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转变发展观念打造工业生态经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态工业经济是促进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模式, 基础是发展工业经济, 核心是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是充分利用优势资源。 打造生态工业经济是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体现。 巫山位于三峡库区腹心, 如何处理好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助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是巫山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打造生态工业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科学发展观既是统领和指导发展的重大科学理论, 又是解决发展实践中具体问题的有力武器。落实到工业经济发展上, 就是要求转变增长方式,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巫山摒弃 “先破坏, 后治理” 的老路, 宁愿放慢发展速度, 坚持发展工业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巫山秉承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集约循环利用, 变单向追求经济效益目标为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双赢” 目标。
(二)打造生态工业经济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 党的“十六大” 就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方针,将生态环境问题摆到了显著位置; 国务院3号文件明确要求重庆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实行环境准入制度, 加快淘汰落后 生 产 能 力 , 遏 制“ 两 高 一 资 ” 行 业 增长, 严格控制新的污染。 实施生态工业经济发展战略是巫山发展工业的必由路径。(三)打造生态工业经济是地理位置的客观要求。 国务院3号文件明确要求重庆要积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 努力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 巫山地处长江三峡库区腹心, 理所当然肩负着构筑长江生态屏障、 保护长江水资源的历史重任。境内山峦叠嶂, 沟壑纵横, 地质灾害较为频繁, 江河两岸石漠化比较突出, 同时巫山又是旅游大县,旅游产业需要优良生态环境的支撑, 发展与保护的任务异常艰巨。 特殊的地理环境要求巫山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要绷紧 “生态弦”, 使县域产业结构、 产业布局与所处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结构相适应。
二、立足三大优势,坚定发展生态工业经济的信心
(一)有充足的资源条件。 一是矿产资源丰富。目前, 巫山已探明矿藏15种, 其中煤炭储量4.7亿吨, 占重庆总量的1/6, 铁矿储量3亿吨、 石煤5亿吨、 大理石1亿立方米。 二是水能资源丰富。 全县可供开发的水能蕴藏量达37万千瓦, 目前已开发3万千瓦, 在建开发9万千瓦, 还有近25万千瓦的潜力可供开发。 三是森林和特色农林产品资源丰富。 现有林地320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48.2%, 云雾茶、 高山腊肉、 板粟等特色农林产品已有一定知名度。 四是劳动力资源丰富。 常年可输出劳动力17万人。 五是旅游资源丰富。 长江三峡横贯县境, 小三峡、 小小三峡被誉为 “中华奇观”、 “天下绝景”。 神女峰、 神女溪、 巫山红叶、 大昌古镇等旅游品牌享誉中外。小三峡位列重庆市首届十佳景点榜首, 是 “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国家首批 “AAAA”、 “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六是文化资源丰富。 204万年前的龙骨坡 “巫山人” 是亚洲人类的发源地, 5000年前的大溪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文化的代表, 有历史悠久的巫文化、 巴楚文化和神女文化,有秦末汉初古栈道、 千年悬棺、 汉墓群等古迹, 有珍稀文物1000件, 居三峡库区之首。 这些优势资源为巫山生态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有良好的政策支撑。 国务院颁发的 《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涉及到巫山的就多达107项; 国务院今年就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提出了七大政策措施, 巫山地处西部山区,是其中的重点受益对象; 后三峡规划的启动, 将有大量的政策、 项目和资金落地三峡库区, 巫山地处库区腹心, 是重点关注区域; “十二五” 期间, 国家将形成生态补偿机制, 巫山作为生态补偿县, 将获得生态补偿资金。 此外, 还有重庆市对 “两翼”地区的倾斜政策、 广东省对口支援巫山等 “特殊待遇”, 以及国家和重庆关于扩大内需、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资源综合利用等一系列扶持工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只要将这些政策用好用活用足, 就必将成为推动巫山生态工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有潜在的后发优势。 一是巫山蕴藏的宝贵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大量资源还沉睡在大山中。 在资源稀缺性越来越来突出的当今, 资源升值的空间十分巨大。 二是发达地区改革开发30年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可以为巫山所运用所吸取, 避免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 同时, 由于巫山经济发展滞后, 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转变调整中没有太多的历史包袱, 可以轻装上阵。 三是巫山桃花铁矿开采、 江东新城组团开发等重大项目的启动和重庆市民生工程的推动必将带动巫山经济的迅猛发展。 四是交通瓶颈的突破开启了巫山经济快速发展的大门。 随着 “畅通重庆” 的不断推进, 渝宜高速公路巫山段的开通, 两巫路 (巫山--巫溪)、 巫建路 (巫山—湖北建始)、 当九路 (巫山当阳—湖北九湖) 等干道与周边区县的连通, 长江航运能力的大幅提升, 巫山神女旅游支线机场的落户等, 巫山必将形成水、 陆、 空 “三位一体” 的立体交通网络, 为巫山打造生态型工业经济开辟广阔前景。
三、坚持三条途径,找准打造生态工业经济的着力点
(一)以科学规划布局为统揽,依托优势资源发展重点产业。 一是做大盘强矿产业。 立足煤矿、铁矿资源优势, 在保护生态功能前提下, 超前做好资源勘查、 资源整合、 申报立项等工作, 按照 “搞好深加工, 延长产业链, 提高附加值” 的思路, 把煤矿做强、 铁矿做大, 形成煤、 铁产业集群, 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经济社会效益。 到2015年, 铁矿年产原矿100万吨; 年产原煤450万吨, 洗选精煤60万吨。 二是发展壮大清洁能源业。 依托丰富的水能资源, 全面启动重庆能投集团平定河流域综合梯级开发项目, 推进大唐集团千丈岩水电开发项目, 建成猴子坪、 寨子沟、 观音岩、 凤凰梯、 纸阳河电站,完成后溪河梯级电站综合开发, 启动中洞桥水库电站建设。 整合原有水电站资源, 全力打造水电产业集群, 把水电做精, 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到2015年, 发电量、 售电量均达到6亿元,能源工业实现产值27亿元。 三是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以 “农户万元增收工程” 实施为契机, 推广“公司+农户+基地 ”、 “资源+工业+产业 ” 模式 ,形成柑橘、 林菌、 魔芋、 林药等主打产业。 坚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将 “林畜、 林禽、 林菜、 林果、 林药” 特色林下经济发展与饲料加工、 沼气利用、 肥料生产等有机结合, 集约发展 “生态养殖园区”、 “生态种植园区”。 同时, 加快商标、 品牌发展战略, 借助科技, 做大做强特色品牌, 延长农业产业链,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四是打造旅游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 “朝阳工业”。 巫山充分挖掘旅游文化资源, 建设宁江半岛五星级酒店, 整体打造大昌古镇休闲度假旅游, 持续举办“巫山红叶节”, 加快小三峡生态旅游开发,不断扩张巫山旅游品牌。 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 以及相匹配的旅游市场和文化市场, 着力开发游客消费购买业, 以美食文化创意为灵魂, 加大消费市场培育力度, 全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二)以搭建发展平台为驱动,聚集工业发展合力。 一是建设完善形成规模聚集效益的园区平台。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 沿海地区的土地及能源供给日益紧张, 产业梯度转移的力度明显加大。 要把工业园区作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转化县域资源的有效平台, 统一规划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 建设特色专业园区,引进植根性强、 规模大的项目, 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提高园区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二是搭建充满活力的招商引资平台。 抓外资西移、 内资西进和重庆、 武汉两个改革试验区的建设机遇,坚持以市场为主导, 以优势资源和特色园区为主体, 整合招商引资资源,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提高开放合作水平, 深化广东、 湖北、 重庆等区域之间的开放合作和互动发展机制, 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搭建用活各类招商引资平台,实行网上招商、 节庆招商、 以商招商、 集团定点定向招商等多轮驱动, 大力宣传营销巫山招商引资重点项目, 实行经贸洽谈和项目对接, 延伸招商引资的广度和深度, 借鸡下蛋, 借力发展。 三是搭建优质高效的服务平台。 出台用地、 审批、税费、 奖励等优惠政策, 制定领导包项、 任务到人、 奖惩激励等工作措施, 建立 “一站式”、 “保姆式”、 “挂牌保护” 等服务机制, 构筑物流、 信息、 融资、 培训等服务平台, 优化招商 “软环境”; 全面推进水、 电、 路、 讯等基础设施和 “三废” 综合利用等配套设施建设, 完善生产生活配套服务功能, 优化招商 “硬环境”。
(三)以骨干项目建设为带动,壮大工业发展实力。 一是抓好项目策划、 规划与储备。 立足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 集合县内项目专业人才资源, 引进外来项目策划规划精英人才, 聘请业内知名专家, 组建专业团队和专门机构, 专司其职负责项目的策划规划, 提高项目的内在品质, 梳理4条10亿级产业链条, 形成80亿元的优质项目储备库, 为项目对外引资和对上争取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抓好项目的推介和争取。 在项目的推介和争取上, 要坚持“两条腿” 走路的方针: 一手抓项目招商引资, 积极争取大企业、 大商家的投入; 一手抓国家产业政策对接, 让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重庆的 “大盘子”, 获得国家和重庆市在产业布局、 资金安排等支持上的更大份额, 推出一大批重点项目为生态型工业经济发展 “强身健体”。 积极争取神女峰机场、郑渝铁路、 中硐桥水库、 巫建高速、 移民生态工业园、 风力发电等重点项目纳入市级规划; 加快推进江东库岸综合治理工程、 马垭口遂道等三峡后续规划项目前期工作, 确保国家审批三峡后续规划后能及时启动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 在重大项目总盘子上形成 “完工一批、 开工一批、 前期突破一批、 招商引资一批” 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是抓好项目的落实和建设。 要建立完善领导机制和服务机制, 通过发展项目抓前期、 立项项目抓落实、 招商项目抓服务、 开工项目抓进度、 投产项目抓达产等措施, 环环紧扣, 步步为营, 确保项目工作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