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人的本质的优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马克思在思考人的本质问题的过程中得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结论,为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一困扰人类的哲学命题指明了科学的研究方向。探究人的本质问题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人类的存在问题,而是为了通过对本质问题的正确认识以达到对人的本质的不断优化。由于人的本质是一个历史的实践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人的本质具有可塑性,这就为人的本质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人的本质的优化最终应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这两大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本质;人的本质的优化
一、什么是本质
(一)关于事物本质的定义
关于事物本质的定义,哲学大师们有过详细的论述。说:“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的特殊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他强调了特殊矛盾是事物的特殊本质。他还强调,事物的主要的质和根本的质,才是事物的本质。还提出了事物的本质是由什么来决定的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为此他指出:“事物的性质(即本质),主要的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①他强调了,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决定事物本质问题上所占的支配地位。列宁在论述事物的本质时说:“本质和规律就是同等程度的概念。”“规律就是关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②这说明了规律和本质之间的紧密关系,通过事物的本质就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通过及列宁的论述,就可以给本质做出如下定义:事物的本质是由该事物的特殊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二)关于事物本质的规定性
事物的本质有如下规定性:
其一,事物的本质必须是一个辩证的范畴。
其二,事物的本质可以把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其三,事物的本质可以把一事物与其他事物联系起来。
其四,事物的本质是事物比较深刻、比较稳定的方面,不到事物的特殊矛盾发生根本转变时,事物的本质是不会任意转变的。
其五,事物的本质是贯穿事物的始终的。
通过对事物本质的定义以及事物本质的规定性的认识与了解,才能更好的把握什么是人的本质,以及实现对人的本质的优化。
二、对人的本质的认识
对于人的本质的探索,期间经历了两次认识的转化,第一次是神本体向人本体的转换;第二次是从人的自在本质向人的社会本质的转换。这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经过螺旋式的上升的,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亦是如此,正是因为站在前人的理论基石上不断的否定发展,才形成了对人的本质的更加准确和科学的解释。
马克思认为对人性的研究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而黑格尔却把劳动看做人的本质,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但是他把其中的劳动理解为“抽象的精神的劳动”,把人归结为“自我意识”。他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看作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他只看到劳动积极的方面,却没有看到它的消极的方面。
然而费尔巴哈看出了黑格尔理论的实质,把绝对精神归结为“以自然为基础现实的人”;但是,他却从来没有看到真实存在着的人,而是停留在抽象的“人”上。“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的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所以,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③根据前人对人的本质的片面的认识,马克思在批判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这一认识应从以下三方面去理解:
(一)人的本质是一种动态的历史形式,而不是某种静态的存在形式。马克思认为人的本性并不是某种僵化的、固有的抽象物,而是在人的历史活动的进程中,不断变化发展而生成的。在马克思看来,人类劳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组合中进行的,它在创造出物质形态产品的同时,也创造出非自然形态的各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都是劳动活动在其具体历史活动进程中的表现形式和结果。在劳动发展史的不同历史阶段上,这些社会关系总和就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征。例如,原始社会条件下人的本质不同于阶级社会条件下的本质,更不同于社会化条件下人的本质。因此,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应该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去对待,才能正确把握不同历史条件下人的不同本质。
(二)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类的存在物,人的本质是一个关系范畴,即对象性的社会关系。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自身的类以及其他动物的类――当做自己的对象,更因为假定一种存在物本身既不是对象,又没有对象。这样的存在物将是一个唯一的存在物,在它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存在着,它孤零零的独自存在着。但是,在社会实践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和发展,他们的任何一种对象性活动,都与另一些人的对象性活动相联系,并构成相互制约的关系。无论是在人的生产活动过程中亦或是人的产品的交换活动的过程中,都会通过劳动与他人产生一定的社会联系,这种联系一定是通过其他对象的参与来实现的。
(三)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因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关系是多方面的和多层次的,其中最根本的是经济关系。此外,还有家庭内的血缘关系,家庭外的亲朋关系及其他人际关系,例如同事关系、邻里关系等等。这种关系及其构成方式也是历史的。因此,对于人的本质的把握不仅仅是要通过劳动这一普遍存在的关系,还应考虑政治经济以及家庭环境等各方面的关系。
总之,对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应有正确的认识,马克思所说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并不是给人的本质作出的定义,而是对人的本质的正确认识给出了一种方式;也就是说,在认识人的本质时应参照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把人看做是真实的具体的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人。
三、人的本质的优化
通过对本质以及人的本质的解读,不难发现人的本质并不总是一尘不变的,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的经历遭遇下,人的本质是会发生变化的,那么在发生变化时如何实现人的本质的优化。这就要从理论教育以及实践的角度出发,来说明人的本质的优化。
(一)理论教育――三观教育
人作为类的存在物,总是通过各种活动与他人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的交往也处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之中。人的本质的好坏在我国古代早有争议,一说“性本善”,一说“性本恶”,但不论是善还是恶,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针对这种未知的变化应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指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一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人生观是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具体表现在幸福观、生死观、苦乐观等方面,它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价值观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真伪、善恶、美丑的的评价和判断。因此,应在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中加强对三观的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从理论教育上实现对人的本质的优化。同时,由于人的本质的是一个历史的实践过程,因此在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实践教育――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是一种不断发展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型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关系是一种落后的社会关系,它造成了阶级和阶级对立,造成了人的本质的异化,造成了剥削阶级的自私性及其对社会其他成员的影响和侵蚀,是社会生产力长足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的桎梏。因此,为了优化人的本质,首先就要改变这种落后的社会关系,社会主义社会关系既是消灭和改造旧的社会关系的结果,又是塑造人的新型本质的前提。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主要形式是公有制,这就基本消除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根源,为人与人之间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又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和现代人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它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本质发展的需要是基本相适应的,因而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一种社会关系。
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品,同时以社会主义的本质力量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以在我国现实历史条件下开拓一条人的本质优化之路。
总之,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是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由于人作为类存在物的属性决定了他处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只有正确把握“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才能更好的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的途径来实现人的本质的优化。
[注释]
①《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5月版,第283-284页,第297页。
②《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60年3月版,第38卷,第161页。
③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5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页。
④《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1191页。
[参考文献]
[1]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283-284,297.
[2]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6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5]论人性异化人道主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3.
[6]孙景泰.时代哲学人生[M].沈阳: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6.
[7]陈祖耀.这是马克思的定义吗――关于人的本质的定义[J].湖北: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2(05).
[8]李刚.简论人的本质与价值意识[J].
[9]李卓群.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三个维度[J].郑州:郑州航空管理学院学报,2012(04).
[10]周永霞.对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观点的再认识[J].山西: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02).
[11]陈祖耀.人的本质是什么――一个需要修正的哲学命题[J].江淮论坛,2009(02).
[12]李超波.论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与黑格尔的和费尔巴哈的相比较[J].文教资料.2008.
[13]郑东芳.浅析对马克思“人的本质”论述的认识误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03).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