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家报》全员把关链条制度的探索及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家报》全员把关链条制度的探索及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审读;厚报时代;校对

厚报时代,以海量信息留住老读者、吸引新读者,日益提高的时效性要求,使“三次校对后清样”的传统校对把关程序显得日益滞缓;不断提高的信息量要求,编辑自动化的广泛运用,迫使传统的狭义校对提升为广义的校审,编校工作的性质、范围和流程必须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发生革命性变化。

《家报》版面从1997年的周刊16个版发展到现在的周刊40个版,增加了一倍还多,最多时可达100个版,数量成倍增长,在文字差错和新闻安全风险上升的情况下,结合自身实际,探索编校质量全员把关链条制度的创新与完善,通过层层“扣吃”利益机制将采编链条上的每一个责任人置于“最后把关人”的位置,强化采、编、校各个环节的责任意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难题:“厚报来临,文多错增”

《家报》作为独立的经营实体,需要自负盈亏,受资金实力的制约,在降低不断攀升的文字差错上,面临诸多难题。

(一)版面与采编人员的增长不同步。《家报》版面增加一倍多,但校对人员并未增加,这种情况势必加大校对人员的工作量,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差错率也随之上升。

(二)从“校异同”到“校是非”,对校对人员个人能力的要求提高了。报纸出版技术手段的改进,报纸也进入无纸化办公的时代,校对的工作重心也从核对版样与原稿的异同点,到在采编电脑化条件下要求校对人员直接判断文字、观点、版面常识等方面的差错,承担查找编辑工作中“漏网之鱼”的责任,其编辑职能明显增强。

(三)版面数量增加表明报纸版面涉及的领域更为广泛,要求校对人员具有全方位知识能力。尤其是近年来报纸专版、专刊数量不断增加,校对者必须具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校对出“是非”来。同时,广告所占报纸版面的数量也在增加,由于广告主对报纸文字规范的不了解和他们自身文字水平参差不齐,使得广告中的差错数量急剧增加,这就更是增加了校对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对策:“环环相扣,全员把关”

从厚报时代休闲类报纸面临的文字规范与新闻安全难题来看,原有的主要依靠校对来把关的采、编、校格局显然力不从心,必须强化报纸各个出版流程环节的责任意识,建立起全员把关的责任链条,才能有效降低见报差错率。

(一)审读,既要认真“审” 又要认真“读”,审读,是“审”与“读”的组合。鉴于“审”与“读”各有含义,在实施审读时,《家报》要求审读员处理好“审”与“读”的关系。既要认真“审”,又要认真“读”。如果“读”得漂浮马虎,一目十行,即“基础”不扎实,“审”的达标判定就无从谈起。因此,“读”必须用心过细,以确保“基础”打牢,让“审”把握准确。审读中,除特别明显突出的问题一眼就能看准,很快作出判定外,多数问题需要经过分析研究,反复比较,甚至集体讨论,就是说要有一个过程才能作出结论。即“审”与“读”的多次反复,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读”主要凭工作经验及怀疑一切的工作态度。《家报》一校一般出现的错字相对较多,如经常遇到的“想象”错写成“想像”、“唯一”写成“惟一”、“的地得”用得不正确。审读员在长期的工作中总结出发现记者稿子的差错是有一定技巧的,掌握了一定的出错规律和挑错技巧,就可能避免许多差错的出现。比如,己、已、巳。字形十分相似,但读音都不同、字义也不同,稍不留神这样的差错就会从我们的眼前滑过去,所以要特别注意。《家报》有法眼看家版,常涉及法律上的专业用语,这也是审读员要把握准确的。比如,“人民检察院”不能是“人民检查院”,“刑事侦查”不能是“刑事侦察”,“犯罪嫌疑人”不能是“罪犯”等。在审读中,要求审读员注意规范用词,把写法、说法统一,如“20里外”应为“10公里外”、“200斤”应为“100公斤”、“77平米”应为“77平方米”等。

(二)定期提交审读报告

《家报》要求审读员在审读工作忙完后,每月提交书面审读报告。审读报告要求被录用的审读稿件,主要针对报纸出版中的差错和问题。在形式上简明扼要,标明出版日期,主标题名称和主要问题,以引号摘录所评文章, 引号内的文字忠实于原稿,不随意更改。如,标题差错,文章内容差错,以及常用术语差错,法律法规差错等,并要求审读员把哈报集团办公室定期下发的有关审读方面的规范用语文件粘贴在审读报告上,《家报》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常见差错,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三)实施见报差错奖惩制度,建立全员把关链条

所谓全员把关责任链条,就是将报纸出版流程中各个环节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意识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利益机制的再造与创新,使每个人的责任意识处在背后有人监督的境地,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和利益链条。通过这种链条的设置,将“最后把关人”的角色深入在每个人的日常工作中去,使之成为工作的一种常态。 把关关口前移。按照一般的采编流程,尽管记者和编辑都有在采编环节尽可能减少差错的责任,但是如果这种差错在见报之前被校审人员发现并被改正的话,记者和编辑将不会受到经济利益上的处罚。这样,记者和编辑往往因为后面有校审这一把关环节,而不自觉地存在侥幸心理,放松对自身环节把关要求,将大量差错压力留到了下一环节,从而导致见报差错率的上升。而按照全员把关责任链条制度的设计,记者和编辑所遗漏的任何一项差错,在被校审发现后,都将受到经济处罚。家报还实施严格的见报差错奖惩制度。标题差错罚审读员、记者、编辑、总编室相关人员各500元,如果是版内严重差错,罚审读员、记者、编辑、总编室相关人员各500元。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记者和编辑的最大目标就是将文中差错降到零,从而将记者和编辑变成了“最后把关人”的角色,文字规范和新闻安全的关口相应就前移了。

收稿日期:201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