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高职院校科技发展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高职院校科技发展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是高等教育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在科技发展的内涵及外延、构成要素与结构特征等方面与普通高等教育院校存在着明显区别和差异。明确高职院校科技发展的基本思路、确立高职院校科技发展的基本目标、加强高职院校科技发展的基本建设是实现高职院校科技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高职院校 科技发展 基本思路 基本目标 基本建设

1 高职院校科技发展的基本思路

1.1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的科技发展宗旨

高职教育是与地方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类型,高职院校办学始终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为高职教育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基础。因此高职院校更应深刻理解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努力找准与地方经济建设的结合点,使科技服务工作植根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把高职院校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转化为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这既是体现高职院校科技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体现高职院校对地方科技创新体系贡献率的标志。

1.2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科技发展要求

高职院校科技发展不仅是为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而且是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实用型人才、提高师资水平、推动专业建设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科技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和加强科技发展工作应始终围绕培养人才这一中心任务,充分发挥科技工作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等工作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通过科技创新带动教育创新、推动专业建设、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1.3坚持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体的科技发展定位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其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定位应各有侧重。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开展,要定位于自身的实力。客观估计和分析自身的科学研究能力,准确把握可参与科研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研发能力等状况。最力而行。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类型、现阶段以专科为主的办学层次决定其社会服务功能和科研服务的重点不应放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而应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体,以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产品开发为主要内容,这既符合高职院校的科研实际,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4坚持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发展途径

首先,高职的培养目标强调为生产第一线服务。培养人才定位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紧密地依靠市场,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其次,科研活动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起着不可忽略的融合、推进作用。它是加速促进校企双方结合的动力。再次,企业是自主科技创新的主体,区域中小型企业技术层次较低,缺乏自身技术研发能力,往往与高职院校科研实际能力和水平相适应,立足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服务,这就为高职院校开展科技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2 高职院校科技发展的基本目标

2.1实施重点突破与分类、分层、分期相结合的科技发展模式

高职院校科技发展水平往往较低,应坚持分类指导、正确导向、科学评价和要求的差别化原则。一方面,以具有优势科技人才的重点专业、重点研究领域和重点研发基地为主要载体,实行重点支持与重点突破,充分发挥其示范与引导作用;另一方面,以各类科技人员创新能力要求、科技队伍结构、各部门科技发展状态、科技资源配置等实际情况制定分类目标、分层要求和分时段、分步骤的分期实施计划,促进全校科技活动的全面开展,提升学校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

2.2探索符合高职院校科技工作规律的科技发展进程

借鉴本科高校科技发展的经验,结合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的高职院校科技发展的历程。高职院校科技发展进程大致可分为四步:第一步,进一步整合技术研发力量,在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努力扩大科技总量;第二步。加大发展集成创新、应用技术研究,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支持力度,逐步提升科技创新的层次;第三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选择地拓展研究领域,寻求学校科技发展的新增长点;第四步,培育与增强学校核心竞争能力。发展科技特色,形成适应社会需求、能集中反映学校专业特色与优势的科技开发与服务品牌。

2.3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发展机制

积极主动地融入地方和区域企业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应用研发模式;建立校内项目与地方、企业需求相结合的管理与投入导向机制,提高产学研合作项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良性互动、集成创新、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和体制,促进学校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地方和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促进产学研结合工作持续发展。

2.4以管理创新提高科技发展绩效

高职院校要根据本校科技创新总体要求和不同时期的科技工作特点和发展需要,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推动管理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大力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程度,注重科技发展的过程性建设,既注重主要目标的实现,又强调综合实力的培育;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着力促进不同部门和不同专业领域科技工作共同发展,着力提升全校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建立科学的激励导向机制,使各级各类科技人员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充分激励和发挥各级各类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 高职院校科技发展的基本建设

3.1科技创新队伍的建设

一是要建立培养为主、引进为辅、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二是要实施专兼结合、柔性化的用人政策,不拘一格地寻找和利用社会研究力量来逐步扩大科技人才队伍和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三是要积极探索以科技基地为载体。多学科集成的科技创新团队汇聚模式;四是以项目为纽带,建立科技创新人才梯级培养的工作机制,发挥优秀人才的传、帮、带作用,重点培养“优秀科技骨干”。

3.2科技基地(机构)的建设

首先。科技基地的建设应与学校的重点专业建设及科技创新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以便科技基地的综合研究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与专业建设的水平同步提升。其次,提高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一是按照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的规律相互配套,技术开发、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相互衔接的要求。调整、优化科技基地的资源配置;二是科技基地的硬件条件应依托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三是努力提高科技基地的开放度、共享度,提高科技基地的利用率。再次,突出科技研发平台的建设。高职院校应重点与政府、行业和企业共建面向行业、产业的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为企业的科技现实需求提供有效对接。

3.3科技管理能力的建设

一是探索市场导向型的研发模式,提高科技项目的组织化程度。主要包括: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与地方经济的整合,主动服务企业并充分发挥其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导功能。建立校内项目与地方、企业需求相结合的管理、投入与导向机制。二是努力建设好一支科技管理、服务和推广人员队伍,提高科技管理力量和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水平,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管理一流的科技管理队伍。三是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实现学校“科技活动链”与“产业发展链”的衔接,提高科技服务工作实效。

3.4科技创新文化的建设

新时期深化高职创新文化建设,实质上就是构建优良的创新文化生态、实现适应高职院校科技发展需要的文化转型。主要包括:加强以“以人为本、需求导向,博采众长、合作竞争。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注重积累、勇于跨越,求是求新、力戒浮躁”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学术探究氛围和鼓励创新创业的环境,充分尊重科技人员的学术自由和研究机构的学术自,为有一定成果的科技群体提供独立的工作平台或空间;加强创新文化研究,探索创新文化科学体系,在思想观念、制度、政策等层面多层次地推进科技创新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