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思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在思考,怎样才能找到人与自然界、人与知识相互作用的那个领域,以便在这个领域里用认识来鼓舞起他的精神。这里最主要的是,要使一个人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真理和规律性的心情。用认识来鼓舞起人的精神,这就是说,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感融合起来。通向这样一种精神状态的途径,就是要使这个学生在某一件事情上把自己的知识显示出来,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自己和自己的人格。”
以上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一书中给老师们的建议。
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苏霍姆林斯基书中所提及的丰富的教学实践及真知灼见的理论让我如获至宝,相见恨晚。许多日常物理教学中的不解和迷惑慢慢透出本相,让我惊喜之余,又添了不少对物理教学甚至人生的感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我意识到,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意志等心理品质方面,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
“如果一个学生没有爱上一门具体的学科、一个具体的科学知识的领域,那就没有个性的智力充满性和精神生活的丰富性。”
苏霍姆林斯基在其一书中是这样谈到了学生的兴趣问题。这种观点对我启发很大,物理学科的核心思想就是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能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而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现过程也是学生形成物理思维的重要环节。在中学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如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在教学中,我不断向学生渗透:许多定律、定理都是在长期艰苦的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包含着科学家多年的心血、汗水、失败和挫折,也教育学生在科学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培养学生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我意识到,物理教学符合中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如能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心理条件,就能促使学生不断探索现象的因果关系,形成学习物理的直接动机。
关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他又进一步阐述:“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兴趣的根源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这也给我的工作带来很多启示:有些已经在教学过程中实践过,如:自行车中的物理,厨房里的物理,探月工程中的物理知识,自制鸡尾酒,自制照相机等小专题或小制作,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下功夫,然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感受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那样,我若能把带有游戏性质的作业、科技知识、百科知识、趣味故事、趣味实验等列入教师备课的内容,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给自己的教学积累更丰富的素材。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物理教学中教师若如同射手,张满了弓却不发箭,以启发和诱导学生,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在物理教学中经常采用启发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通常为:提出问题―动手实验―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是了解学生的知识建构,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作为提问题的突破口,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主要起引导与监督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的这种想法在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中也得到了论证。他说:“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即创造学习的诱因。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我自己需要不断地充电和学习,让课堂更高效。
苏霍姆林斯基所在的年代电脑并未普及,但他十分看重教学过程的创新。他强调:“任何一项创新,都应该紧紧围绕着实现其教育研究的主题,即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而提出和进行的。都应该将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作为考虑、认识问题的着眼点、出发点。”
现在我们的时代科技迅猛发展,进入了信息时代,E+时代,我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也有意把信息技术的融合作为我教学的突破手段之一,比如,我尝试制作微课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小问题;我的教学课件经常链接新的科技发展动向,新材料等;另外,在物理教学中,很多现象和规律即便学生经历了研究的过程,但由于其根本原因的抽象或动态过程难以观察,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本质,如果能创设相应的动态画面,利用电脑反复操作,使学生认识其过程,会使教学更高效。如,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动态过程,分子、原子内部的世界,如果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呈现,既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又增加了学生对物理本质的了解。科技的迅速发展,给未来的教育必将带来巨大的变化。为此,我会不断地学习。
关于苏霍姆林斯基对于教育的主张和做法,今天来阅读和研究,仍感到极其新鲜,仍会叹服苏霍姆林斯基见解的深刻而明快。也点燃了我内心深处一盏追求教育理想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