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六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六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为了更好地完成新课标提出的新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更好地提高生物课堂效率,把六步教学法运用到生物课堂,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主学习;六步教学;分组教学

初中生物中考分值较低的大前提下,如何完成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是生物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结合本校大力推广的“六步教学法”与生物学科的特点,我的课堂采用的就是分组教学的模式。分小组学习符合“学习金字塔理论”,既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分组学习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又能取长补短,互相帮助,这大大提高了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这里说的分组教学法具体指的是“六步分组教学”,下面我就把六步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做简单的说明。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学习小组,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互补学习,在分组的时候我们应该采用优差学生互补的方式,让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每个小组以五到六人为宜。分组后就是具体的课堂实施。

1 出示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方向。该环节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重难点目标。教师在编写过程中,应该遵守《义务教育生物新课程标准》中“附录2 学习目标的说明”来科学地使用行为动词。如描述、列出、列举,说明、举例说明,分析、得出、设计、拟订、应用、评价,尝试、模仿,体验、参加、参与、交流等。

2 自主学习

在这一环节中,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看教材,为了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有效的看书,这就需要教师在自学环节出示有效的自学问题,如把课文的重要关键词设置成填空题让学生填写。这样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自己学会的知识往往记忆更深刻。自学这一环节的关键就是自学问题的设置,它既要包括书上的知识点,又要有所延伸。既要让学生容易发现答案,又要注意问题的难易梯度。

3 合作探究

学生讨论的问题可以是自学环节没有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抛出的问题。当学生在自学环节中有没解决的问题时,就要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寻求答案,要想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切不可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教师抛出问题给学生讨论时,抛出的问题必须具有讨论的价值。太简单,学生一看教材自己就能明白的问题没有讨论价值,过于难的问题也没有讨论价值。让学生讨论的问题既要紧扣学习内容,又要难易适中。例如,在讲解昆虫的发育时,我就抛出一道讨论题“完全变态发育比不完全变态发育多了哪一个阶段?”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学生首先应该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各有哪些阶段,然后通过对比得出答案。通过讨论学生不仅记住了这道题,还巩固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在合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大大提高了学习有效性。

4 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环节尽量让学生之间解答问题,学生也解答不了的再由教师解答。教师在解答的过程中应采用逐层梯次引导的方式给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如果一下子就给出问题的答案,容易挫伤学生探究的兴趣。答疑环节往往与讨论环节的后半程相互交织在一起,在实施六步分组教学时千万不可生搬硬套,把所有的环节都机械地用上。

5 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环节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检测当堂的学习效果,自测题由教师准备。在自测的环节我们可以引入“积分竞争”的机制。以组为单位,采用对二错一的方式进行积分,最后看哪一组的积分高,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小组的成员把小组荣誉看成是自己的荣誉,为了小组的进步,在学习上定会加倍努力。六步分组教学法不是机械的六步相加,每一步采用的方法也不是只适用于该步,例如刚刚提到的“积分竞争”,我们可以在六步中的任何一步来进行,这样就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6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是六步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让每个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教师要选择不同梯次的学生来讲述自己的学习心得及体会。最后教师还要根据小组积分评选出本堂课的优胜小组。评选优胜小组是对小组成员的一种肯定和鼓励,也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更进一步的进步。总之,评价要渗透到六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不同梯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学困生应发现其闪光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好一些的同学,应采用激励性评价,以促使他们上进。对待优等生应采用竞争性评价,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

六步教学在课堂实际的运用中,可以根据每节课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梯次,形成多种变式,不必刻板的遵循六步,但是总体上要符合六步教学法以学生为主的内涵和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