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模式 第1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模式 第1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期KIM的专栏《组织结构创新》介绍了一条有嚼头的信息:今年早些时候,前BBC总裁George Entwistle表示,计划两年内对BBC现有的电视、广播、网络分立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因为“BBC的未来取决于一种全新的数字内容”。BBC对“归类的盒子”式的传统媒体组织结构的审视早已有之——面对新的媒介环境带来的全新挑战,无论按照技术划分,还是按内容类别搭建的媒体结构,都无法构建灵活高效的运转机制。

生产关系变革的需求,来自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变革。BBC只是感受到了变化的必然,但还没有找到具体的路线图。但这种“必然”风向,已足以为中国电视带来触动。因为我们的“盒子”,只会比英国电视多。

从全层面的广电角度看,这个问题在国内颇为复杂,有太多格局性的东西非电视台运营者可以左右,但下沉到具体的内容生产,尤其是综艺大片层级,建立新的内容创意和产生组织结构,有很多空间。

比如,不少台的节目研发中心要么是“资料码头”,要么是某些节目团队手无节目运转的创意酝酿期。而且,即便是这样一个松散的“节目研发中心”,也不是所有台都配置。节目创意需要切实的价值对接平台——创意如何在媒体链条中占据真正的上游地位?创意者的价值如何得到具体的市场兑现?现有的电视组织形态,在激励体系、角色定位上,都还远远不能对“创意”形成实质的保护和激发。再比如,随着越来越多模式节目的引入,电视台和独立制作公司(包括国际和国内)的合作越来越多,体制内的制作人恐怕会对自身的“价码”越来越有落差感。在现有体系下,电视人尤其是从事综艺大片创意和制作的电视人,其价值缺少灵活、足额的变现办法。这也是当前电视人流动——向制作公司、向新媒体的重要原因。

本期特别策划重点关注了三大国际模式齐聚中国市场的现象。综艺大片对中国电视的影响,若能涉及创意价值的重新认识和电视生产关系的重塑,“中国模式”才能有生发的土壤,中国综艺在格局上才能和国际市场对接,而不是停留在样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