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丽江玉米粗缩病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丽江玉米粗缩病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丽江玉米粗缩病是由白脊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近几年来,此病害继续蔓延,为害面积扩大,并日趋严重。经过3a调查,初步总结出玉米粗缩病在丽江的发生规律,分析了其流行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发病特点,提出调整播期、加强管理、清除杂草和药剂防治等对策。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流行规律;防治建议;丽江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3-54-03

玉米粗缩病(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MRDV)是严重危害玉米的一种病毒病。我国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报道[1-2],并于20世纪70年现该病在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市大流行,于20世纪90年现该病在河北、山西、山东等10余个省市再次流行[3-5],2005年玉米粗缩病在河北省再度流行,造成了玉米严重减产,个别地块甚至毁种或绝收[6]。近几年来,玉米粗缩病在云南省的大理祥云县、昆明市寻甸县等地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危害,已成为云南玉米生产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病害。而在丽江,玉米粗缩病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现的较为严重的玉米病害[7],在自然条件下,发生面积约为0.23万hm2/a,损失玉米产量在259.84万kg,对丽江的玉米生产危害较大。

丽江玉米粗缩病是由白脊飞虱(Unkanodes sapporona (Matsumura))以持久性方式传播[8]。本研究主要是参照陈巽祯玉米粗缩病的严重度分级方法[3],于2009年4月至2013年10月对丽江玉米粗缩病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其发生规律,为丽江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选择 在丽江白沙选择往年玉米粗缩病发生危害较重的田块进行试验。供试玉米品种为本地主栽品种会单4号。播种方式以按不同的播种期(清明和芒种)和不同的种植形式即小麦田套种小块插花净种(不盖膜)和大麦后小块插花净种(盖膜)进行。

1.2 试验方法 在不同种植形式和不同播种期的田块,调查3块,每块调查5行,每行从田头向田中调查200株,每块田调查1 000株,统计玉米粗缩病各级发病样本数及健康株数。并连续3a在田埂和沟边禾本科杂草上进行系统调查,每次调查10点,每点调查0.2m2,每隔5d调查1次,详细调查记载白脊飞虱虫数及虫态。

按以下公式分别计算各发病叶龄病情指数: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该级的代表数值)(调查总株数×最高一级代表数值)×100] 式中:∑是各级乘积数值的总和。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粗缩病的症状 患病植株叶片浓绿,节间短缩,顶部叶片僵直簇生,叶背面的叶脉上产生粗细不一的蜡白色突起(图1)。轻病株果穗小、结实少或畸形不实;重病株果穗和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常常提早枯死,无果穗或有穗无粒。

2.2 播种期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表1),玉米在芒种播种比在清明播种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高,芒种播种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在40%以上,病情指数在20%以上。可见,玉米的播种期不同,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不同。

2.4 传毒介体的影响 白脊飞虱是丽江玉米粗缩病的主要传毒介体,玉米苗期是否与白脊飞虱第一代成虫盛发期相遇及相遇时间的长短是影响该病发病轻重的主要因素[7]。从表2可看出,4月中下旬开始,第一代白脊飞虱若虫从小麦上转移到麦田套种的玉米苗上危害,6月上旬第一代成虫进入盛发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高峰期。因此,在清明播种的玉米,待白脊飞虱第一代成虫出现时,玉米已脱离易感病的苗期,抗病力显著增强,所以发病较轻。而在芒种播种的玉米,苗期与白脊飞虱成虫盛发期相遇的时间最长,故发病最为严重(表2)。因此,玉米易感期应该避开白脊飞虱的盛发期。

2.5 田间杂草的影响 生长在田间路边禾本科杂草如画眉草、早熟禾、棒头草、马唐等是白脊飞虱重要的越冬寄主,也是发生流行的基本条件。因此,凡是靠近禾本科杂草种类多的路边、沟边、篱笆边以及管理粗放的玉米田块,玉米粗缩病的发生都比较严重,其原因是带毒的白脊飞虱若虫在田埂地边杂草越冬,羽化后为害麦茬玉米苗,白脊飞虱往往先在玉米地块中部为害然后再向周围扩散。由此可见,田边路傍的杂草对粗缩病发生、流行有重要的影响。

2.6 肥水的影响 丽江白沙的玉米田块土壤瘠薄,严重缺水,玉米出苗后生长势弱且缓慢,增加了玉米苗期受白脊飞虱传毒的机会。因此,应施足底肥,适当配合N、P、K肥的施用,并注意玉米播种和出苗后的水分管理,促使玉米生长发育健壮,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

2.7 流行原因分析 20世纪70年代玉米粗缩病在丽江白沙乡零星发生,但近几年来此病害继续蔓延,为害面积扩大,并趋于严重。主要原因是该地方严重缺水,玉米长势弱,加上管理粗放,杂草丛生,逐年加重,为粗缩病及其介体提供了丰富的中间寄主和广阔的越冬场所。另外,各类作物插花种植,即使同一片麦田,收获与夏播也各不相同,为玉米粗缩病及其介体转主为害提供了有利条件。玉米种植期大多数都选择在芒种,这样玉米苗期与白脊飞虱成虫盛发期相遇的时间最长,玉米粗缩病发病严重。

3 防治对策

3.1 选用抗病品种 通过抗病品种的种植,可以有效地抑制玉米粗缩病在生产上的危害。结合当地条件,尽量选用抗病品种,减少感病品种的种植面积。此外,在玉米粗缩病发病重的地区,应大力加强制种管理,提倡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并注重栽培管理,提高植株的抗性。

3.2 调整玉米的播期与种植方式 根据丽江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以减轻玉米粗缩病病害为害的目出发,丽江白沙乡的玉米应当在“谷雨”节气以前播完玉米,使玉米感病的苗期与第一代白脊飞虱的成虫盛发期相错开。同时,同一抗性品种或生育期相近的抗性品种大面积连片种植,尽量避免小块插花种植。改变种植方式,切断玉米粗缩病的毒源供应,使粗缩病病毒传播途径不畅,控制了玉米粗缩病的暴发,因而能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流行。

3.3 适当增加播种量,并加强肥水管理 玉米播种时适当增加播种量,玉米粗缩病在玉米苗期3~6叶龄开始显症,待显症后,结合间苗,及时拔除显症的患病植株,并拔除6~8叶龄发病的玉米患病植株。这样既能使玉米粗缩病害得到控制,又不会影响基本苗。施足底肥,并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苗期及时灌水,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4 清除田间杂草 田间、沟边和地埂上的杂草,不仅是来年杂草的种源基地,而且是玉米粗缩病毒源及介体飞虱的越冬越夏寄主。清除杂草在一定程度可恶化白脊飞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环境,减轻白脊飞虱的发生和危害,进而减轻玉米粗缩病的为害。

3.5 药杀传毒昆虫 从丽江白沙乡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来看,药杀传毒白脊飞虱来防治玉米粗缩病,应分3次进行,第1次是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玉米播种后或苗期用50%甲胺磷乳油1 500倍液进行药杀,主要防治大小麦上越冬代白脊飞虱成虫。第2次是在5月上中或下旬用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进行药杀,防治大麦、小麦及麦田套种玉米苗上的第一代白脊飞虱若虫。第3次可在6月上或中旬至7月上旬用2.5%扑虱蚜乳油1 000倍液进行药杀,防治田埂及麦后大面积连片净种玉米苗上的白脊飞虱。第1次喷药最好是在玉米易感病的3叶期,每隔6~7d施1次,连续喷2~3次。

参考文献

[1]刘国容,张绪振,刘信义.玉米新病害“矮化病”调查简报[J] .河北农学报,1964,3(2):62.

[2]陈道茂.浙江省主要玉米产区玉米矮缩病初步调查[J].浙江农业科学,1965,(5) :400.

[3]陈巽祯,杨满昌,刘信义,等.玉米粗缩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J].华北农学报,

1986,1(2):90-97.

[4]苗洪芹,陈巽祯.河北省玉米粗缩病发生危害与防治[J].植物保护,1997,23(6):17-l8.

[5]周广和,王锡锋,杜志强.我国玉米病毒病防治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J].植物保护,1996,22(1):32-34.

[6]苗洪芹,杨焱杰,路银贵,等.河北省玉米粗缩病有明显回升态势[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C].2005:226-229.

[7]徐中志,和允琪,和丽华.玉米粗缩病发病因素和防治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1(8):66-69.

[8]徐中志,和加卫,李兆光,等.白脊飞虱研究初报[J].西南农业学报,2006,19(2):243-245.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