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引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引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理念强调了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学生只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用他们自己的思维与情感和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对文本情感才会有深刻感悟。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的引导与点拨,鼓励与表扬,对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的思维品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怎样在学生自主学习时顺学而导就成了每位执教者深思的问题。

一、顺应教学目标、知识重难点进行引导

教学目标是教学之灵魂,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是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时下的语文课堂,为了突出阅读个性化,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常有这样的现象:一开课,教师让学生读课题或初读课文后质疑,但当学生交流问题以后,教师往往既不作梳理、整合,也不明确重难点,以引发更深入的思维活动,而是一句话打发学生:“同学们都提得很好,请大家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如此引导,看似在开放中激发思考,可因为问题宽泛,有的甚至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学生常常表现为简单的不读也懂了,不懂的一时又不知从何入手思考,导致思维目标不明而无法深入。

虽然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但当时机未成熟或能力未达到之际,学生更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的有效设问,以此引发学生的问题,开启学生思维,让语言与思维同步,让思维与文本及作者的情感共生。

二、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引导

在阅读课上,教师总是通过一些阅读话题来实现对学生学习的引导,这些阅读话题一般不止一个,而是由多个话题组成的“话题群”。话题和话题之间,教师构建时必须注重逻辑关系,必须符合人的认知规律,而不能各自为阵,互不相干。

人对事物的认识,一般总是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归到整体;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总是由浅入深的。因此,在构建阅读话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话题的层次性。一般来讲,初读课文时,要构建感知性话题;细读课文时,要构建探究性话题;赏读课文时,要构建综合性话题。

我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构建了如下三个话题:第一层次,初读课文,说说作者写了伯父鲁迅先生的哪些事?第二层次,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边读边感悟鲁迅先生的哪些言行举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三层次,作者为什么要写鲁迅先生?这三个阅读话题,虽然主要任务不同,但其主旨是一致的,都是让孩子们通过与文本的对话,走进鲁迅先生,激发对鲁迅先生的无限爱戴和崇敬之情,三个阅读话题是层层递进的。

三、顺应学生知识经验、年龄特征进行引导

奥苏伯尔有句名言:“假如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当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足以理解文本内容时,我们教师就不要在这个问题上重复啰嗦,要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走向纵深。但是,如果学生知识储备、生活经验不足,那么他们在思维的过程中就会发生障碍。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引导。这时的引导,可以补充相关知识,也可以直接讲解。

如《圆明园的毁灭》,学生知道是英法联军毁灭了圆明园,毁灭了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之后,除了愤怒与憎恨,不明白英法联军为什么可以在我们的国土上恣意妄为?这时,老师就要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认识到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国家落后,国家落后就只能任人宰割。

这一补充,不但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惑,而且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也会在学生心底油然而生。

四、顺应学生的自主体验进行引导

在课堂上,教师的设问引导,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更多的思考与答问的空间,为学生的主动思考铺就一条大道。

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学生对“小女孩没有卖掉一根火柴,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原因进行了种种推测,同学甲认为:爸爸爱抽烟,在等她的钱买烟抽;同学乙认为:家人生病了,等钱买药;同学丙认为:家里一粒米也没有,等着她的钱买米过年;同学丁认为:爸爸不疼爱小女孩……这些分析非常个性化,应该鼓励学生,但结合课文内容,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教师应在鼓励之后,引导学生判断正误,避免个性化感悟的偏颇,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用“同学们觉得谁的分析更合理,更有可能性”的提示语,继续引领学生分析:同学甲的推测不合理,因为家里非常贫穷,爸爸怎么会买烟抽呢?同学丁的推测也不合理,因为一般父母都会疼爱自己的孩子,何况小女孩长得那么漂亮可爱,又那么勤劳能干,爸爸怎么会不疼爱她呢?

而同学乙和同学丙的都比较合理,要不是家里有这些特殊情况,爸爸怎么会让小女孩在大年夜光着头赤着脚出来卖火柴呢?又怎么会因为卖不掉而打她呢?这样逐层地推想、分析、甄别,既保护了学生的个性化感悟,又让个性化感悟趋于合理,深化了学生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社会原因的认识。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主导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质量,因为任何一篇课文都渗透着作者与编者的中心意图或价值取向,教师只有牢牢抓住了文本的“中心意图”,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构建贴近学生阅读心里的话题,才能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深入,让学生学有所获,真正达到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常言道“大海航行靠舵手”,说的就是顺学而导的道理,教师必须当好学生阅读的舵手,引领学生不偏离航向,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最终到达高效阅读的彼岸。

(奉师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