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图书馆传播学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从“守门人”角度看图书馆的信息传播服务
传播学中的“守门人”指在大众传媒中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传播多少次以及怎样被传播的人或机构。“守门人”具有检查、评价、导向功能,同时也具有确定方向、确保质量、加强协调和发现培养传播人才的责任。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爆炸”“信息垃圾”“信息泛滥”对社会形成强烈的冲击,影响着用户与大众的信息选择。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事业性质的服务机构,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必须要明确自己的使命,做好为读者传播信息的“守门人”,充分发挥“守门人”的检查、导向作用,不仅能指引广大用户搜寻健康积极的信息,而且能快速地从信息海洋中为用户提供其所需的信息或导航服务,帮助读者通过最有效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信息资源,提高阅读质量。具体来看,一方面,图书馆要在搜集、整理、加工源信息或初始文献时,本着为读者提供人类高尚智慧结晶,传播世界先进技术和思想,去伪存真,教育育人的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用户提供好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的知识和信息资源中心,有义务帮助用户从泛滥的信息群中搜寻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这就需要图书馆必须加快自身的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信息检索人才、信息导航人才、信息管理人才和知识服务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与越来越多的商业化信息网络竞争,赢得更多的用户,从而既有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也有利于整个社会信息环境的净化和信息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从传播学角度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信息社会的特点之一是信息的传播与共享,图书馆作为新时代的信息资源中心和传播中心,必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这是信息和知识传播的要求。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是非常必要的。
(一)信息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实现资源“独享—分享—共享”模式
拓展信息知晓和获取渠道的必要条件。在古代藏书楼理念影响下,我国的传统图书馆一直奉行“以藏为主”的原则,各图书馆之间的馆藏相互封闭,馆际互借相对较少,多数图书馆的运行多为基于单个馆的资源独享,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功能单一、结构僵硬的特点,各馆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馆藏结构,这在传播学中属于自我传播的原始表达方式。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信息传播的手段多样化,使“分享”的概念进入人们的视野、深入人心,所谓分享意味着存在一个主体拥有者,从这个主体出发指向他者。信息社会的到来,要求图书馆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用户的需求,根据不同图书馆的性质以及自身的特点,合理调整文献资料的布局,建立完备的资源共享体系,走整体化的文献资源建设之路。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分享是一种普遍的价值态度,E-mail、BBS、微博、微信等网络交流方式是这种态度的良好体现。美国互联网专家帕金斯所言:“互联网对媒体业产生的主要影响就是迫使媒体变得越来越趋于与人分享和参与。”在此环境下,图书馆事业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不被其他网络信息媒介边缘化,就不得不深思自己的馆藏理念和服务方式。当每个独立的图书馆以自己的文献资源库组成相关馆的共同主题时,这些无数个的分享便构成了一个共享,没有分享便不存在所谓的共享,基于分享基础上的共享,揭示的是一种整体的本质,比起分享更具有整体性和理想主义的色彩。逐步建立起图书馆完备的文献资源共享体系,走整体化文献资源建设之路,实现图书馆资源“独享—分享—共享”的模式,拓展图书馆信息知晓和获取渠道,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当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由独享变为分享,最终实现共享,图书馆就可以更多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完成单个图书馆不可能实现的服务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就会使知识信息的知晓和获取渠道最大化,整个图书馆界就会成为一个立体的、多维的知识信息网络,从而使用户信息服务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图书馆成为大众搜寻信息、获取知识的首要选择。
(二)信息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实现服务“信息—思想—知识”模式
提升信息社会文化内涵的必然要求。互联网的出现,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类信息稀缺的问题,而且呈现出“信息爆炸”“信息泛滥”的局面,出现了众多的“信息垃圾”。面对如此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海量的信息存储,高速的信息传输对社会和大众的冲击,人类又不得不面临另一场新的挑战:即超越信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图书馆在将信息转化为知识方面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通过实现资源共享,各个图书馆把自己有能力搜集到的大量相关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和升华,形成一种专业的有浓度的信息,供那些急需这些信息的或是对这一领域信息有兴趣的用户浏览和使用,使社会大众不必再面对扑面而来的种种信息不加分析、不加理解和取舍地照单全收,使他们避免陷身于信息迷雾中不知所措。图书馆不仅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且促进向“思想共享”的方面发展,提高整个信息社会的效率,有利于信息社会的净化和文化内涵的提升。
作者:郭登浩张雅男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