。适时地讲一点趣味性的知识或物理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学习物理虽有难度,但它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逐渐养成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不畏艰难的品质。教学中多用启发、勉励和激发性语言,使学生很快地与教师沟通心理渠道,进入学习高中物理的角色,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教师的言谈举止应贴近学生,使学生信任和尊敬教师,感到教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共闯物理难关的帮手,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

三、设置典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学习物理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教学现状与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或矛盾,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动力。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思维的研究成果表明, 思维过程首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即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景产生的, 而且以解决问题情景为目的。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 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脱这种处境, 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活动策略,亦即完成创造性活动。要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 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 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 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 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掌握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物理问题和探寻或揭示未知的物理问题情境中的本质。要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到较高的等级之上,即由直接兴趣(观察兴趣、操作兴趣)上升为间接兴趣(因果兴趣、概括兴趣),如何有效的实现这等级上的质变呢?教师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之中寻找适合的教学契机对简单基础问题加以拓展和延伸,这就是给学生设置一个平稳的知识和心理平台,有利于学生兴趣的保持,不至于出现被“吓倒”从而加剧心理阴影的现象。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讲课结合一些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