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围绕新课改这一中心,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改革正在广大教师的探索与实践中向前推进。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的过程,这是一个可控的反馈活动,为了在单位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更多更有效的信息里,采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无疑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借助媒体,激发兴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钮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的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技术借助了电、光、声等现代技术,能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这较之教师的讲解、板书更容易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课文《月光曲》时,我这样导入新课:

媒体呈现画面:一轮明月悬挂于天边,月光轻柔,在树木边,有一座小茅屋,屋内隐约有一些微弱的灯光……

背景音乐:钢琴曲《月光曲》

伴着这静谧的画面和悠扬的音乐,我运用富有感染的语气娓娓道来:“同学们,在一百多年前的德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动人的曲子,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一天夜晚,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来到了这样一个地方,就在那一天,在柔和的月光下,一首曲子就诞生了,它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怎样创作的呢?它表现了什么内容?就让我们一起去问问贝多芬,好吗?”顿时,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大声说出:“好……”

这一课的导入,我充分运用画面、音乐等手段,加上有感染的语言,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一上课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为学习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画龙点睛,突破难点

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直观形象、生动活泼。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热情散文。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讴歌了边疆建设者们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这篇课文是现代作家袁鹰的佳作,虽然篇幅不长,却构思精巧。从课题看,这似乎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其实作者是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崇高品格。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另外,本文是作者六十年代初的作品,以当年大批内地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新疆,开发大西北,创业为时代背景,睥小学生对当时的社会情况很陌生,这就给本文的学习加大了难度。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个由两个录像片、一个文字片和一个图文片组成的课件。在教学中分以下几步实施:

1.利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录像突出教学重点:了解白杨树的特点。教学中当学生通过重演、讨论体会了白杨树“高大挺秀”的外形特点和“生命力顽强”的品格特点后,我适时地放第一段录像:《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画面上,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直插蓝天,在漫漫黄沙中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学生在学习感悟、想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感受了白杨树的特点,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情境之中,接着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就自然面然入情入境了。

2、利用“建设者建设新疆及新疆变化”的录像突破教学难点:了解新疆建设者的品格,发现白杨树与建设者的共同点。当学生通过交流查找的资料,初步了解了一些新疆建设事迹后,我不失时机地播放这段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边疆建设骐情景和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中充满了对建设者由衷的敬佩。同时也发现了建设者与白杨树的共同点: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利用“文字片”和“图片”巩固教学难点。在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了白杨树与建设者的共同点后,用文字片出示爸爸说的话,请学生朗读,从而进一步理解爸爸的话的深刻含义:借对白杨树的赞美来表达对边疆建设都的赞美之情。然后,再出示“图片”,一幅是白杨树在戈壁滩上防风固沙的景象,另一幅是建设者辛勤劳动的情景,爸爸话的两层含义:既赞美白杨树高大挺秀、生命力顽强的品格,更赞美了建设者不畏艰苦、扎根边疆的精神,在“图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到这里,可谓是水到渠成,学生终于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借物喻人,借赞美白杨树赞美建设者。

三、以说促写,提高能力

多媒体进入课堂 ,为学生的说创设的情景。在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时,我让学生观察了小白兔后,很自然地用一句过度句:“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信,你们瞧!”屏幕上显示出30多种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学生面对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呀!怎么有这么多动物?”“真有趣!”我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里,我因势利导:“请你按刚才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爱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是最佳解说员。”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里我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创设情景,激感

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更为主动。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觉效果。

《桂林山水》一谭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通过播放关于桂林山水的录像展现了那奇峰、那怪石;像屏障、像骆驼、像大象……漓江的水那么清,那么静……书中的文字变成了形象逼真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犹如置身在画中,既观赏了祖国秀美的山河,激起热爱祖国之情,同时也从画面中理解了“奇峰罗列、怪石嶙峋”等词语的意思,使教学的难点迎刃而解。

《一夜的工作》讲述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日理万机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对的敬佩、爱戴之情,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我们将的一组照片制成“连环画”,配上音乐和教师的解说,再现一天的生活和工作。学生从中了解到一天的生活和工作,进一步激发起对的敬爱之情。

五、课外延伸,扩展知识

我们正处于现代信息社会之中,我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果,恰当扩大信息量是一个重要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时必须依靠人的生理器官,对客观事物的感觉是人认识的基础,听和看是主要的学习器官。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

总之,多媒体教学以它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得到整体优化,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