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实现初高中地理的顺利衔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实现初高中地理的顺利衔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主平教师回答:

1.知识内容的衔接

从内容上看,初中地理课程内容丰富多样,贴近现实生活,要求学生从身边的事与现象去了解地理,认识和学习地理,高中地理是在初中地理基础上增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成因和规律进行探究,内容明显复杂。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与初中地理相比,深度加大、广度拓宽、梯度增强、角度多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次探究,发现一般性地理规律,同时介绍大量相关资料,延伸地理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从特殊地理现象到一般地理规律的抽象概括能力;各种方法训练学生多角度多视野观察和分析问题,得到正确结论。初中地理主要以区域地理为主,讲述世界各地区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而高中则是系统讨论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形成原理和发展变化规律以及其间的相互关系。初中地理主要以感性知识为主,高中地理则上升为理性知识。所以,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的基础,高中地理则是初中地理的深化和拓展,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内容进行知识衔接,注意随时查漏补缺,达到教学内容的真正衔接,并且应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衔接内容。例如,学生不会看图,那么教师在知识衔接上就应先从地图入手,教会学生如何识图、读图、析图,逐步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并以此不断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和绘图等能力。

2.教学方法的衔接

教学方式方法上,由于初高中教学对象知识量和接受能力的差异,使初高中地理教法和学法存在一定差异。初中地理开设在初中一、二年级,教学对象是刚入校的十二、三岁的少年。由于学生年龄小,原有的知识量、知识的接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制能力都较差,所以初中地理教材具有知识浅显、课容量小、图象简明扼要、文字生动有趣等特点。对学生而言,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主要通过课堂上听讲,浅显思考和反复练习达到。高中地理教学对象是初步具备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青少年,相比初中而言,高中教材具有一定难度,图文复杂多样,文字理解也有难度,课堂容量大大增加。所以,对于高中教师而言,不能再继续沿用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适时调整教学方法,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就不再局限于“是什么”,而更多是“为什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分析图表,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最后通过少量练习检验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单纯依靠课堂时间所学知识难以很好掌握,还应做到课前预习、课后温故和阶段性复习深化所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改变,必然会使已经习惯初中教学方法的高一新生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从初中到高中,教师教法的变化应有过渡阶段,做到循序渐进。为此,新学年开始,教学进度不宜过快,以便给学生留出一定的回味余地。教材处理、教法设计上,高一教师有必要借鉴初中的一些方法,给学生一个适应过程。在课堂上可加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即努力教会学生“学会学”。因此,在学生逐渐适应新教法的同时,教师将学法的指导传授及时渗透于课堂教学中,让高中生学会如何听课、记笔记,如何预习、复习及做习题等具体方法,促进学习能力提升。

3.学习形式的衔接

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较差,不善于独立学习和思考,且年龄小、好动,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而高中生学习地理,从一开始便要求具有归纳概括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自学能力;要求用发散性、开放性思维解决问题,因此要善于思考,勤于运用,精于自学。教师首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高中阶段,自学能力的养成,将是他们终生受用无穷的法宝。因此,在课堂内,一定要留出时间让学生看书,指定阅读范围,指出阅读重点提问。还要教学生怎样读书,针对地理课本附有很多插图或附图等特点,要教学生在阅读时对大量直观概念及分布通过读图自己得出结论;在阅读地图时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精确地全面进行观察,并善于在事物与现象中注意隐藏在图幅后面的深刻内涵及重要属性和特征,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养成动手动脑习惯。其次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自主获取知识和提炼加工的能力。例如,在“热力环流形成”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合作学习,制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展示实验成果,通过合作研究,学生不仅张扬自己个性,同时可在合作中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课堂教学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地理应用能力、达到学生“会学”的显著标志。

4.评价方式的衔接

初中学生年龄和心理的特征使其比较注重学习结果,习惯上评价比较注重分数高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基本理念要求“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因此,初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评价应有一个良好衔接,旨在进一步激发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分数确实能体现一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运用,但并不全面。如把评价进行类型的细化,可以分成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人内差评价,这三种评价方法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初中与高中新课程的评价都包括闭卷、开卷、作业评价、试验评价、撰写小论文等多种评价方式,既注重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能够比较全面评价学生学习地理效果。只有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性、针对性和开放性,才能使课程的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与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通过改变评价方式,进一步调动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