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抑郁症病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抑郁症病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观察抑郁症病程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HAMD量表评分,共收集有效资料抑郁症病例288例,分为5个证型:肝郁气滞型、肝郁脾虚型、肝郁痰阻型、心脾两虚型、心肾不交型。将病程与五个证型作相关分析,均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肝郁气滞型62 例,占总例数21.53%;肝郁脾虚型54 例,占总例数18.75%;肝郁痰阻型84 例,占总例数29.17%;心脾两虚型22 例,占总例数7.63%;心肾不交型66 例,占总例数22.92%。各中医证型分布相对均匀,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肝郁气滞、肝郁脾虚及肝郁痰阻型抑郁患者病史多在2年以下,心脾两虚与心肾不交型的病程多集中在6~10年或以上。

关键词:抑郁症;HAMD量表;中医辨证分型;病程

抑郁是一种不愉快的心境体验,在精神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常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一般称为“三低”)及无趣、无助、无能、无力、无望和无价值(通常称为“六无”)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种发病率、伤残率、复发率高,病死率也相对较高的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就目前中医文献而言,尚未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病证名称,但就其临床表现多散见于中医的“郁证”、“百合病”、“脏躁”、“梅核气”、“卑隆薄“奔豚气”、“癫病”、“失志”、“脱营失精”等文献之中,总称为精神情志疾病。因此正确认识抑郁症病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对重要治疗抑郁症存在一定指导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0年7月~2014年7月于西苑医院及顺义中医院就诊并经医师确诊的288例抑郁症患者(年龄均在18~75岁)。

1.2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自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HAMD评定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中医证型分析量表(将其分为五型:肝郁气滞型、肝郁脾虚型、肝郁痰阻型、心脾两虚型、心肾不交型)。本次研究用汉密顿抑郁量表选用24项版本。抑郁症诊断标准采用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10(ICD210)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即HAMD抑郁量表[1-2]评分≥8分,轻度抑郁≥8且

1.3 中医证型分型标准

1.3.1肝郁气滞证 情绪抑郁,悲观厌世,表情沮丧,烦躁,善叹息,胸胁胀满,脉弦。情绪抑郁必备,且其它项中具有3项者。

1.3.2肝郁脾虚证 情绪抑郁,悲观厌世,表情沮丧,纳呆,倦怠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便溏,脉弦细。情绪抑郁必备,且其它项中具有4项者。

1.3.3肝郁痰阻证 情绪抑郁,悲观厌世,表情沮丧,泛吐痰涎,脘腹胀闷,咽有梗阻感,恶心欲吐,眩晕,舌苔腻,脉弦滑。情绪抑郁必备,且其它项中具有4项者。

1.3.4心脾两虚证 情绪抑郁,心悸,健忘,少寐多梦,纳呆,腹胀,大便溏,面色萎黄,脉沉细。情绪抑郁必备,且其它项中具有4项者。

1.3.5心肾不交证 情绪抑郁,心悸,心烦失眠,健忘,多梦,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细数。情绪抑郁必备,且其它项中具有4项者。

1.4统计学方法 将有关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7.0 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并用OR值反映影响程度。

2 结果

2.1抑郁症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见表1。

在抑郁症组288例观察者中肝郁气滞型62 例,占总例数21.53%;肝郁脾虚型54 例,占总例数18.75%;肝郁痰阻型84 例,占总例数29.17%;心脾两虚型22 例,占总例数7.63%;心肾不交型66 例,占总例数22.92%。经R×C列联表χ2检验,χ2=35.889a,P>0.05,提示各中医证型组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2.2抑郁症病程长短分布情况,见表2。

据对288例抑郁患者统计,由表5、图5可以看出,抑郁病史2年以下为124例,占总数43.10%;2~3年者38例,占总数13.20%;4~5年者36例,占总数12.50%;6~10年者34例,占总数11.80%;>10年者56例,占总数19.40%。

2.3抑郁病史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见表3。

经统计学分析可知,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郁痰阻型抑郁病史多集中在2年以下最多,分别占各个证型的29.0%、55.6%、38.1%;而心脾两虚及心肾不交型抑郁病史多集中在6~10年或以上,分别占各个证型的40.9%(13.6)、22.7%(30.3%),且经χ2检验,抑郁病史与中医证型有统计学差异,P=0.000

3 讨论

本研究提示肝郁气滞、肝郁痰阻及肝郁脾虚型抑郁患者病史多在2年以下,心脾两虚与心肾不交型的病程多集中在6~10年或以上。这与病程的发展规律相一致,初期病程多为实证,先累及肝脏,随着病程日久,伤津耗气,导致人体气血亏虚,而逐步演变为虚证,即抑郁症与其他疾病一样,均遵从由实证向虚证的演变规律,年轻、初期抑郁患者多为肝郁气滞型的实证,病情较轻,病程日久,肝郁克脾,演变为肝郁脾虚证,疾病久不愈,脾虚日久生痰为肝郁痰阻型,随着病程不断演化,五脏相生相克,由脾及心,演变为心脾两虚证,日久不愈,再由心及肾,演变为心肾不交证,故对于抑郁症初期患者,中医治予舒达为主,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则要兼以补益治法。

参考文献:

[1]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371.

[2]张敏.卒中后抑郁104 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