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施策略,现绘本体验式阅读之魅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施策略,现绘本体验式阅读之魅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绘本阅读是一类较为新兴的语言类教材,它以轻松的风格、简单的图案受到孩子和家长们的喜爱。但幼儿园绘本教学方式却较为单一,采用有效的策略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不断地感受、享受阅读的乐趣。

【关键词】设置情境体验 创设良好阅读环境 开放式、递进式提问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60-01

绘本阅读是一类较为新兴的语言类教材,它以轻松的风格、简单的图案受到孩子和家长们的喜爱。但幼儿园绘本教学方式却较为单一,很多老师都采用以往故事教学的模式与方法,像讲故事一样去完成绘本,很难真正挖掘出绘本的魅力。

在幼儿园的绘本阅读活动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以下几个场景:孩子们看着黑板上一本大书,听着老师翻过来复过去的提问,百无聊赖地回答“是”、“对”、“喜欢”;有的孩子看书时把书从前翻到后,又从后翻到前,不一会儿就说“老师,我看完了”……这样的场景不禁让老师暗暗着急“怎么不喜欢听呢?”殊不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孩子的阅读水平及教师课堂组织能力外,好的教学方法、适宜的教学策略的缺失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告诉我们,教学活动的适宜性与有效性往往取决于以下几个要素的处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运用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反应做出的调整。

究竟有什么好的策略使绘本教学生动起来,让孩子积极参与,感受绘本的魅力呢?我们以大班语言活动《手套》(绘本阅读)进行了尝试。

首先,设置与绘本故事主题相关的情景游戏,体验情感

课一开始,老师请小朋友们玩一个《占圈》的游戏。老师提供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的呼啦圈,让他们听到口令后迅速站到圈里,否则视为失败。小朋友们对这一游戏很感兴趣,也能胜利完成任务。在第二次游戏中,老师收走了一些圈,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活动当中,完成了挑战。

游戏结束了,老师请孩子们坐下来,播放PPT,开始进入讲故事环节。

《手套》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荒诞而美妙的故事:寒冬里猎人无意中丢失的一只手套成为小动物们向往的、温暖的家园,它们一只接一只地住进去,从小小的老鼠,到可爱的青蛙,再到活泼的小兔,最后甚至连庞大的熊也住了进来……小动物们忍受着越来越拥挤的环境,仍不愿意拒绝同伴的请求,一直到最后。

其实,《占圈》和“挤手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老师设计这个游戏显然采用了“挤手套”的形式,让孩子们通过“站”、“占”这两个动作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的情感经历。

在活动结束部分,教师邀请幼儿再次游戏。当她拿走大部分圈时,孩子们觉得挑战越来越大,他们必须想出各种办法才能接纳更多的同伴,同时又要确保没人跌出去,以获得游戏的胜利。于是,有的单脚站立,以节省更多的空间,有的紧紧拥抱在一起,还有的甚至抱起了个子小的同伴。老师马上又抛出问题“哪一组的圈里站了最多人?他们为什么能站这么多人?你有什么感觉?”在快乐的游戏后引发孩子去思考,去反省。

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脸,绘本故事中的碰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是我,我怎么做”不正在被孩子一一经历吗?“友好、分享、包容”的正面情感不正在被孩子切身体会吗?比起教师单一、苍白的的提问、说教,“要谦让、要友爱”,这要丰富多了、直观多了,也让孩子真正将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表现在可见的行为上。

这正是绘本情景体验式教学策略的魅力。

绘本情景体验式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故事的某一个重点或难点设置成恰当的情境,让孩子通过具体操作、亲身体验、感知的方式将自己融入到角色中,以“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加深刻、直观地了解角色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融入到故事之中。

绘本阅读活动的主旨是“从图入手,由情而出”,因此教学活动最重要的目标在于落实到孩子的情感体验上。《手套》这一故事有一条很明显的情感主线――分享、关爱、感恩。为了让孩子体验这种可贵的感情,老师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提问、讨论诸如“你喜欢哪只动物,为什么?”问题的教学策略,而是布置了和故事中相类似的游戏场景《占圈》,让孩子切身体验一下故事中小动物们的行为和情感,“我有一个舒服的位置,我是不是愿意和同伴进行分享”、“同伴把他舒服的位置让了一点给我,我是不是也愿意和别的同伴分享我的位置?”让幼儿带着这一情感体验去欣赏这个绘本故事。

在这里,我们尤为要注意的是,切不要“为了情景而情景”。并不是所有的绘本故事都有合适的情景,也不是每一个绘本故事都能设置情景。我们需要仔细分析教材,从教材本身的目标、重难点方面出发,进行综合考虑。如果情景只是教师的生搬硬套,教师自己主观的想当然,那么这样的教学策略也终究会是“花架子”,成为走过场、甚至是阻碍教学环节有效进行的绊脚石。

其次,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继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在语言活动中,老师的语言、体态都是吸引孩子的最好教具。老师根据剧情变化、角色出场需要等来变化自己的音色,能够给孩子带来良好的听觉享受,例如小兔出场时用的轻快、短促、上扬的语气,展示了它的活泼可爱;而较为低沉、缓慢、拖延的语气和语速则表现出小动物们挤在手套里的为难、挣扎;到后来的允许同伴进入手套挤一挤时,老师则采用了欢快的声音,让小听众们松了一口气,这样的语气、语调、语速变化对于孩子们感受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有很大帮助;再加上教师还将图片扫描配上简单的音乐、音效,制作成PPT,将每一只来敲门的小动物都设置成憨态可掬的动态图,这样视听结合的刺激一下就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们欲罢不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随着情节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心情,如同在现场一般。

最后,开放性、递进性提问,启发孩子大胆想象

幼儿的绘本教学要讲究提问的开放性、递进性。仍以《手套》为例。绘本中每一只小动物进手套前都要自我介绍,教师没有将故事一口气从头讲到尾,而是在讲述前面两只小动物的自我介绍后,让孩子们自己接着往下讲,他们可以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词汇来形容。通常孩子们的回答具有从众性,例如在形容“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兔”时,一个孩子回答“穿这是一只红裙子的小兔”,马上就有人接着说“这是一只戴红帽子的小兔”、“这是一只背着粉色书包的小兔”,教师的提问就可以更加开放些:“除了这个之外,它还是一只怎样的小兔?”引导孩子从表情、动作、神态方面进行描述,这样不仅让孩子更加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拓宽了他们的思路,对于培养思维的发散性也是极其有帮助的。

递进性的提问是指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孩子思维活动的逻辑性,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提高其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在《手套》中,老师提问:“大熊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孩子们回答完之后,老师接着问“小动物们会让大熊进来吗?”“为什么让进?”“为什么不让进?”“如果是你,你会让进吗?”在这一系列的提问、追问、反问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接受挑战,拓展思维,不断思考,互相补充,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

当然,幼儿园绘本教学策略还有许多种,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它们都是为阅读活动服务的,必须以孩子为主。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不断挖掘绘本本身的内涵,采用有效的策略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不断地感受阅读的乐趣,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