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的经营范围不断拓宽,业务种类随之增加,客观上增加了审计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加大了审计风险。因此,加强对审计风险成因的研究,提高对审计风险的防范,是当前审计实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审计风险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其形成因素,并提出了规避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审计风险 成因 防范措施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信息可能发表不恰当意见而形成的风险。这种风险会侵犯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或是给其造成损失,是审计人员应承担的一种风险和责任。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审计风险日趋增大,成为从业人员无法规避的现实问题。审计风险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客观性。审计风险的存在是客观事实,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不因个人的意志而消失或转移。审计从业人员只有严格遵循审计程序,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等,才能降低审计风险。二是不确定性。审计风险的不确定性体现为一种潜在风险,形式上则表现在:审计后果发生的不确定性;给被审计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是否严重的不确定性;审计人员需承担责任大小的不确定性。三是可能造成经济损失的严重性。一旦出现审计风险,就会给相关利益者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会在不客观的审计报告下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进而使其经济利益受损。对于审计单位而言,审计风险会降低其可信度,影响其社会形象,甚至引来官司。对于被审计单位,审计风险同样会影响其企业形象,降低企业价值。四是可控制性。鉴于审计要为其出具报告的正确性承担责任,因而审计人员通常会主动采用各种方法来控制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审计缺乏应有的独立性

现实社会中,会计师事务所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其从业的独立性,也影响到从业人员的公信力。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本身就是企业,存在于社会经济的大环境中,与行政主管部门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会加大审计风险。对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者而言,其既是委托人,又是企业的实际经营者,这一现实必然会削弱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从实际情况看,企业的经营者集管理权、决策权、监督权于一身,进而会降低审计的独立性,加大审计风险。例如:个别兼具高成长与高风险的创业板公司,其在上市前可能存在自身经营不规范、财务制度缺陷、为上市而具有造假动机等,必然会加大审计风险。

(二)审计人员能力差异导致了审计风险

随着现代化企业的迅猛发展,企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业务的复杂性,会计核算与报告方式越来越先进,这在客观上要求审计从业人员在精通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熟练掌握法律法规、计算机网络知识等,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审计人员的从业经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各不相同,对复杂业务的审计又不能生搬硬套,因而对企业会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无法发现,就算有所察觉也没有能力完全核查清楚,客观上导致了审计风险的产生。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相对有限,使得审计结果难以与社会的全部期望相符,加上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对审计的内容和需求不完全一致,这就加大了审计诉讼纠纷的发生率。

(三)审计程序与方法存在缺陷,手段相对陈旧

现代审计方法强调的是审计风险与审计成本的均衡,实践中采用的审计程序也是以允许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为前提,这主要体现在审计抽样方法的选择及分析性复核方法的采用上。其中,审计抽样方法的选择使得抽样结果与以此为基础推断总体结果之间产生误差,而这一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这必然会形成抽样风险。分析性复核方法的采用则会造成相应的分析风险,导致审计风险的构成更加复杂。此外,多数审计机构及人员仍沿用多年来的审计手段,而未能及时引入国外先进做法,无形中会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增加审计风险。

(四)审计环境的变化影响审计质量

审计环境的变化会对审计质量产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首先,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中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不少企业有对内对外两套,甚至多套账薄,这必然会加大审计的取证难度,影响审计结果。其次,现行的法律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陷,使得审计结论有时无据可依。对于一些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有的评价依据模糊不清,有的甚至缺乏评价依据,这会导致审计评价、结论的提出,以及审计处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最后,审计对象日趋复杂、审计内容更加广泛,这为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企业审计范围已经远超传统意义上的财会审计,审计对象与内容已深入到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例如:非上市企业并购审计业务中,审计风险主要源于自身审计质量不高和并购失败两方面,包括评估风险、信息不对称、定价风险、法律风险等。

三、防范审计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审计独立性,健全三级复核制度

鉴于国内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要提高审计质量,就必须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一方面,在宏观层面上,社会要还予审计事务所应有的独立性。尤其是社会审计组织,要脱钩改制,独立于原挂靠的行政主管部门,降低其对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要确保审计组织内部的独立性,保证审计从业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可能影响审计公正立场的特殊关系,以及其他可能降低审计人员独立性的影响因素。此外,通过建立健全审计机构三级复核制度,来提高审计机构内部质量控制,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防控审计风险。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是防控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审计业务的复杂性以及审计人员自身能力的差异,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错误判断,因此,要建立健全三级复核制度,在不同层次、不同内容和侧重点上,严格把控审计风险,发挥三级复核的积极作用,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二)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以降低审计风险

尽管我们清楚审计结果受到审计人员自身综合素质的影响,也明白审计结果因人而异的客观事实,但为了尽可能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从业人员还是需要把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作为提高审计质量的基础保障。首先,审计是一项兼具技术性和专业性的工作,是一种独立的、高层次的经济监督,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较强的责任心。其次,审计人员应通过主动学习,掌握会计、审计、法律法规的最新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等的熟练运用,做到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在实践中要积累丰富的审计经验,做到触类旁通,提高处理新业务、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最后,审计事务所等审计机构应加强员工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以此强化其对审计等知识的学习,提高其执业能力。通过培训新业务的审计案例,从全方位把握审计要点,规范审计人员审计行为,增强审计人员在复杂环境中协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规范审计程序,优化审计方法

审计人员应严格遵循审计程序,依据原定的审计方案实施审计活动。一方面,要规范审计程序,明确哪些流程是必须要执行的,并针对不同的客户制定相应的审计程序,绝不能因为其他原因而人为地减少审计环节,做到严格执行。另一方面,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经营情况及审计重点来设计审计方案,方案一经确定则不能随意修改。同时,要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为提高审计质量奠定基础。此外,要优化审计方法,以降低审计风险。要在充分熟悉被审计单位情况的基础上,正确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与内控风险,并进行符合性测试,从而判断审计风险,明确审计切入点,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以及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要积极运用风险导向型审计,并以量化的风险水平作为重点,从而决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及程度。要努力创新审计技术,运用计算机网络、电子技术等新手段来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四)谨慎选择被审计单位,引入风险管理模式

鉴于大量审计诉讼案例,被审计单位经营状况等是形成审计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受理审计业务前要保持适度谨慎的态度,全面收集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内控制度、业务种类、管理人员素质等信息,充分考虑客户信誉,详细了解委托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对于经营状况恶化的企业要尤其加以注意。此外,要引入风险管理模式,以此降低审计风险。一是要对审计风险进行事前评估。要对被审计单位面临或潜在的风险进行判断、分析和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审计方案,将审计风险控制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二是要对审计风险进行事中控制,通过选择减轻审计风险的方法和手段,创建降低审计风险的程序,以降低或转移审计风险。事中控制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了对受理业务的风险控制、对选派审计人员的风险控制、对审计方案、审计证据、编制审计报告的风险控制等。三是对审计风险的事后总结。这主要包括对客户和客户管理方面的总结,以及对整体审计工作有效性的分析、评估和修正,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刘小林.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经济研究.2010(05)

[2]邹建军.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措施[J].现代商业.2009(5)

[3]李春伟.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J].会计之友.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