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别样课堂 展现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课堂应该有所改变,有所创新,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引领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把知识巧妙地与生活实际结合,达到学习信息技术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创意;灵活运用;拓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3/15-0088-02
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学科更多的是教会学生掌握一门技术,一种本领,而不是单纯学会某些操作,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运用这些本领,那就失去了这门课程的意义。笔者常与学生说,信息技术贵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创意运用是无限的,只要多动脑筋,勤思考,注意联系日常生活,必定会发现信息技术实用的广泛性。
如何掌握这门技术,并进行创意运用,需要教师的正确引领。学生由于年龄限制,并不能很好地把握操作与运用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实例巧妙地给学生指出方法,拓展思路,引领他们打开创意之门。
教师对教材的思考与设计影响着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如何更加合理地分配教材内容,怎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意,是信息技术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现就笔者多年的实践积累,谈谈一些教学方法。
一、对比强化,游戏吸引
Photoshop是一种功能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软件,要想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工具的基本应用。通常情况下,同一个任务可以选择不同的工具来完成,但最终效果却相差甚远。如何让学生明确各种工具的最佳应用范围,不混淆工具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初一阶段的学生一般对游戏比较感兴趣,笔者选择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游戏)入手,把知识点融于游戏,与游戏结合,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例如:在学习“套索工具”时,可以类比之前学过的“魔棒工具”进行学习。笔者给出一个图片素材,要求学生分别用这两种工具对其中的对象进行选取。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很直观地得出结论:什么情况用哪种工具更方便快捷,加深了对工具应用范围的理解。
对于如何熟练掌握“套索工具”,笔者设计了一个七巧板的例子:事先准备一张七巧板合并后的图片,让学生在软件中先用“套索工具”把各种基本形状分开,然后进行重新搭配,创意发挥。七巧板是学生很熟悉的一种拼图游戏,把它从实物变成可操作的一个实例,学生对它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玩过实物的拼图,陌生的是这次要利用电脑完成。在制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随着问题的提出,知识点也就随之出现,教师只需要适当总结或者上机演示,就能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是学生想要解决的,所以,听起来特别认真。
知识性问题都解决了,还差最后一步:发挥创意,完成拼图。学生的想象力有时是教师无法预想的,原本普通的图形,经过学生的加工变成了各种各样有生命力的形象:吃萝卜的小兔子,睡觉的小花猫,还有水中游的小鱼儿,甚至拼出了变形金刚。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我们需要帮他们找到遗失的翅膀――创意,让他们能够自由飞翔。只要教师对学生、对教材付出更多的努力,每个学生都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二、结合日常实际,灵活运用
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只要留心观察,总能在生活中找到知识的影子。
蛋糕盒能做什么?多数人会直接扔掉,而笔者把它与课堂联系起来。《图文混排》是泰山出版社初一下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学习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制一个存钱罐的外包装,利用一个圆柱形塑料蛋糕盒,在塑料盖儿上开一个放硬币的长方形小口,运用Word所学知识设计外包装:首先,需要知道需要多大的外包装纸,这就涉及到数学上圆柱形表面积的测量和计算,然后,转换成为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测量,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如何在Word中画出规定长度、高度的长方形,又回归到软件操作的学习中;接着,外包装纸的图文混排设计问题,更加体现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结合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学习制作存钱罐,既掌握了操作知识,更认识到知识与生活的贴近,明确了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节约意识也会慢慢在学生心底发芽。
《版式美化》是初一下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其中,《助力》这一内容介绍了丰富多彩的文档模板。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很少接触规范的格式,如果枯燥地给学生讲解,起不到很好的效果。笔者结合新闻中提到盲人学生需要挂历纸,想到发动学生捐旧挂历,由此认真准备了一节做倡议书的课程。利用Word软件,引导学生学习各种文体格式的标准要求,从实际出发,制作“奉献爱心倡议书”,打印张贴宣传,在一系列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收获了一份珍贵的爱心。
三、拓展知识,让有限变无限
课本的例子有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需要自己设计例子拓展知识,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发挥创意。比如:日常生活中,Word的使用一般侧重于编辑和修饰文本,而“自选图形”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它有着实用又好玩的功能。因此,在学习完必学知识后,笔者预留一些时间专门带领学生探究“自选图形”的使用。笔者把这些不起眼的基本形状变成了一种创意素材,如圆形可以变成脑袋、眼睛、身体或嘴巴,线条可以变成风筝、荷叶、花朵等,而这些创意都需要以一定的操作知识为基础。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认真思考并解决一系列问题:怎样画出同心圆?如何给形状填充颜色?……教师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只需适当给予指导,让学生在熟悉操作后,尽情发挥创意。看着学生一会儿皱起眉头,一会嘴角上扬,一会举手提问,那股认真劲儿,正是教师所期待的。
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在学生的一番忙碌后,学生创作出各式各样的作品:憨态可掬的熊猫、小巧玲珑的蜻蜓、娇艳美丽的花朵、漫天飞舞的风筝……各种图形在学生的精心组合下变成了美丽的风景。
学生的创意也激发了教师的创意,笔者想到将学生的作品做成书签给学生留念。利用Word软件中的自选图形,把学生的“风景”作品粘贴到一个个长方形区域中,然后打印裁剪,打孔穿绳,一个个DIY书签就做好了。当拿到书签时,学生的一句“谢谢教师”,将笔者的心融化了,为了学生,笔者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
四、比赛竞争,多元评价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曾说过,“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并要超过它,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这就是竞争意识所带来的无限潜力。如果教师能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当的竞争氛围,那么,学生的斗志与潜力将会得到无限的发挥。
按照机房的布置及班级人数情况,笔者把学生分为8组,每组4-5人,对各小组的课堂表现进行量化管理,特别是在作品创作环节,小组成员之间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意见,都希望自己所在小组制作出最棒的作品。
在评价环节,笔者采取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由组内成员从最满意的部分、遗留问题、色彩搭配等方面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然后各小组之间对作品进行二次评价。一个优秀的作品必须经得起推敲,互相评价有利于更好地找到之前被忽略的问题,多听取意见和建议对作品的创新和完善十分重要。
如何运用知识,让知识发挥出最大的功能,需要教师更好地指引,更需要学生多动手勤思考。当你发现创意并且重视它时,它会给你回报无限的精彩!因此,笔者喜欢打破常规,喜欢无限创意,喜欢学生认真探究、积极思考、激烈讨论,这就是笔者的别样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