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考落榜生都参加职业教育公平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考落榜生都参加职业教育公平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记者:最近两会上的“职业教育”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去年温总理在职业教育的大会上也提出说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职业教育新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什么?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有什么不同?另外,前阵子有报纸报道,某些省市发出批文,凡是高考落榜生都要参加职业教育,您对这个举措有何看法?

吴文虎:

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都非常重要,这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教育。应该说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要为国家的建设服务。但是走向不一样,职业教育更多是要面向第一线,面向经济战场,要把国家规划真的做出来。因此职业教育采取的培养方向和教学策略,肯定是与学历教育不一样的。我有一个校友叫姜大源,是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他是专门研究职业教育的,从理念到各方面他都研究得非常到位,在我和他交流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到职业教育的发展太重要了。

但是现在职业教育有些麻烦,麻烦在哪呢?就是说凡是高考落榜的学生都要去那儿。这其实很不公平。职业教育应该吸收很好的学生,因为它将来对国家的贡献很大,不能把职业教育看成好像比学历教育低一等。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的划分,不是层次的划分,而是以能力为本位的划分,不同能力的人,做不同的工作,走不同的方向。不是所有高考落榜生都去参加职业教育,这样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定位、功用。就好比我们的IT工程师,其实IT工程师很难做,不是光动动嘴皮子,发表一篇论文就可以的,而是在第一线要解决真问题,这个重任不是所有人都能担当得起的。所以我不赞同所有高考落榜生都去参加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照样要有择优的标准。国家要想办法扭转这个概念,不要误导了学生。

未来我们国家还需要做大量的努力来慢慢证明,参加职业教育的人,他只是不同类型的人,而非落榜生。但遗憾的是,由于一些发展的局限性,现在社会上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我们要向德国人学习,为什么二战以后德国的国力增长得那么快?为什么德国的产品一出来就是国际品牌?重要原因是因为德国很重视实践,很重视实训,很重视第一线的人,而且这些人的待遇也很高。据说德国的教育部长也不是大学毕业的呢。

这些都跟政策有很大的关系。我认为大家需要来探讨一下,想办法扭转这个概念。

记者:您认为职业教育需要国家在哪些方面给一些政策或者扶植呢?职业教育现在还只是具体的概念,最缺乏的是什么?

吴文虎:

首先国家对于职业教育要给予充分的重视,要研究相应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包括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的待遇、师资的职称等等,这一系列东西都需要配套。职业教育不是容易教的,它是一门很有学问的教育,你让本科的学历教育老师去从事职业教育未必行。职业教育非常强调双师型人才,就是说他既要有理论基础,又要有实际经验,只有真正在第一线开发过、实践过的人才会明白,这个地方应该怎么教学生,那个地方应该怎么教学生。国家要认真去研究这些内容,而且政策要配套,要稳住这批老师。这批老师应该是很不容易的,他们的待遇,他们的职称等都需要有相应的配套。

要把这部分老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要认真去研究,在立足于我们国家实情的情况下,职业教育该怎么发展,职业教育究竟是一个什么教育,课程该怎么设置,教材怎么写,怎么提高,老师怎么来教,教学环节怎么配套,然后怎么认可,尤其是让用人单位认可你这教育不错,最后再看能力。这样一整套研究下来,才真的对国家,对第一线的职业教育有促进。而且这里面也会出名人、出大家。我们有例子,大家知道倪志福钻头,那是实践的总结,没有在第一线亲自实践的人,他发明得了吗?所以说实践出真知啊。那些在第一线从事工作的人,许多都是非常棒的人,许多都是功臣。

记者:我们知道,您致力于教育研究已经有50多年了,尤其是IT教育,您更是有许多独到的见解,那么您认为IT的职业教育主要取决于什么?IT工程师的培训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吴文虎:

IT工程师培训,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直接面向企业应用的职业教育。现在报纸经常报道,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而毕业生又不适应这种需求,于是就出现了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国家培养的人又闲置的一种奇怪现象。因此,如何培养出企业欢迎的人才,是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以能力为本位,这个能力,是实实在在的一种能力,是指你出去后经受得住企业用人单位考验的。职业教育与传统学历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学习要达到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源于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十分具体、十分明确。

现在许多大学毕业生,出去工作不对口,还要回到一些职业学校去学习技能,才能真正上岗。这说出去是很可笑的。这也说明我们的教育许多是浪费的。

IT工程师的岗位是在第一线从事有关IT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在第一线工作靠的是什么?实干精神和实践经验。如果学生只夸夸其谈,让他们干什么的时候,他们实干不了,那么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必须让他们想干、肯干、能干才行。IT工程师应该具有理性的思维和理性的实践,动手动脑并重才能达到IT工程师的标准和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类型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特别是涉及计算机教育的课程,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不动手、不实训是学不会的。

前不久我刚开了个座谈会,我把上个学期教的学生集合起来组织座谈,让他们谈谈自己是如何学习的。一共来了十几个学生,其中有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较差,甚至有在中学根本就没接触过计算机的,也有基础非常好的学生,期末成绩考100分的,拿到世界冠军的。由于每个人的基础差距很大,因此我们的授课非常难。在座谈过程中,我们派生出一个想法,就是要把一些职业教育的理念贯穿在其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都会安排助教去辅导,但是,既然我们这里有高手,为什么不利用高手呢?我们可以把高手组织起来,一个人带领七个人。如果学生有问题,你先别问助教,你去问身边的同学,让同学帮你解决。经学生们反映,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感觉编程不是最难的,动手才是最难的,因为没有经验,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的教学应该是做到非常地认真负责。尽管我们的课程体系还算比较好,但老师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因此要有一整套的措施和环境来实现我们的教学设计。

对IT人士而言,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三种能力要素的整合: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IT的专业能力,指的是某个IT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方法能力,指的是从事IT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重点是与IT产业的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指的是从事IT职业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要求从事IT工作的人必须学会与人合作,协同工作。

我在带领我们的大学生参加国际竞赛的时候,三个人一个队伍,而三个人编的代码,互相看不懂。我说肯定失败,为什么呢?你没有合作,你等于单枪匹马在那里作战。所以我们要训练学生与人合作、协同工作的能力。

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存在两类知识。一类是陈述性知识:有事实性、概念性知识,属于“是什么”的知识;还有理解性、论证性知识,属于“为什么”的知识。另一类是过程性知识:有经验性知识,属于“怎么做”的知识;还有策略性知识,属于“怎么才能做得更好”的知识。IT工程师培训当然是这两类知识都要涉及到,但重点应该放在“怎么做”和“怎么才能做得更好”上。

在教学设计上,过程性的知识应该放在实训的过程中来教,IT工程师的真才实学是在动手动脑的“真刀真枪”的实训过程中练就的。再有,职业教育的教材不应是传统学科学历教育教材的删繁就简或简单组合,而是要下功夫研究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习目标,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顾及参与学习者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更重要的是要请教用人单位,让有经验的IT工程师和专家参与讨论和把关。另外,我认为“清华IT工程师2006版新教材”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他们深入IT企业,调查研究,收集案例,请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帮助分析、论证,在总结经验、群策群力的情况下,才编写出了这套教材,这种求实、专注的作风,非常难能可贵。

记者:您能谈谈“清华IT工程师2006版新教材”的独特之处吗?

吴文虎:

我认为这套教材主要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直接面向企业的实际需要,深入到用人单位去作调研,收集有关IT的不同工作岗位,学员上岗之后的工作环境及其所担当的角色。通过“逆向式工程研发”方法,得出学员在接受培训时所应掌握的IT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应该通过哪些实训环节来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素养,并以此作为设计课程和开发教材的基础。

第二,教材在写法上充分顾及学员已有的基础和认知规律,突出重点,深入浅出,既考虑目前最流行最常用的一些IT技术,又顾及到IT技术快速发展的新的趋势,让学员在打基础时,就能有所准备。

第三,好的教材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教学理念。教材要反映好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也要体现在每一本教材中。涉及IT方面的东西,不动手,纸上谈兵是学不会的。而这套教材在设计时,强化动手实践,还专门编写了实训教材和配套的实验手册,让学员在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中,学习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真本领。

同时,这套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来自中科院、信产部、科技部的IT专家对IT培训的目标和如何设计教学课程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清华大学的一线任课教师,以及用人单位的IT工程师对这套教材的大纲也进行了认真的审核。应该说,这套教材是很适合IT职业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