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农信社信贷风险防控体制的完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农信社信贷风险防控体制的完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农信社一直在服务“三农”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在国家逐渐加快城镇化步伐同时,众多商业银行开始转变经营战略方向,将城乡作为未来发展新市场,这使得农信社不得不“居安思危”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抗险能力,以确保在日后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信贷业务作为农信社重点运营业务,其伴随的信贷风险一直成为农信社发展的瓶颈,怎样防控信贷风险、提高农信社运行效率成为首当其充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就如何完善信贷风险防控体系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选择。

【关键词】农信社 风险防控 完善

农信社一直以来坚持扎根于基层,服务于“三农”的服务宗旨,它的绝大部分网点面向农村,随着现代金融的不断创新和农信社的改革发展,农信社日趋走向成熟,但由于地理和服务对象的侧重不同,存、贷款业务仍旧是目前农信社运营主体。

信贷业务一直以来都是农信社最重要的运营业务之一,所以信贷风险管理便自然成为了农信社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上除了提高认识外,具体行动上采取何种有效举措防控信贷风险成为讨论的热点,但必须认清不论采用何种机制或措施,都不能消除风险,也只是在防、控、降险方面下功夫。笔者单就如何防控信贷风险,完善信贷防控体制,浅谈几点看法。

一、从思想上提升认识

信贷风险防控已逐渐成为了一种思想理念,要求不光管理层、风险控制岗位、客户经理应培养这种意识,所有员工也应明确参与风险管理义务和责任,都应将“规避风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作为日常工作的“座右铭”,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规经营的环境氛围。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到位的关键是感到有压力,有责任,通过开展岗位技能竞赛、职业道德教育等,提高员工规避操作风险技能,实行轮岗制度、巡查制度等,来提升员工责任意识、合规经营控险能力,使全员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操作中的职责边界和对风险点的把控,树立“主人翁”责任意识,杜绝违规,防范风险。

二、建立两套监督机制

(一)内部监督机制

1.信贷业务风险的主要成因

目前农信社形成的信贷风险主要是由于贷款的“三查”制度执行不到位造成的。虽然制定了严格的审查制度,但在信贷管理操作中普遍存在“三查”制度流于形式和“三查”工作不够深入等问题。

(1)贷前调查是风险控制的首要环节,要求调查人员须深入客户搜集有效数据,掌握其生产经营、管理及资信等主要情况,然后对数据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并进行分析研究,形成客观、公正、有价值的结论,而有些信贷客户经理由于个人素质局限和主观态度疏忽,或因利益、人情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没有按照程序进行深入调查,相关数据的搜集也只停留在调查方主动提供或表面反映的情况,造成贷前调查报告结论失真,为贷款的授信及投放埋下了风险隐患。

(2)贷时审查是风险控制的中间环节,审查人员对调查人员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评定,复测贷款风险度,提出审核意见,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往往在实际操作中,审查人员主观相信调查人结果,对于调查人在调查过程资料失真和风险盲点缺乏识别和判断能力,审查人员便起不到更好的揭示信贷风险,为贷款审查委员会及决策部门提供更充分的决策依据的作用。

(3)贷后检查是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要求信贷人员深入借款人身边了解其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认真分析其贷款风险变化情况。实践中往往信贷人员对贷款发放后续管理不够重视,很少能真正地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对于要求的检查也流于形式,只是填好表格,套用报表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借款人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发现潜在的隐患,使贷后检查失去了应有的作用,造成风险预警机制的失灵。

2.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1)健全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体系。完善相对独立的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的信贷职能部门,岗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责,设立巡查机构,对于各职能部门执行情况进行定时和不定时的抽查,加强信贷行为的问责执行力和奖惩机制,健全信贷管理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完善农户、个体工商户以及企业类等贷款管理办法和流程操作,积极开展评级授信、实行贷款发放流程化、程序化、制度化,努力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和营销氛围。

(3)加强岗位培训。突出业务知识和操作流程的培训,确保信贷资料齐全、流程操作;强化政策法律法规学习,确保信贷行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要求;加强内控制度教育,确保信贷规章熟记于心,形成思维定势,令行禁止。

(4)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贷款发放后,及时深入到企业和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中去,了解其收益水平,确保资金安全,并且要根据贷款的额度、项目生产周期、市场波动幅度大小等因素对借款人风险状况进行合理判断。必要时,要实行进驻续时观察,对发现的隐患,会同客户提出解决预案。如果在资金投向跟踪检查等方面发现风险的,要及时形成预警信号,为控制化解风险争取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二)外部监督机制

农信社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以服务“三农”为主,支持县域经济为辅发展的原则,但在老百姓心中农信社仍然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比起各大国有商业银行,农信社网点最多,深入基层,服务大众,是农民长期信赖的“朋友”。陌生的是随着社会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当农民朋友急需资金时,贷款难成了他们一直困扰的问题,作为服务于“三农”的农信社,怎么就不能成为“及时雨”。其实这种“贷款难”现象主要是由于农信社与借款户(农户)长期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短暂现象,农户在贷款时发现需要提供的信息资料较多、较繁琐,认为不便利或认为刁难,所以选择了放弃,但也不外乎少数信贷人员没有把客户作为互惠互利、平等的合作伙伴来对待,而是把手中的信贷权利当成了捞取个人实惠的资本,造成了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吃、拿、卡、要、报等现象的存在,所以必须建立一套外部监督机制来缓解目前存在的信贷风险问题。

1.开展“阳光信贷”惠农工程

将“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作为“阳光信贷”开展的切入点,将农信社目前对外开展的所有信贷业务制成方便农户理解的小册子和宣传画,将信贷政策和信贷产品向所辖村、镇进行公开宣传,设置咨询和监督举报热线,将信贷流程公布于各信贷网点营业场所显著位置,使需要信贷需求的农户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一来既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户对农信社的偏见,又对自身信贷业务进行了宣传和推广,主动接受了社会各界的监督,规范行为操作,按章办事。

2.建设信用工程

信用工程建设可结合全国征信宣传活动的开展。虽然社会上一度出现短暂的信用危机,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守信观念将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也影响着广大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农信社应利用自身独有的优势,大力推行信用村、信用户测评工作建设,充分发挥农信社农户小额贷款金额小、流动强、风险小的特色,使农民朋友真正感到实惠,从中受益,才能使他们充分体会到保护和珍惜个人征信记录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社会道德风尚和良好社会氛围,将为农信社防控信贷风险奠定良好社会基础,历史实践证明农户小额贷款曾经是农信社质量最好的信贷资产。

3.建立客户回访制度

一是能及时掌握企业和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和收益水平等对借款人经营陷入危机、出现风险的,要果断处置,资产保全,防范信贷资金损失。二是通过了解各行业发展动向和资金需求情况,结合国家相关政策,确定信贷投放方向,避免盲目投放造成的信贷风险。三是及时收集信贷客户经理的服务操作及履职情况,便于及早发现问题。

总而言之,风险防控以防为先,把风险隐患消灭在“未成”之时,才是我们建立和完善风险防控体制的目的,防控信贷风险已成为农信社越来越重要的基本功课,对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基层社稳定健康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一定要打造风险防控的特色品牌,要在全员共防、全程共控、全面共治上下功夫,不仅要防漏,而且要增色,不仅是企业效益的重要保障,而且要成为企业增效的重要来源。

参考文献

[1]孙伟民.浅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4).

[2]苏海平.基层行内控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金融,2010(04).

作者简介:王志强(1981-),男,河北省怀安县人,本科,现河北经贸大学在职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