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应对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应对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笔者从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几个实际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入手,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面临的问题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已经作为一门工具进入高中生的必修课程。但是,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的学习中的位置很尴尬:课标对高中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目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由于不作为升学考试的对象,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采取弱化和忽视的态度,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信息技术由于其学科属性的原因不同于其它学科,有其本身的特殊性:操作性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目前采用的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必定会出现各种问题和困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了思考和总结。

(1)问题一: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

由于学生所在初中教学水平的差异以及学生家庭环境差异,导致高中生个体之间的信息技术水平相差较大。有的学生能熟练运用电脑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并实现学习的拓展延伸。部分学生甚至能够完成电脑操作系统的基本维护,以及上网下载各种工具软件。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对电脑的基础知识都不了解,对最近本的Word、Excel、PPT都不会使用。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应对策略:分层教学和小组合作相结合。

分层教学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理论,是在共同发展的大前提下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共在各自已有的基础上进步的一种教学策略。基于学生之间的巨大差异,分层教学是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最佳选择。分层教学的实施,要以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学生的意愿为分层的基础,符合学生对自己认知水平的定位,比如,部分学生计算机水平虽然较差,但是,本人在高中阶段对计算机学习产生了兴趣,有信心能赶上高一层次的学习。教师就要尊重本人的意见,适当提高学生的分层。小组合作是近年来盛行的一种课堂学习模式,备受师生推崇,且学习效率较高。小组合作兼集体教学和个别学习的长处于一体,能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水平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使小组内部成员的能力水平呈梯形分布,以便于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缩短差距,达到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平衡。分层教学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演变和新解,对促进学生共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都用巨大的促进作用,是素质教育具体体现。

(2)问题二: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合理。

电脑、网络的普及,促使高中生信息技术学习途径日益多元化,学生自学到了许多相关的学科知识,课堂教学不再是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唯一途径。但是,大多数学生信息知识结构不合理:他们对网络应用比较熟悉甚至精通,对网络资源的应用又大多聚集在娱乐范畴;信息技术的其它学科知识相对薄弱,大部分学生对文档设计、ppt制作、电子表格应用很有限。

应对策略:正确引导,以应用促进学习。

高中生对事物、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很强,他们一般都具有基本的电脑操作能力,对信息技术知识接受的也很快。教师要利用任务驱动法来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引导学生将各板块的知识运用到学习中,或利用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让学生利用电子表格的相关知识,对某一表格中的内容精心筛选、排名等操作。鼓励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问题三:学生的信息意识跟不上时展。

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课程。学习信息技术是为了增加学生学习技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在生活、学习,也为学生适应现代化的信息社会奠定基础,而不是将其作为一门知识储存起来。然而,由于应试教育形成的固定思维,学生普遍存在为“学”而学,忽视学以致用的学习原则。学生缺乏将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提高自己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意识,思想意识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应对策略: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增强学生信息意识不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去说教,如何去强化,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感受,去认同,去运用,并自觉将其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对于一个任务,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让学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获取信息,把信息技术作为解决问题时的一种自发的需求,从而培养一种信息素养。比如,教师课前让学生准备自己感兴趣的照片、图片,和相应的背景音乐、图片解说朗诵词、相关的补充资料等,在课堂上制作某个主题的幻灯片。

(4)问题四:教材内容的滞后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迅速发展、不断更新换代的学科。然而,课本的编排受限于时间、编写人员的水平、意识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总会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即课本知识落后于信息科技的发展和运用。教材的滞后性为教学带来一些难题和困惑:传授一些落后的知识是否有教学意义?自己决定教学内容是否违反课标规定?何况不是每个教师都有大刀阔斧整合教材的能力和魄力。

应对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根据课程知识的发展进行大胆变通:以教材为“本”,但不决不受教材的禁锢,根据信息技术的更新对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更换和补充。并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重点,对课本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和整合。重点向学生传授一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拥有一根“点石成金”的手指头。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快速掌握不断更新的学科内容,也能适应今后社会终身学习的发展要求。同时信息技术课教师自身也必须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教育教学模式方法都还不尽完善。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不断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和效能。

参考文献

[1] 闫素芬.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成功(教育),2013(03).

[2] 刘峰.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