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修炼“亲和力”,打造“走心”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修炼“亲和力”,打造“走心”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要拥有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以其专业素养、学识才华打动学生,此外,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必须是充满人性的个体,对学生有一种普遍的情感关怀,在此理念的引领之下,打造“走心”课堂。以自己的学识教育学生,以自己的爱与善感动学生。

我们一般所说的亲和力是指教师与学生交流时,态度和蔼,能以平等的立场对待学生,而课堂上,教师的亲和力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亲切态度,它更应是教师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一种人格魅力,对学生尊重与理解,揣摩学生的心理,把握他们的思维特点,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予他们合适的引领。

“真诚”与“熨帖”是教师课堂亲和力的两大关键词。“真诚”,指的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尊重,教师要悉心倾听每个学生的心声,不折不扣地接纳每个学生。“熨帖”,就是指教师在教学流程的安排上考虑学生的学情实际,设置的问题有梯度,既与学生的思维现状相合,又能激发他们更深一层的思考。

霍华德・加德纳在他的《多元智能新视野》中谈及理解,“我认为如果一个人能把在任何教育背景下所获得的知识、概念和技能,应用到与这些知识确实相关的新的事件中或新的领域内,那么他就实现了理解。”对于老师而言,“过程比结果重要”,学生的思维过程能做到方向明确、方法多样,这远比他掌握某道题的结果(答案)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同时,在这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比专家可靠”。对于文本的解读,经过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我们或许也有可能发现,“专家”所拟的“参考答案”也并非完美无缺,学生可能会有质疑,那么我们不必拘泥于答案,而更应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对参考答案进行调整,使之更符合文意,并与学生实际思维相契。比如鉴赏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问“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下阕为“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参考答案为抒发了作者身处逆境乐观、旷达、豪迈的情怀。(“身处逆境”“乐观”“旷达”“豪迈”各1分)在讲评过程中,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身处逆境”并非情感,乐观旷达也不必分别赋分。而结合下阕诗词,“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离家万里,难得有今宵开怀畅饮!这体现了词人豪迈激越之情,同时细细品味,大家以金荷为盏,举杯畅饮,在家乡万里之外、难得大家尊前殷勤劝酒,从而让人感受到他的思乡情怀?学生的思考基于文本,也紧密联系了题目的要求,所以教师应为学生的这种思考击节叫好。

教师的亲和力不仅体现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双向沟通上,更重要的还是在于引领。学生需要的不仅是能与他们平等交流、分享思想与情感的益友,更需要的是“引领”“提升”的良师。试卷讲评课可供教师驰骋的天地不大,基本约束在几道题中,严守着“考纲要求”,那么教师善于发现题中、文中的精妙之处,指点学生,也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有所获益。比如,文言文可以进行“重点字词圈点再翻译”,让学生对文言字词掌握得更细、更实;也可以结合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精彩段落,与写作指导相结合,让他们发现“别有一番妙处”。

王剑冰的散文《拜谒三苏园》中有一段对坡黄州生活的精彩评述:

“这里是苏轼吗?我对你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我曾经到过你的黄州,那是你生命中最难堪的一段,空庖寒菜,破灶湿苇,但你却写出了《赤壁怀古》,留下了《寒食帖》。我还去过惠州,你在那里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乐观和豁达。‘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你虽捡尽寒枝,一蓑烟雨,却是‘忧患来临,一笑置之’。随便打开诗词文集,打开书画食谱茶经,你都赫然其中。身后多少追随者,黄庭坚等四学士只是其一。今世有男人慨叹你人生突围,昂昂灵魂不屈命运;有女人直言要嫁就嫁坡,将你视为多个层面可倚靠的绝好。历史就是这样,毁弃一个人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人。”

原来对此段已有设题:理解文章第⑤段中“毁弃一个人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人”一句的含意。教师若多些心思,为学生如何充分运用阅读材料着想的话,可以将文本中的丰富性的内容进行多样化处理,力求阅读效果的最大化。我们可以将此段转化为一段作文中的例证材料,同时可以让学生比较三种不同的表述哪一种好些?

“尽管屡遭贬谪,但是苏轼依然乐观豁达。”

“你在那里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乐观和豁达。”

“你虽捡尽寒枝,一蓑烟雨,却是‘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教师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学生阅读内容充分利用,做出有创意的剖析,学生自然会领悟出第三段表述的妙处,在此认知基础上,教师提醒学生引用例子时注意语言的组织,学生一定会心领神会,由此举一反三。

作为一位有责任的老师,他的任务决不限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以自身的善与爱感动学生,影响学生。爱恩斯坦说过:“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教师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努力才会为学生所接受,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