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节“深厚”的数学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节“深厚”的数学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五年级下册的《确定位置》一课,是小学生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逐步发展到用抽象的数对确定位置。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是就“数对”教“数对”,一节课下来,总感觉学生没有“吃饱”。有幸听了“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执教这一课,他对教材、学情的用心解读,对数学知识的系统把握,使得他的课备得深,站得高,看得远,从而呈现出了一节既有深度又有厚度的数学课堂。现撷取几个精彩片段,以飨读者。

「片段一给学生创新的“支点”,探求新知

课始,张老师通过猜他儿子的位置,引导学生复习了二年级学的确定位置的方法。(过程略)

师:既然二年级时我们学的方法已经能够确定位置了,那我们今天还来研究什么呢?

生:我觉得是不是有比像“第3排第4个、第4组第3个”更简洁的方法,也可以用来确定位置。

师:是呀,真和数学家们想一块去了!那下面的时间,我把任务留给四个小组,看看能不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创造出一种更简洁,同时也很准确的方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教师巡视,并把学生中出现的典型方法记录下来:

①4排3个②43③4.3④竖4横3

⑤43 ⑥4-3 ⑦4,3

师:这些方法似乎都很简洁,到底选哪一种好呢?还是请大家来作裁判吧。

大家一致批评前三种。

师:难道这三种一点值得肯定的地方都没有吗?

生:不对,它们好歹都比原来要简洁些!

师:这就是一种进步!

接着,张老师通过呈现相关的图示,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明确行和列的一些规定。(过程略)

师:试想,如果只给你第4列,行吗?只给第3行呢?(生答略)

师:看来,行数和列数还真的缺一不可,少了谁,都无法确定他的位置。既然如此,我觉得剩下的几种方法似乎都不错呀。哪种更好呢?

生:我觉得第④种肯定不行,既然有数字又有汉字,看起来就不简洁。

师:不过,老师很好奇,他们小组明知加上汉字不够简洁,为什么还非得要添上这两个字呢?

生:我知道!如果不添上这两个字,那就不知道这里的4和3哪个是行,哪个是列了。

生:如果这样,那我觉得第⑥和第⑦种也都不行。虽然它们都保留了4和3,并且也很简洁,但是,由于它没有说清楚哪个行,哪个是列,所以很容易混淆。还是第⑤种比较好,竖的箭头表示列,横的箭头表示行。连在一起就是第4列第3行,而且也很简洁。

师:同意这位同学观点的请举手。(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同意)这么多同学都同意啊?那你们不是成心为难老师嘛!

生:为什么?

师:因为数学家们最终采纳的方法,已经被你们给否定掉了!

生:啊?

师:猜猜看,他们最终采纳的可能是其中的哪种方法?

生:不会是最后一条吧?

师:真被你猜中了!那现在,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我还是觉得不行,你不说清楚哪个表示列,哪个表示行,别人还是要混淆的。

师:这么说,连数学家们的观点你们也敢反驳?

生:我觉得就可以用第⑤种,既简洁又准确。

生:用第⑦种也行,但必须加个规定。

师:什么规定?

生:得规定哪个数是行数,哪个数是列数,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都按照这样的规定。

师:真是太棒了!你绝对和数学家们心有灵犀!告诉大家,其实数学家们选择第⑦种方法时,也发现了它的漏洞。怎么办呢?后来一讨论,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给它来个规定:以后凡是像这样用行数和列数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的,我们通常都将列数写前面,行数写后面。现在,还会起误会吗?

生:不会了。

师:按照这样的规定,哪个数写前面?

生:4。

师:后面呢?

生:可以写上3。

师:中间还得加上个逗号。后来,为了进一步作出区分,他们干脆又在列数和行数外面加上了一个小括号。(边介绍边板书)像这样,用列数和行数所组成的一个数对来确定位置,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赏析]对于“数对”方法的处理上,张老师没有采用直接告诉学生的方法,而是在新知的生长点上质疑:“既然这样的方式已经能够确定位置了,那我们今天还来研究什么呢?”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正如一个学生问的那样:“我觉得是不是有比像‘第3排第4个、第4组第3个’更简洁的方法,也可以用来确定位置。”张老师于是推波助澜,“是呀,真和数学家们想一块去了!那下面的时间,我把任务留给四个小组,看看能不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创造出一种更简洁,同时也很准确的方法。”于是,学生在这种有意义又极富挑战的问题下,主动尝试着,思考着,创造出了多种确定位置的方法,而比较方法优劣时的辩论,恰恰折射出人类逐步“发明”用“数对”确定位置所经历的某些过程。

我们不可否认,用直接“告诉”学生“数对”的方法,再加以强化练习,会比较省时,而且学生可能会掌握得更好。但正如张齐华老师说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内容原本附着的更为丰富、更为饱满的教学价值,往往因为这种不必要的忽视而无形中被普遍弱化了。”笔者认为,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掌握”层面,而应有更重要的一些价值。通过让学生经历“产生需要简单方便的记录形式――学生自行创造记录形式――在辩论中统一记录形式”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简洁美”和“符号化思想”形成的有意义的认识。

「片段二给学生思辨的平台,深化理解

师:请符合要求的同学迅速起立。看谁反应快。(3,1)(3,2)(3,3)(3,4)(3,5)。

(相应的五名学生一一起立。)

师:奇怪,怎么就齐刷刷地站起来一对?

生:这五个数对列数都是3,说明他们都在第3列。

师:说起来容易,那你有本事也来说几个数对,也让一队同学站起来吗?

生:(5,1)(5,2)(5,3)(5,4)(5,5)。

师:不错!不过,有点依葫芦画瓢的嫌疑。有没有不一样的?

生:(1,3)(2,3)(3,3)(4,3)(5,3)。

师:发现了什么?

生:这次站起来的是一行,因为行数没变。

师:真不错!不过,说五个数对,站起来一排,张老师觉得这还不算什么。我能只给一个数对,就可以请一队同学站起来,你们信吗?

生:不信!

师:口说无凭,要不试试?「屏幕显示数对(4,x)符合要求的同学请站起来。

(第4列同学陆陆续续地站起来。教师面对第一名学生)

师:奇怪,我上面写(4,1)了没有?

生:没有。

师:那你站起来干吗?还不坐下去。

生:不对,(4,x)中的x是一个未知数,既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3等。

师:瞧老师厉害吧,一个数对,就让一排同学站起来。

生:不厉害。我也会!

师:是吗?谁来试试?

生:(x,4)。

……

生:老师,我还可以让全班同学都站起来。

师:是吗?越来越厉害了。试试!

生:(x,x)。

师:来,符合要求的站起来!(全班学生都站起来了)。嗯,让我看看,当x等于1时,谁站起来?「数对为(1,1)的同学举手示意了一下不错!当x等于2呢?

「数对为(2,2)的同学也示意了一下,此时,有些学生开始犹豫了,也有的学生迅速坐了下来。

师:奇怪,有人开始坐下去了,采访一下,你为什么又不站了?

生:因为我发现,当x等于1时,只有(1,1)可以站,同样,当x等于2、3、4……时,只有(2,2)(3,3)(4,4)……其他人不可以站。

生:我有补充。虽然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但两个相同的字母只能表示两个相同的数。(此时,剩下的同学陆陆续续都坐了下去,只有符合要求的六名学生站着)

生:我知道了,可以用(x,y)。

师:这一次,符合要求的请站起来。(所有学生都站起来了)其实,有时错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对问题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赏析]数对是用两个参数(几列几行)在二维空间上来确定位置,它作为一种符号刻画了物体和所在位置的对应关系。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已有所领悟,这里安排报数对起立的游戏,目的是使学生对数对进一步深化理解,同时又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应用价值,并从具体数对(3,1)(3,2)等到半抽象数对(x,4),再到抽象数对(x,x)、(x,y),不仅把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起来,同时使学生的思维有了进一步的飞跃,水到渠成地建构了数学模型――有序数对(x,y),让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数对的本质。

「片段三搭建“已知”和“未知”的桥梁,提炼升华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用数对确定位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确定一个点的位置,需要几个数?

生:需要两个数。

师:一个数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因为,比如只给列数,那一列中就有好多个点,如果没有行,就不知道是哪一个。

师:那如果只给行数呢?

生:也不行,因为一行中也有好多个点。

师:总之一句话,要确定一个点的位置,至少需要几个数?

生:两个数。

师:一个数真的不行吗?

生:不行。

师:那好,我们来看下面这幅图。(出示下图)瞧,他们正在排队买票呢。小明排在第二个,谁是小明?

生:戴帽子的那个男孩儿。

师:奇怪,我只给了你一个数,你们不也一下子就确定了小明的位置吗?继续来看。(出示下图)4这个点在哪儿?

生:在3的后面。

师:瞧,不也一个数就确定了点的位置了吗?

生:老师,这不一样。

师:哪儿不一样?

生:这两幅图里只有一行,所以要确定点的位置,只需要一个数就行了。而今天学的不光是一行或一列了,而是有几行几列,我们先要确定它在第几列,然后再确定它在第几行,所以需要用两个数。

师:说得真好!那么,既然确定位置,有时需要一个数,有时需要两个数,那么――

生:有时可能需要三个数。

师:多有气魄的联想!不过,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究竟有没有什么时候需要三个数?如果真有,那什么时候才会需要用到三个数呢?这些问题,就留给大家在未来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慢慢去探索和研究吧!

[赏析]关于确定位置,在各个学段都能找到它的踪影,大体思路是:用具体的语言描述生活情境中的确定位置,逐步发展为用抽象的数对确定位置,再拓展到平面坐标系或极坐标系等。具体的安排是从一年级的一维空间过渡到二、五年级的二维空间,再渗透到初中、高中的多维空间的确定位置。张老师对整个知识体系是了然于胸,他一连串抛出几个问题:“为什么用数对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数”“用一个数行吗”“为什么有的时候用一个数也行”“会不会存在需要用三个数来确定位置的情况”,不断地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说“一个数”,实则是为了“三个数”,“拉回去”实则是为了“延出去”,反思实则是为了升华。使学生在“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螺旋上升中,获得对“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更深理解和更准确的把握。同时,使学生看待问题不再单一,课堂的时空也不再局限于40分钟。这样的结尾如“跳高”一般美丽,知识的升华和拓展无处不散发着一种沁人心脾的数学的芬芳,它给予学生的影响也是多元而立体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

责编 /张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