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放飞语言的魅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放飞语言的魅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简介:“冷眼里有牛顿,教鞭下有爱因斯坦,喝斥声中有爱迪生。”的确如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实施新课标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老师不同的课堂语言定会收到不同的效果。让我们的角色从以往知识的布道者、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的角色从以往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探索者,变为积极进行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学会凭借自己的语言魔力,去影响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有效地调控学习进程,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老师甲:“你是怎么搞的,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错了?”

老师乙:“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

老师甲:“你不知怎样想的,这样的问题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老师乙:“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冷眼里有牛顿,教鞭下有爱因斯坦,喝斥声中有爱迪生。”说的太精彩了。的确如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实施新课标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老师不同的课堂语言定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教学过程,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不断建构的生成过程。我们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结合我在教新教材的实际中,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和更新教师语言观,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学过程的重新判断。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教新教材时教师语言应在这几个方面发生转变。

一、注重语言对话角色的转变:由“独角唱戏”到“观众互动”

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应是对话式的,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以学生、教师、文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在于“目中无人”、“心中无人”,课堂上老师唱“独角唱戏”缺少“观众互动”,从而剥夺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环境、学生与社会的对话机会,排斥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只有互动,才能让学生敢言,让学生畅所欲言;只有互动,才能唤起学生的创造热情;也只有互动,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

互动教学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学,互动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师生在互动中思想互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引发出创造的灵感和冲动,在互动中甄别真善美,在互动中提升道德人格涵养个性,在互动中培养能力。

二、注重语言情感法码的增添:由“客观转述”到“自身体验”

语文教学是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传递,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完善人格。由此看来“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就栖居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谊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调动自己的积极情感因素来激发培养学生积极情感,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的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明确要求我们讲课时,不能像一尊不食人间烟火的菩萨、正襟危坐的卫道者,这样的姿态令学生生厌。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我们教学语言不能没有感情,不能只做“客观转述”的传音筒。要用充满感彩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动作,不但使学生从形式上,而且更要他们从内容上去感受知识。用老师的激情,用老师的体验去让学生获得感悟,获取他们自身的体验。

三、注重语言启发艺术的修炼:由“填鸭注入”到“一石激浪”

陶行知先生在一次报告中别开生面地把一只公鸡抱上讲台,周围撒些米,强捺着公鸡的头让它吃米,可鸡怎么也不吃。但人一旦放手走开,公鸡便自动而贪婪地啄起米来。由此可见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何等重要!我们应该松开摁在学生头上的手。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常常把现成书本结论硬“喂”给学生,其结果适得其反,更为后怕的是由此养成了学生学习上的惰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巧妙的提问、活泼的讨论,用“曲径通幽”的方式提出,寻求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找住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难点有着紧密的联系的问题,投石于学生的心海中,产生“石乍投,激荡一池春水”的良好效果,使课堂从始至终都充满挑战性、探究性和趣味性。通过这样,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表述,通过丰富生动的课堂双边活动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展开由此及彼、由因及果,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的联想,以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语言激励力度的加强:由“打击批评”到“表扬赏识”

“恶语伤人”,语言的伤害有时超过利刃。在教学中,长期批评学生会使学生形成“习惯性信心缺失”,从而丧失学习兴趣,自暴自弃。教师高明的评价,会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能力,产生一种愉悦感,从而激起对某一事物的兴趣,主动地、自觉地以更多的劳动换取更大的成功。

“表扬赏识”的语言让学生充满自信,平等的话语让学生敢于大胆发言,从而使学生个性飞扬,整节课气氛活跃。每一个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美,鼓励,这样他们就更有信心地学习与生活。实践也证明,一句赞扬的话语就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而赞扬总是能及时的起到激励的作用,这样就大大地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

新课程中把这种老师对于学生的赞扬称为发展性的评价。因为它的影响不仅仅在今天,而往往是延伸到孩子以后的岁月中,甚至一生。在教学中,有的老师总在不断地鼓励着他的学生,让学生充满自信。比如:“真不错,你怎么一下子说出来了,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等。即使在学生说错了的时候,老师也总是鼓励着学生,让他有信心再试验一次。而成功之后又及时的表扬他们。如在读课文的时候“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如果你对刚才的某一处不太满意,现在可以再来试试。”教学实践证明,这种赞扬的话语,这种发展性的评价都是很受学生的喜欢的。由此可见,教师课堂语言的激励性作用是大大有利于教学的,我们应多一些“表扬赏识”,少一些“打击批评”。

五、注重语言幽默诙谐的运用:由“暮气沉沉”到“一池春水”

我国上海特级教师于漪就主张“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则明确地向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复旦大学外语系教授陆谷孙先生提出,上一堂课至少要让学生大笑三次。这些都是教育家们主张的教学的幽默感,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而且可以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妙语连珠,别具情趣,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在丰富的知识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幽”他一“默”,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学生会心的微笑中提高教学效果,生动形象、诙谐热情的语言恰恰能起到加深学生记忆、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教学幽默也可以使教学的内容趣味化,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之对自己的学习更加充满信心,使整个课堂如“一池春水”波光粼粼,生机涌动。

实践证明:风趣、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能使枯燥乏味、抑郁沉闷变得趣味盎然。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才能做到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吹进了我们的心中,为很好地执行新的课程的教学理念,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适当地圆桌化,对等化。多一点商量的口吻,少一点教训的呵斥。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开凿一条与学生心理沟通的心灵之渠,营造一种真诚、信任、民主、愉悦的课堂心理气氛。在师生之间建立合作、教学相长的现代师生关系。让我们的角色从以往知识的布道者、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的角色从以往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探索者,变为积极进行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学会凭借自己的语言魔力,去影响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有效地调控学习进程,更好地为学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