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脚丫子画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脚丫子画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前不久,听了一节小学语文公开课《雪地里的小画家》(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上册第17课)。执教的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嗓音甜美,语言贴切,亲和力强。简单的导入之后,进行第一个环节: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去掉拼音齐读、指名读、小老师教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巩固字音,再指导学生识记字形。指导学生识记字形时,教师充分调动孩子已有的识字经验,放手让孩子剖析识字过程。学生不仅说出了很多个性化的识字方法,如“睡”字:“眼皮垂下来了,就是想睡觉了”,还发现了“几”和“着”是多音字。在新授“虫”字这一偏旁时,教师先让孩子对偏旁的含义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让他们说出自己知道的带有“虫”字旁的字,形意结合,学以致用,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识字教学环节,教师指导有方,学生训练有素。从中可以看出该教师较强的语文教学素养和扎实的语文教学功底。应该说,师从这样的教师,孩子们是幸福的。令人遗憾的是,该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却出现了这样的教学片断:

师:“文中的小画家们都画了些什么画呀?”

生:“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生:“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生:“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师:“……它们是用什么画画的呀?”

生:“用脚丫子画画!”

……

“用脚丫子画画”是一位坐姿不端的学生脱口而出的。这位教师立刻慌了手脚,未作任何处理就继续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一堂苦心设计的课,被搅得一塌糊涂,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其实,遇到这种情况,大可不必惊慌。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逢凶化吉”,使教学活动有序地进行,进而“借花献佛”,为课堂教学增姿添彩。

一、异样声音引发别样精彩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各种突况常常不期而至。如何灵活妥善地处理它们,不仅关系着一堂课的成败,很大程度上还体现着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应变能力,而且也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机智的重要标尺。“用脚丫子画画”可能是这个学生内心真实想法的自然流露,不可能是故意而为。无论是自然流露,还是故意而为,教师都没有必要惊慌。只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学生的意外回答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采取恰当的措施,因势利导,巧妙点拨,尽快使课堂朝着有利于教学的方向发展,就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面对那个学生“异样”的声音,我觉得这样处理比较妥当。

师:“同学们,刚才这位同学说,小画家们都是用‘脚丫子’画画。我们平时管鸡的脚叫什么?”

生:“爪子!”

师:“狗的脚叫……”

生:“也是爪子!”

师:“那马的脚呢?”

生:“蹄子!”

师:“鸭的呢?(学生可能说不出或者说错)想一想,生活中我们见到的鸭的脚什么样?”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看看小鸡的爪子和小鸭的脚有什么不一样呀?”

生:“小鸡的爪子是分叉的,像树枝;小鸭的脚趾头是连在一起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告诉你们,像小鸭这种形状的脚呀,叫‘蹼’。我们把小鸭的脚叫‘鸭蹼’。一起跟老师说:鸭的脚叫‘鸭蹼’……‘鸭蹼’……”

生:“鸭的脚叫‘鸭蹼’……‘鸭蹼’……”

师:“还有哪些动物的脚长得也像小鸭那样,脚趾头连着?”

生:“青蛙!”

生:“鹅!”

师:“真聪明!那么,课文里,小画家们分别是用什么画画的呀?”

生:“小鸡用爪子画画,小狗也是用爪子画画,小鸭用鸭蹼画画,小马用蹄子画画。”

……

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还原生活进行语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四种动物爪(蹄)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语文的趣味和作用。这既体现了“语文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又处理了突发事件,还进行了语言训练,真可谓是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再现情境读出意境美

抛开教学机智不说,再来看看教师的教学设计。

课文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韵文,内容浅显,语言活泼。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里画画儿的事。课文用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些科普知识:四种动物爪(蹄)的不同特点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漫天大雪过后,世界银装素裹,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在雪地里玩耍、嬉戏,构成了一幅美丽、欢乐、祥和的雪景图。这样的儿歌,融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于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易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教学也是一种审美艺术,然而,这节课实际支离破碎的分析反而破坏了诗的意境。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教育心理学有理论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个人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内化语言,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之所以能打动人,感染人,说到底是因为一个“情”字。以情感打动人是语言教学的特点之一。教者不能饱含深情,其语言势必不能感染学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学生学习课文,入境才能体验情真意切:“同学们,下雪了,好大的雪呀!小动物们在雪地里跑来跑去,多开心呀,你们也喜欢下雪的天气吗?下雪后,你们的心情怎样?你们都干些什么……”

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描绘、音乐渲染、图片展示等教学方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再现儿歌蕴涵的美。由景入情,启发想象,把学生引入儿歌所描绘的意境。使他们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大声诵读,熟读成诵。让他们整体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发现美,感受美,享受儿歌带来的乐趣,进而更加喜欢儿歌,喜欢语文。这样的课堂才能够让我们的学生享受语文,热爱语文,创造语文。

一堂好课,是由许许多多耐人寻味的教学细节组成的。更多时候,体现在对那些突发事件现场应对的智慧上。现代课堂是民主的,是以人为本、动态生成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课堂的走向,也体现着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从“立足学生,着眼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角度来看,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接纳他们独特的感受和声音。我们应该从注重这些“别样”声音的处理策略开始,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情趣,呈现真正的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县黄山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