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问题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问题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当前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存在过度现象,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的利用,做到可持续发展利用

[关键词]土地资源;利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D651.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在当前经济的发展的过程中,土地资源体现了重要的价值,由于前期在土地开发的过程中没有形成良好的规划,造成土地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浪费,导致空间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面对日益贫乏的土地资源,我们应进行合理的利用,以保证土地资源能够得到持续利用。

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

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主要就体现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1996年,在德国波恩举行了第九届国际土壤保护大会,该大会以“面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深化人民和机构的进一步合作”为主题,强调要推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由此可见,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防止土地退化,保持和提高土地质量,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第二,满足各类用地者对土地当前和长远的需求,实现土地资源分配的公平,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持续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达到土地供求的持续平衡。特别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土地面积迅速增加,大量的农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这使得农村土地的利用类型发生转化。出现了许多城市新区,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城市带进一步发展壮大,这必然引起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利用结构的根本变化。

三、土地流转对持续利用的影响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土地流转日渐增多, 流转规模日益扩大,一些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不断涌现。但是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渐活跃的同时,农用地流入方如果在农用地经营期间遇到流转期限过短、契约制度不完善、交易费用高、农用地投资风险较高等问题时,容易对土地进行掠夺式经营,从而造成农用地利用的不可持续性。因为土地是农业生产中一切投入品的承载体,任何对农作物的投入都需要通过土地来转化,土地对投入品的转化不是即时的,往往当期不能全部收回,这部分没有收回的投入转化为土地肥力,可以提高以后若干期的土地生产率从而使土地增值。土地的这一经济特征导致土地经营者追求在经营期内尽可能多地收回投资并获得盈利,实现效用最大化,使得他们的投资行为更倾向于短期行为。

农用地流转中出现的流转后农用地不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已引起国内一些学者的关注。学者俞海等认为,土地调整导致的地权不稳定容易造成土壤长期肥力的衰退。而谭慧玲认为土地流转的对象和期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流转期限上,短期流转、无偿流转的多,这使得大多数农民缺乏对承包经营的土地进行长期投资的激励,容易出现短期行为,不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郎佩娟也指出,一些土地受让方为了达到短期内实现土地增值的目的,对农用地进行掠夺式经营。但是,如何评价农用地流转后土地资源是否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却很少有人涉及。

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原则

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标准出发,构建了准则层、指标层、分目标层和目标层四个层的评价体系。可理解为,评价目标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行安全性、多元效益性、生产性、社会可接受性、保护性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五大原则。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一项综合性评价,严格遵循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全面性、可操作性、系统性、科学性、动态性、区域性和相互独立型的原则。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无法采用一个或几个指标评价来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是由经济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组成的复合开放式系统。因此,在分析指标的过程中,应围绕评价准则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互协调制约因子,加强其对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对比性,从而衡量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层,应该由各自目标指向的影响因素组成,以生产为目的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由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外部和内部条件来组成生产性的分目标。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要控制对土地本身的危害、影响和某些制约因素,要合理安全的利用土地资源。要严格遵循土地保护性准则,例如:植被对土壤的保护程度,系统内部的保护程度,工业生产的污染对周围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控制,土地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控制等。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保护性准则是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采取的保护措施,是对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不利影响的控制,是对资源环境损坏的控制。在土地资源系统生产过程中,会形成直接的经济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一般指,增长的持续性和产值的高低,间接的经济效益一般指,由土地资源利用所带动的其他产业的发展效益。

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全面反映一个城市或乡镇的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结合评价指标和评价目标,科学的反映当地土地资源可利用的程度。由于理论分析在实践中往往会受到极大的制约,因此,所选指标一定要以现实统计数据为基础,指标含义要清晰。只有表述特征的指标在构建指标体系时是不够的,还应该具有评价性指标,这样才能全面的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这个评价过程中,要以成熟可靠和科学的方法为理论基础,要客观实际的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进行描述和分析,因为各类指标在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上都具有明确的意义,须以客观事实的存在为基础,所以数据必须具备准确性和科学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必须能够反映出政策的关注点,所以在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指标体系时,要综合分析各影响要素,紧密结合特征和可持续性相关的各类要素,要分析动态趋势和静态水平。对于土地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采用多目标的方法进行评价,最终给出合理有效的土地资源持续利用评价。

五、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途径和对策

1、建立立体的土地和土地利用观

长期以来人们对土地和土地利用的认识受着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及土地只指陆地,不谈海洋。只知道我国国土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只字未提我国尚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这个数字相当于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3,相当于30个江苏省或8个台湾岛的陆地面积。

随着环境恶化和城市化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各国日益重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资源的持续利用的重大作用。国外一些城市近年来把基础设施转移到地下空间,如旧金山、巴黎的交通枢纽建在地下,芬兰、瑞典的音乐厅建在地下,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建在地下,许多国家在城市建设之初就规划好置煤气、通讯、供电、排污等地下管线于其中的“共同沟”,阿尔卑斯山、直布罗陀海峡、日本海的津轻海峡,美俄的白令海峡等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巨大工程正在酝酿。

2、协调土地利用系统运行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系统内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同时,土地又属于高一层次生态经济系统内无机环境组分,是其他生态经济系统的载体。协调土地利用系统功能就是要从整体角度来观察和研究土地资源及其利用以及其所带来的后果,既要注意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单项效益,更要重视三效益综合而形成的整体效应,从单值思考发展到多值的研究;从单纯的因果分析,发展到整体结构的研究;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不仅要重视单元的作用,而且更要重视整体效应的优化;不仅要测定直接效益和当前效益,同时也要预计间接效益和长远效益。协调土地利用系统功能不仅要研究系统内各组分及其与系统之间的关系,而且应研究系统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土地利用系统生产力和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逐步达到人类与其生存的地球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同步发展和共同进化的最佳协调状况。

协调土地利用系统不仅以静态的客观的关系状态存在,而且以动态的、主体性的活动状态存在,在川流不息的实践长河中生动地展现其自然历史的风貌。土地利用活动中要注意防止波及和影响到邻近或较大范围的人地关系的协调;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人地关系的平衡和协调。应当谋求人类社会和资源环境的综合协调,而不可能是与其中某一要素之间的单一协调。如截流河水工程的建设要在立项前深人了解此项目建成后会产生哪些副作用,了解筑坝将会如何影响下游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水坝下游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地下水系统将会作出何种反映,远离水坝的沿海滩涂将会受到何种影响,等等。系统协调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作长远考虑,要为子孙后代着想,要正确地处理好眼前经济效益和长远生态效益的关系,要把实现人类千秋万代的美好生活,同保持地球有限的负担能力协调起来。

六、结束语

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对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政府相关部门应严格审核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予批复,对闲置的土地进行回收和再利用,保证土地资源能充分得到利用,为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培. 基本农田保护的儿个基本问题[J] 中国土地科学,2010 ,

[2]谭少华.我国水资源与城市规划协调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