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在临床上可分为:①生理性黄疸;其特点为:a.一般情况良好;b.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到高峰,5~7天达到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c.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mg/dl;c.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d.黄疸退而复现;e.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具备其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1)胆红素生成过多:因过多红细胞的破坏及肠肝循环增加,使胆红素增多。(2)肝胆红素代谢障碍:由于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3)胆汁排泄障碍: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可致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如同时有肝细胞功能受损,也可伴有未结合胆红素增高。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治疗 新生儿 病理黄疸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66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35-01

下面是我总结的关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中西医结合的一些治疗方法;

1 西医药治疗

①病因治疗;首先应明确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有针对性的去除病因。

②肝酶诱导剂:促进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生成,增加肝脏结合和分泌胆红素的能力;常用苯巴比妥5mg/(kg・天),分2~3次口服,共用4~5天。

③溶血予地塞米松0.3~0.5mg/(kg・天)静脉注射。

④胆红素上升较快或水平较高者供给白蛋白1g/kg,以增加其与未结合胆红素的联接,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⑤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可阻断网状内皮系统Fc受体,抑制吞噬细胞破坏已被抗体致敏的红细胞,用法为0.5~1g/kg,于6~8小时静脉滴注,早期应用临床效果好。

⑥有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者,视病情及时纠正。

2 中医药治疗

2.1 湿热熏蒸证。

[证候] 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鲜明,状如橘色,烦躁啼哭,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灰白。舌红,苔黄厚腻,指纹滞。

[治法] 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方药] 茵陈蒿汤。主要药物:茵陈、栀子、大黄。

常加用金钱草、郁金、泽泻、车前子以增强利湿退黄之功。伴呕吐者,加半夏、竹茹降逆止呕;伴腹胀者加厚朴、枳实理气导滞;热重者加黄芩、黄连、虎杖清热利湿。

2.2 寒湿阻滞证。

[证候] 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暗,精神倦怠,不欲吮乳,时时啼哭,腹胀便溏,或大便灰白,小便黄少。唇舌偏淡,苔白滑,指纹淡。

[治法] 益气健脾,温中化湿。

[方药] 茵陈理中汤加减。主要药物:茵陈、党参、白术、茯苓、干姜、甘草。

四肢不温者,加制附子助阳散寒;腹胀者,加木香、大腹皮行气消胀;大便溏泄、胃纳呆滞者,加茯苓、砂仁化湿和胃。

2.3 瘀积发黄证。

[证候] 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滞,腹部胀满,青筋暴露,肝脾大质硬,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灰白,唇色暗红,或衄血。舌见瘀点,指纹紫。

[治法] 活血化瘀,利胆退黄。

[方药] 血府逐瘀汤合茵陈蒿汤。主要药物:生地黄、当归、牛膝、红花、桃仁、柴胡、枳壳、赤芍、川芎、桔梗、茵陈、栀子、大黄。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属中医学胎疸范畴。《诸病源候论・胎疸候》记载:“小儿在胎,其母脏气有热,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谓之胎黄。”《张氏医通》曰:“诸黄虽为湿热,然经脉久病不无瘀血阻滞。”《幼幼集成》说:“脾虚不运湿热乘之……”黄疸病因为感受湿热,寒湿阻滞,瘀积发黄。病机为脾胃湿邪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

3 其他疗法

3.1 光疗:光疗是一种以光线照射黄疸患者的物理疗法,在光疗作用下使未结合胆红素光异构化,形成构象异构体和结构异构体,即光红素;上述异构体呈水溶性,可不经肝脏处理直接经胆汁和尿液排出。波长为425nm~475nm的蓝光和波长为510nm~530nm的绿光效果最佳。凡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接胆红素升高均可进行光疗,一般血清总胆红素达205.5μmol/L~265.5μmol/L以上时使用。若已确诊为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症时,一旦出现黄疸即可使用光疗。使用光疗时应注意:婴儿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除会阴、用尿布遮盖外,其余均;可以连续照射,也可间隔12小时进行。

3.2 换血疗法:换出部分血中游离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换出血中大量胆红素,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指征:大部分Rh溶血病和个别严重的ABO溶血病需换血治疗。

中西医结合疗法可达到病理性黄疸早日消退的目的,且经临床观察未见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结合西药针对病因,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诱导肝细胞微粒体增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生成,增加游离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能力,从而增强肝脏清除胆红素的功能;地塞米松抑制溶血过程;给予白蛋白及纠正酸中毒以保护机体免受游离胆红素对脑细胞的损伤而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桂永浩,申昆玲,毛萌,秦炯.赵正言等编著的《小儿内科学高级教程》,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

[2] 胡亚美,郑峤,俞雏等编著的《新编儿科临床手册》,金盾出版社,1995,12

[3] 俞恩芝,全球医院网,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医院,2009,1

[4] 张世勇,《河南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河南省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2014,04

[5] 李霞.朱姬莲,《中医儿科杂志》,加味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