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林文镜 凝聚着华侨的力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林文镜 凝聚着华侨的力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一种力量中国独有,有一种力量不可估量,有一种力量期待喷发”,这是“华侨力量”。这种“力量”,在林文镜和他的融侨集团里升华,也是世界华商的爱国精神。集合全世界华侨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这是林文镜最大的心愿。

“有一种力量中国独有,有一种力量不可估量,有一种力量期待喷发”。这几句话来自林文镜创办的融侨集团的内部刊物《侨声》,这里说的“有一种力量”是指“华侨的力量”。这种“力量”,我们不仅可以用它来形容林文镜和他的融侨集团,也可以概括世界华商的爱国精神。

近20年来,爱国华侨林文镜用自己的过人智慧、心血汗水和超凡实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家乡福清和祖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大潮中,为祖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尤其是,在过去创业的那些艰难岁月里,他能承受住鲜为人知的诸多困难、挫折、误会,忍辱负重,勇往直前,用他自己的话说,都因为自己心中有着对家乡和祖国的挚爱,而这种爱不但是与生俱来的,更是所有海外华侨华人爱乡、爱国之情的聚合和升华。

“水泥、面粉大王”的乡情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是不能置家乡贫穷落后于不顾的,否则就是失职,就是人生的失败。”

1928年,林文镜出生在福建省福清县的溪头村,林文镜的父亲林洪宽在印度尼西亚做流动借贷生意。7岁时,林文镜随母亲到印度尼西亚,后跟随父亲做生意。17岁那年,父亲去世,给林文镜留了11个字的训言:“做个让人看得起的中国人”,也就是这11个字一直激励着林文镜。他开始肩负养家重任,跟随叔父林宝椿学做生意。从跑单帮开始,他凭借强壮的体魄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商海中搏击。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林文镜已先后办起了20多家企业,涉及食品业、纺织业、水泥业、地产业、采矿业、航运业。后来,他与父亲的一位朋友合作,成立了著名的林氏财团,创办了世界上最大的面粉厂和水泥厂,拥有自己的矿山和船队,这让林文镜成为名震南洋的一代巨商。在林文镜身上,我们看到了老一代华商在海外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也是一代海外华商的共性。

成功后的林文镜,一心想回报的是自己的祖国和家乡。他说:“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是不能置家乡贫穷落后于不顾的,否则就是失职,就是人生的失败。”

1953年,首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东南亚华侨组团回国参赛。身材魁梧的林文镜时任华侨体育代表团排球队队长和羽毛球表演赛男双选手。然而这是一个始终没有完成使命的代表团。由于交通的缘故,当华侨代表团抵达北京时,运动会已经结束,这让林文镜非常地痛心。

然而,当林文镜首次回到家乡福清时,他更是惊讶地发现了这样一个故乡:道路崎岖不平,自行车是最受珍爱同时最稀缺的交通工具,煤油灯是主要的照明设备,肮脏的小虫漂浮在村子里的饮用水中,地瓜总是一天天反复出现在餐桌上……

林文镜痛心家乡和祖国的落后,直到现在,林文镜都坚信自己对家乡的付出是超越意识形态的。这位慈祥的老人回忆起当时却只有短短几个字,“当时,我觉得我必须让家乡富起来。”

70年代和80年代初,林文镜列出了一长串名字作为捐赠对象,从300元到10000元不等。捐赠持续了8年的时间。根据粗略地计算,在1987年前,林文镜总共向家乡捐出了超过1亿元的捐款。1987年,已位列巨富行列的林文镜率领一个东南亚工商考察团回到了福清。但是,当他亲眼看到曾经捐赠的钱并没有改变家乡贫困面貌时,他决定走得更远,他感觉:捐赠只能解决一时之需,要让家乡彻底脱离贫困,要在家乡干点实业。

爱国华侨为家乡“造血”

“输血救不了家乡,我要送家乡一部造血机器。”

1987年,林文镜先生开始回到大陆支持祖国建设,他许诺说:“输血救不了家乡,我要送家乡一部造血机器。”“我要在福清办工业,5年内福清的工业产值将达到5亿美元。”

在林文镜先生刚回到大陆,准备支持祖国建设时,时任上海市的领导开出无偿划拨一平方公里土地、给予享受当地所有优惠政策的丰厚条件,吸引他来上海投资设厂。其间,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也开出了类似的优厚条件,面对发达地区如此的“厚爱”,

林先生也曾心动过,但是看过家乡福清落后的发展面貌之后,他毅然放弃了这些“诱人的商机”,选择了投身家乡建设中去,林先生说:“我来上海是锦上添花,我来福清却是雪中送炭”。

来到福清后,为了吸引台商投资福清,林文镜投资1000万美元,在福清建起了第一座星级酒店;还三顾茅庐赴台请来台湾“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庄炳耀,投资3000多万元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台湾农民创业园”。

如今,在近20年的时间里,他捐巨资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在自己的家乡立下诸多大手笔创举:他使自己的出生地――福清市阳下镇溪头村,从全市最穷最脏的村落,变成有“福建第一村”之称的现代化环保工业村;他创办中国第一个侨资经济开发区――融侨经济开发区、第一个侨资工业区――元洪投资区、第一个侨资中小企业集中区――洪宽工业小区;更使福州的多片沼泽地、垃圾地,成为地产商重金争购之地;他创造了以侨引台、以侨引外、以侨引侨三大吸引外资新形式,在福建福清投资和引资创办了160多家工业企业。为了使福清经济在他的“第三个五年计划”中达到500亿美元,林文镜更是冒着酷暑,沿着500里福清海岸线徒步考察,终于发现了可以建造世界级大港的江阴半岛,如今,江阴港正迈向世界级大港和中国东南沿海最大营运中心的目标。林文镜说:“对江阴港开发的脚步,我始终没有停过;对家乡经济建设,我更是没有一丝一毫停歇过,因为我深深爱着我的家乡。”

挺进西部,让全国共繁荣

“融侨集团,要立足福建,进军西部,为他们修建房子,使他们安居乐业也是我的分内之事。”

现在的福清在林文镜的努力下已经彻底走出贫困之乡的困境,成为福建地区的“明星”城市。在造福了家乡之后,家乡的人民记住了林文镜的名字。但林文镜觉得,他为祖国做得还远远不够。2001年,为积极响应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一直关心国家建设发展的林文镜决定抓住这一机遇,积几十年的财力和策略挺进西部,支持西部发展。

“立足福建,进军西部,辐射全国”,这是林文镜融侨集团的重要战略选择。从2001年挺进重庆,到2005年

进驻西安,林文镜旗下的融侨集团在产业报国愿望的支撑下,开始了挺进西部市场的历程。

林文镜说:“在西部的一些地方,有68%的中等收入家庭没有自己满意的住宅,有83%的低收入家庭需要改善居住条件。”林文镜看好西部。他认为,从大陆的楼市来看,西部比东部好。西部的房地产市场潜力很大,为了发掘潜力、升温经济,迎着竞争去开发是一种展示竞技的表示方法。有竞争的平台,融侨集团不但能显示本身的实力,还会在挺进西部的竞争中求得进步。

林文镜把投资西部看作是一种责任,发展西部是实现祖国的共同富裕。对此,他曾表示,在大陆,特别是西部地区,生活条件的改善还赶不上时代的变化,居住环境亟需改善。“为他们修建房子,使他们安居乐业也是我的分内之事”。赤子情怀,溢于言表。

在2001年,融侨集团进入重庆后,只用了短短3年的时间,就集合约200亿的新侨资金,为重庆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在林文镜引领新侨投资重庆获得成功后,全国各地有很多省市都希望他带着新侨去那里投资。林文镜表示:“引领新侨参与祖国建设,是于国于民于新侨都有好处的一件事。”

中国要发展,一定是全国共发展,经济共繁荣,这是林文镜的心愿。如今,已近80岁的林文镜仍没有倦意,依然踌躇满志。现在,林文镜要在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古城西安再树一个新的丰碑,让中国的西北地区也能实现经济的腾飞。

有一种力量不可估量

“我非常渴望祖国能高度关注新侨的力量,集合全世界华侨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如能实现这个愿望,我这一辈子就感到满足了!”

林文镜在很多场合都会提到新华侨余资的问题,他忧虑“老华侨投资或捐资祖国意愿在降低和新华侨力量被浪费、闲置“的问题。

林文镜说:“作为一名老华侨,我为新华侨的余资被浪费而痛心。更重要的是,我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新侨失去了回来投资的机会和投资热心,祖国就会失去重要的几千万华侨的海外力量。”

对于华侨的力量,林文镜有自己的认识。他指出,未来海外华侨的主要力量在于新侨,我们要重视联结和发挥新侨的力量,这是一个深藏着的巨大的力量。那些在改革开放后走出国门的新侨,由于在侨居国没有拿到永久居留权,他们多将异域打工辛苦所得寄回家乡,而家乡亲人由于没有投资意识和办厂经验,往往将这笔侨资浪费了。

林文镜估计,每位新侨平均每年至少寄回家乡1万美元,福清有新侨30万人,福州有新侨100万人,福建有新侨300万人,福清的新侨平均每年寄回家乡的钱就高达30亿美元,福州新侨每年寄回家乡100亿美元,福建每年可收到新侨寄回家乡300亿美元。全国的新侨寄回国内的钱就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目前世界上的华侨中至少有1万亿美元的闲散资金,如能把这笔巨大的游资吸引到祖国建设急需用钱的大项目上,让这些新侨们在造福祖国的过程中,实现自有资金的保值和增值,而他们与祖国的感情也将因此变得更加紧密。他说:“这些华人余资,不在几年内抓住,它就飘走了;抓住了,不但1万亿多美元能参与祖国建设,而且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1万亿如期到来。因此,我有很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近些年来,林文镜通过各种途径引导新侨投资祖国。在他的引领下,已有300多亿新侨余资投入了江阴海港、西部开发和三峡水利建设中去。其中,融侨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华侨力量的凝聚体,在成立的十多年的时间里,5000万元的资金,不仅创造出5亿多元的经济价值,而且使得家乡和福州等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林文镜先生的凝聚力和华侨的资金的力量创造了巨大的奇迹。

林文镜感慨地说:“作为一名侨领,我有责任为广大华侨的切身利益多考虑。因此,我非常渴望祖国政府能高度关注新侨数以万亿美元的余资,及这股巨大力量的问题,集合全世界华侨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如能实现这个愿望,我这一辈子就感到满足了!”

如今林文镜在利用新华侨余资、开发江阴半岛方面已经有了进展,但林文镜并不满足目前的成功,他有一个更好的打算和希望,他希望能办一个华侨银行或者是新侨银行。这样他们就可以合法广泛吸收新华侨的资金,利用各种方式参与国家建设。到时候这个融资可能是一百亿,也有可能是一千亿美元,甚至是一万亿美元,这些都可以吸收进来作为一个股本,既可以解决祖国急需的建设资金,又可以使新侨的余资得到保值增值,还能借助经济这条红线将新侨的心永远与祖国连在一起。

捐资助学,发展祖国教育

“我也不懂教学,我只是感觉这样可以为国家多培养点人才出点力。”

“功莫大于兴教,德莫高于育人。”林文镜在投资祖国建设,发展祖国经济的同时,更不忘振兴家乡和其他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他和许多成功的

华侨一样,在艰苦环境中创基立业,以争先气魄, 驰骋商界,在经济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热心家乡教育事业,捐资兴学,不仅为自己创造了财富和雄伟事业,也为社会发展和家乡教育做出巨大贡献,

福清缺学校,他就捐赠了幼儿园,又捐小学、中学,听说缺培养老师的学校,他又捐了一座师范学校,短短几年,仅仅在福清,林文镜就先后捐建了10多所学校;这种捐资助学,还延续到福州,在福州办起来第一座本科大学――闽江学院,并为学校捐出了1000万,学校说您捐了那么多钱,我们可以给你一个副董事长的位子。林文镜笑了笑,手一挥,说:“我也不懂教学,我只是感觉这样可以为国家多培养点人才出点力。这个副董事长我就不当了,以后需要什么再来找我。”城里的下岗工人多了,一些学生因家贫面临失学,福州市成立了扶贫助学基金,林文镜又成为捐款最多的爱心使者。他捐资助学的热情,还在重庆山城激荡,在重庆又连捐巨资,建了幼儿园、小学、中学。他还为海协教育基金会一下就捐出100万。前不久,林文镜在西安考察时,又为陕西青少年围棋培训基地捐赠了价值百万元的教材和教学设备。

从第一次为家乡和祖国捐款到现在,林文镜捐出的钱不计其数,只要祖国需要,他从来都是义不容辞。林文镜对家乡、对祖国很慷慨,但他对自己却很“小气”,如果不是有非去不可的应酬,林文镜从来都是在家里吃饭,一碗米饭,一盘大葱炒回锅肉,一盘剁椒鱼头,一盘青菜,这是常出现在林文镜饭桌上的几道菜。当大家感慨亿万富翁太节约时,林文镜笑笑说:“一来是我习惯了,二来是我喜欢吃这些,三来我节约点,能省下更多的钱捐赠家乡。”朋友来了,林文镜也是让家人加两个菜,在家吃个便饭。

林文镜不仅自己节俭,还让孩子们向他学习,儿子们从海外回福州,林文镜不让他们到酒店大吃大喝,也不让他们住酒店,全部住到自己家里来,只为了省下更多的钱捐赠祖国。淡泊名利的林文镜不想上财富榜,不修故居,不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捐赠的公益设施,他说:“个人财富只有用到社会上,才有作用。我帮助家乡,只是想让乡亲们过得好点,我帮助祖国,只因为我爱国,我想让祖国富强。”

编后语

林文镜 喊您一声“大哥”

在福清,无论哪一阶层的人都会忽略了林文镜先生的头衔,不会称呼他为“水泥大王”、“面粉大王”,也不会称呼他为“爱国华侨”、“侨商巨子”,人们只亲切地称呼他为“大哥”。

这位“大哥”,他和许多成功的华侨一样,在异国他乡艰苦环境中创基立业,在经济获得巨大成功后,就开始回报家乡和祖国。从第一次捐款到创办实业,林文镜为家乡和祖国的建设孜孜不倦地努力着。今天的这声“大哥”是家乡人们对林文镜最尊敬、最亲切的称呼了,也是对他近20年来为祖国和家乡做出巨大贡献最好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