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村级小学片区校际合作教学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村级小学片区校际合作教学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村级小学教学质量差是不争的事实。为提高村级小学的教学效益与效果,笔者主张对村级小学实施片区校际合作教学,即按照地理位置将全乡(镇)所有村级小学划分为若干片区,片区内的若干所小学之间联合开展教学。笔者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 村级小学教学现状分析

1.课堂师生比偏低

村级小学多数班级人员未满额,据笔者调查,50人以下(不含50人)的班级占总数的76.8%,其中10人以下(不含10人)的班级占总数的16.1%;20人以下(不含20人)的班级占总数的32.2%;30人以下(不含30人)的班级占总数的46.9%;40人以下(不含40人)的班级占总数的58.03%。班级规模小虽然有利于小班化教学,增加各个学生与教师作个别交流的时间与次数,但课堂中学生间的群体交流受到限制,尤其是课堂讨论,也难以形成课堂群体心理气氛。据调查,多数村小学实行单式教学,有时在课堂中教师只教十几个学生,甚至几个学生。由于村级小学班级人员未满额,以致实际师生比偏低。据调查与统计,村级小学实际师生比平均为1:17.9,低于国家规定的农村小学师生比(1:23)。[1]有31.6%的村级小学实际师生比低于1:10,从教育效益的角度来说,村级小学实际师生比偏低是师资的浪费。

2.教师课头多,备课负担重

所谓“课头”,即一门课程与一个年级的组合,如一年级语文、二年级数学。村级小学年级单班的情况比较多,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意味着教师每上一节课就要备一节课。村级小学若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完全小学总课头至少在48个以上,由于村小学教师人数比较少,摊派到每个教师头上的课头就比较多,据调查,村级小学教师平均课头为3个,多则5、6个,少则2、3个。村级小学教师周课时比较多,据调查与统计,平均周课时为19节,这意味着每个教师每周平均要备课19节。由于周课时、课头太多,很多教师只是在课余时间作简单的备课。由于教师备课不足,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有些小学为了省事,将所谓的副科改为自习课(当然课表上有该门课程),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3.非专业化教学范围广

专业化教学即任课教师从事与自己的专业素质相吻合的某些课程的教学[2],与此相反则是非专业化教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专业不对口。当前多数小学初步实现了教师专业化,尤其是青年教师,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素质,但在农村小学,尤其是村级小学却难以做到专业化教学。事实上村级小学教师成了“全科教师”,所有的课程的教学都要承担。由于村级小学难以做到全部课程的专业化教学,某些课程的教学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尤其是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如外语、音乐、美术、体育。可以说,非专业化教学是村级小学教学质量差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 村级小学片区校际合作教学有效实施的条件

1.合理划分片区,设立教学协调机构

乡(镇)中心小学可根据地理位置将全乡(镇)的村级小学划分为若干片区,每个片区包含3~5所村小学,每个片区设立一个教学协调机构(如片区教务处),设主任与干事各一人;每个片区确定某一小学为中心点小学,该小学在地理位置上应该处于片区的中心,且交通方便,完全小学或规模比较大的小学比较适宜作为中心点小学。一些乡(镇)设置了联合小学(招收附近几所村小学的高年级学生和本行政村适龄儿童的完全小学),联合小学可作为片区中心点小学。片区教务处挂靠中心点小学,中心点小学校长兼任片区教务处主任。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片区可以跨越乡(镇)、县(市、区),吸收别的乡(镇)、县(市、区)的临近的个别小学加入片区。

片区教务处的主要职责是协调片区内各小学之间的教学、教研合作事项,不插手干预各加盟小学的内部事务,接受乡(镇)中心小学的领导,并对其负责。片区内各小学之间是一种同盟关系,地位平等,片区内的各合作事项应秉承自愿、互利的原则相互协商,片区教务处主任(即中心点小学校长)有时可与其他小学校长举行联席会议,就教学、教研合作的具体事项作出安排。中心小学要负责指导各片区的教学业务,并协调好各片区之间的关系,促使各片区之间相互合作,彼此借鉴与吸取对方的经验与教训。

2.组建结构合理的片区教师队伍

乡(镇)中心小学应该以片区为单位,以课程为纬度,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各片区配置足额的任课教师。具体来说,可先统计出各片区各门课程的周总课时,按照每个专任教师周课时18节,兼职教师周课时10节的标准,配置各片区各门课程相应数额的任课教师。片区专任教师可以挂靠某一村小学,担任该小学某班的班主任,但其教学任务由片区教务处统一安排;各村小学校长作为兼职教师固定在本校任课,一般情况下不到异校任课。片区可按学科组建教研组,设组长一人,将本片区的所有任课教师(含兼职教师)编入相应的教研组。各学科教研组由片区教务处统一领导,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片区专任教师不固定在某一学校任课,而是在本片区多所小学作巡回教学。对巡回任课教师课务的安排要坚持两条原则:一是要依据其专业特长与教学经历,尽量做到专业对口,发挥其专业优势;二是要兼顾他们的工作与生活,一般情况下,应根据其居住地安排他(她)到片区内离家比较近且顺路的小学任课。对巡回任课教师实行三方考评,即片区教务处、所挂靠小学和其任课小学共同参与考核与评价。

3.订立片区校际合作教学协议

为保证片区校际合作教学的顺利实施,片区内各小学之间要签定协议,明晰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就合作的目标、项目、形式达成共识。各小学要秉承“平等、互惠、共享、双赢”的指导思想,真诚合作,从而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各小学校都要切实执行,按协议办事。如果在执行协议的过程中各方产生纠纷,应该由乡(镇)中心小学负责人来调解。

三、 村级小学片区校际合作教学的主要形式

1.任课教师片区巡回教学

片区巡回教学是指任课教师每周在本片区内的若干所小学之间轮流上课[3],这就是当前人们所说的“走教”。这种教学形式明显的特点是教师流动,学生固定,即教师轮流赴各学校上课,学生保持在原学校原教室。片区巡回教学有其明显的优点,主要表现为:1.可有效扩大专业化教学的范围。村级小学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实行专业化教学,巡回任课教师可只任教一门课程,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深入钻研某门课程的教材教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2.减少课头,减轻备课负担。巡回任课教师可只承担一个或两个课头的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每周只要备几节课,有更多时间来设计教案,制作教具、课件。3.扩大教师之间的交流范围。巡回任课教师可与本片区的所有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尤其是与任教同一门课程的教师进行交流,相互吸收对方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4.便于学生接触更多的教师。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与教学风格,学生与各种教师交往,可接受各种不同的影响(包括观念、态度、习惯等),有利于开阔思路,形成多样化的人格特征。

村级小学实行巡回教学,首先要给各位任课教师合理编制好课表,原则上由一个教师承担3~5所小学某一门课程的教学,主干课程(语文、数学)以一个课头为宜,其他课程以2~3个课头为宜,周课时控制在18节以内。其次,对巡回任课教师要进行有效监督,可实行签到制,由其任课的小学负责考勤。再次,要为巡回任课教师创造适宜的教学条件,尤其是准备大型的教学器材,如多媒体、音体美器具等。

巡回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区别对待不同学校的学生。任课教师应该针对各学校某一年级学生的群体特点及个体间的差异,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与课堂管理措施,尽量做到因材施教。2.区别对待不同课程。在小学所开设的课程中各门课程所处的地位不同,语文、数学属于主干课程,即核心课程[4],其他课程则属于边缘课程;各门课程的性质也不同,语文、数学、外语属于学科性分科课程;品德与生活或社会、科学属于综合性广域课程;音乐、体育、美术属于活动性课程,其中外语、音乐、美术、体育属于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鉴于各门课程的地位与性质不同,各门课程是否需要实行巡回教学,要作具体分析与区别对待。一般来讲,主干课程、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适宜采用巡回教学,由专业化的任课教师来施教。3.发挥“助手”的辅助作用。所谓“助手”即任课学校的兼职教师、员工或任课班级的学生干部。他们要协助任课教师准备上课必需的场地、器材。4.正确处理好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的关系。所谓直接教学是指师生面对面地进行教学;所谓间接教学是指任课教师事先布置好学习任务(书面作业、实验、技能练习),事后检查与评价,由“助手”负责维持现场秩序的教学,如自习课。要以直接教学为主,间接教学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形式。

2.异校同年级合班教学

异校同年级合班教学是指两所或三所村小学某一年级的学生临时集中在某一学校,重新组合成一个班,在人员满额的班级中开展教学[5]。这一教学形式的显著特点是学生临时流动,异校上课;其明显优点是班级人员满额,受教学生多,教师可以面向四五十个学生同时开展教学,营造浓厚的课堂气氛;其缺点是学生上学的路途比较远。村级小学在下列情况下需要实行异校同年级合班教学:一是片区小学开展观摩课活动。片区小学有时要开展校际教研,先听课后评课,在人员满额的班级中开展教学更有利于营造浓厚的课堂气氛,同时也为了避免因任课教师外出听课而导致学生停课,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实行校际合班上课。二是城镇小学教师送教下乡。县(市、区)教育局有时可选派一批城镇小学优秀教师赴农村小学作短期或长期支教,这些教师可以挂靠乡(镇)中心小学,在全乡(镇)范围内选定某几所村小学作为固定的教学点,就某一门课程在这几个教学点之中作巡回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其他村小学某年级的学生有必要集中到作为固定教学点的小学合班上课。三是紧缺学科教师赴各村小学作巡回教学。为减少教学点,提高教学效益,在这种情况下,也有必要实行校际合班上课,年级人数比较少的某小学的学生有必要合并到同年级班级人数较多的另一小学来上课。

异校同年级合班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就近合班,即空间距离相隔比较近的两所或三所村小学某一年级学生合成一个班。2.少数服从多数,即某一年级人数比较少的某小学学生到同年级人数比较多的另一小学合班上课。3.区别对待不同年级的学生。三年级以上学生可以赴异校合班上课,一、二年级的学生因年龄太小,自理能力不足,不宜赴异校合班上课。4.恰当处理本校上课与异校上课的关系。异校合班上课是权宜之计,在特殊情况下才有必要这样做,因此,范围不宜太广,次数不宜太多,学生应该在本校上课为主。5.保障学生的路途安全。原则上学生在来往的路上有教师或其他成年人接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包车接送学生。

3.多校联合开展学生技能训练

村级小学规模小,师资不足,要开展某些项目的技能团队训练比较困难,如篮球、集体舞、合唱、团体操等方面的训练,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开展校际合作,即片区内各小学选派若干个有专长的学生集中到某一小学,由片区教务处选派有专长的教师对他们进行统一训练。就技能训练而言,在下列情况下需要开展校际合作:一是片区组建某些项目的大型学生团队,如篮球队、体操队、合唱队、舞蹈队,这时各村小学有必要选派有专长的学生参加,片区教务处必须指定专门的教师对某一团队进行训练;二是应付上级(县、乡)举办的小学生某一方面的比赛,如文艺演出、作品展览、球类比赛,在比赛之前,片区有必要集中各村小学有专长的学生进行统一训练;三是片区外聘有专长的教师或民间人士(如艺人、工匠)来校授课,为提高教学效益,各村小学有必要选派有兴趣与专长的学生来参加,统一开展技能训练。

在学生技能联合训练中要正确处理好下列几个方面的关系:1.本校日常训练与合校集中训练的关系。学生基础性技能训练应立足于本校日常教学,如口语、阅读、写作、运算等方面的训练,而大型项目的技能训练(如球队训练)、特殊项目技能训练(如铜管乐演奏训练)则宜采用合校集中训练的形式,在双休日或其他节假日开展训练。2.个别训练与团队训练的关系。对于个别学生某一方面的特殊技能训练(如摄影),可由有专长的教师作个别指导,而对于大型项目的团队训练,则适宜采用合校集中训练的形式。3.片区任课教师与外聘任课教师的关系。对于学生技能的训练,不管是各校分散训练,还是合校集中训练,应该以片区任课教师为主,对于缺乏某一方面师资的特殊技能训练,如根雕、跆拳道等,片区可外聘该方面有特长的教师或民间人士。

针对目前村级小学的教学现状,校际合作是提高其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合作教学的有效条件是组建片区教学协调机构与片区教师队伍,构建各村级小学之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多校教学合作的内容应该全面,形式应该多样,从而最终达到互惠、双赢之目的。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2001]74号)[OL].2001年10月11日,http:.

[2] 许一鸣.中学英语专业化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3(28).

[3] 顾远明.教育大辞典:第1卷.[M].第1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4] 朱作仁.教育辞典[M].第1版.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