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驱邪有道:镜剑符咒与身边法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驱邪有道:镜剑符咒与身边法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镜剑符咒走江湖 1731年,紫禁城养心殿前筑起了一个道坛,道士娄近垣手持宝剑,口中念念有词,在道坛上踏起罡步,他在主持一场礼斗驱邪的法事。随着仪式的进行,紫禁城的主人雍正帝渐渐舒展了眉头。据《雍正起居注》记载,前几日,雍正因言语不快,斩了一位北京白云观的道士贾士芳,事后雍正感到贾道士阴魂缠着自己,总是“龙体欠安”,无余之下,他又延请了江西龙虎山的道士来为自己驱邪。当最后一碗符水饮下,雍正感到身体恢复了活力,也安了心。

在这场拜斗驱邪法事中娄近垣用了多种法器,其中最重要的是三件法宝:剑、镜、符,这三者在道教的宗教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要驱邪,先要识邪。传说中的鬼怪妖邪会幻化出人的模样,混迹于人群中不被发现,而照妖镜是识别它们的第一法宝。行走江湖的道士一般都会背着一面镜子在身后,以此辨识隐藏自己真实面貌的鬼怪们。

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鉴。《说文》中说:“鉴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盆加水就是镜,所以才有名士号“水镜先生”。

对于古人来说,镜子对光的反射现象非常有趣,他们认为镜子具有明辨万物、释放光明的能力,而道士的照妖镜通常是在铜镜上面镶嵌了各式各样的道教神仙的花纹和咒语,这样的镜子就更有了神力,所照之处,妖怪无所遁形。

名道葛洪的《抱朴子》中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一个客栈中,天天都有闹鬼的事情发生,渐渐无人间津,后来有一位叫做伯夷的道士路过住宿,到了晚上,听到外面一大群男男女女一起嬉笑打闹,便用镜照之,发现竟是一群狗,于是便赶走了它们,客栈恢复了宁静。看来妖怪们被认出真身后也就不可怕了,所以识别妖怪的照妖镜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中国民间受此影响,也慢慢产生了放置镜子避邪的传统。

有些强大的妖怪,被识破真身后可能还不束手就擒,这时候就要请出道长们的第一神器――法剑。

在道教的各种斋醮科仪中,法剑必不可少。驱邪祈福之时,道长们需执法剑、念法咒,然后方能威慑邪祟,所以若论驱邪第一神兵,当属法剑,无论是风流倜傥的吕洞宾,还是黑面虬髯的钟正南,传说中的道家神仙身边往往都少不了一把法剑。

宋代道藏《云笈七笺》就提到了一个仗剑除妖的仙道,传说在西晋之时,鄱阳湖周边有许多蛟龙作祟,使得鄱阳湖水患不断,道士许逊发誓不灭蛟不成道,擒贼先擒王,他先斩蛟龙王于三尺法剑下,其他蛟龙闻风丧胆,慌张之处到处询问避祸秘籍,许逊的一个徒弟开玩笑曰:“冬瓜,葫芦可以幸免。”蛟龙们松了口气,召集同伙,翌日便纷纷化成冬瓜和葫芦漂浮在江面上,准备逃离。许逊觉得江面上妖气弥漫,漂满了冬瓜葫芦,知道是蛟精所变,于是念咒将他们除去,从此,鄱阳湖蛟害绝迹。

如果说剑是道士驱邪的“刚性宝物”,那符咒则是道教最常见的“柔性法宝”。据《山海经》记载,黄帝是最早使用咒语的人(神)。“符咒”二字大有讲究,“符”字从竹,本意为“符节”,一种书有文字凭信之物,在古代作为出入关的凭证,到了秦汉时期,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道教认为赋予特定含义和神力的符文,是可以用来跟天界打交道的;而语言自诞生起,就被认为有非常的力量,早年的巫师在施展巫术的时候,口中念诵的语言就是“咒”。从这个意义上讲;符咒是基于语言和文字的驱邪武器,只不过在形式上专业神秘一点罢了。

宋人洪迈的《夷坚志》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袁昶的人,领兵驻守在某个荒地,他的一个部下每天晚上都做噩梦,嚎叫不已,整夜不停,闹得鸡犬不宁,大家都难以入睡,别人好奇是怎么回事,他说他在梦中每天被人揪住头发,用鞭子打,见此,袁昶提笔写下了几个字,贴在房间柱子上,一夜竟平安无事,从此“妖祟绝迹”,众人安卧。袁昶写下的就是一个祛妖咒语。

符咒在祛妖界以“广,准,稳”著称。道符笔画屈曲多变,其中还常有各种象形符号,似字非字,这是因为符文乃是道士对甲骨文、金文等古字体天马行空的改造而成,符的样式多种多样,功能齐全,咒语内容更是包罗万象,覆盖所有魑魅魍魉,甚至人们相信,一些对人类有威胁的生物,符咒也能有效,如当儿人遭遇到蛇的危害,道士就会念专门治蛇的咒语:“天蛇蛇,地蛇蛇,腾青地扁乌梢蛇,三十六蛇,七十二蛇,蛇出蛇进,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然后蛇就得逃遁此地。

唐代文豪韩愈在“一封朝奏九重天”后被贬到了潮州,这里有一条“恶江”,常有鳄鱼危害民众,百姓求新刺史为他们做主驱鳄,于是韩愈亲往恶江,向江内投掷一猪一羊,然后念诵《鳄鱼文》要求鳄鱼离开,否则人们将“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祝祷完毕,恶江带着鳄鱼西移了六十里,从此潮州就没了鳄鱼之患。念诵《鳄鱼文》也是文字和语言的力量,这么算来,韩愈也是用道教符咒之法来驱赶鳄鱼的。

身边的法宝 除了镜剑符这样的专业法宝外,为了“方便群众”,道家仙长们还提供了一系列在身边就可获得的法宝。

桃木,可以说是道家常见法宝中历史最悠久的明星产品。比如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中记载了春节时的一种习俗:“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这桃木、苇茭和老虎,是《山海经》中记载的神茶和郁垒二神的制鬼“三神器”。椭口二神专职看管鬼门,一旦有小鬼逃出祸害人间,便将其捉住,用桃木鞭打致死,用苇茭将鬼怪捆住,投食与神虎之口。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鸡是黑暗和鬼魅的克星。因为鬼魅怕太阳,鬼故事几乎都发生在夜间,而“雄鸡一唱天下白”,古人将鸡鸣与日出看做是一种因果关系,因此奠定了鸡为避邪神物的基础。

比如在一些地方的传统习俗中,新娘上轿之前,杀鸡滴血绕轿一周,称为“封轿”,下轿之前,又如法滴血绕轿一周,称为“开轿”,以此来保证新娘子不被路上的鬼怪觊觎。在一些地区,人们还将鸡毛插入扫帚之中,认为可将鬼扫地出门。

桃木、公鸡毕竟都是有价的财产,拿来驱鬼还是有此浪费,还有一样完全不要成本的驱邪法定――柴灰。

在战国时代,灶神就被列为“五祀”之一,灶中的神灵是和天地社稷大神一样神通酌,在后来的道教神仙体系中,灶神虽然地位不高,但毕竟是与人最为亲近的神灵,看家护院的责任还是有的,所以灶中产生的灰烬也是有一些仙气,拿来避一下邪还是可以的。比如少数民族彝族的巫师在为病人驱走身上恶鬼时,就让病者头顶一个竹簸箕坐在门口,打鼓念经,巫师大声疾呼:“把害人的鬼捉住,快捉住他!”然后立即蹿出一人,将一盆灰倒在病人头上,将恶鬼困于灰烬之下。摘自《中华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