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白象似的群山》的认知解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白象似的群山》的认知解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他在该小说中以日常的对话形式揭示了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舞台模型、框架理论和关联理论分析该小说,以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和揭示主题。

关键词:《白象似的群山》 舞台模型 框架理论 关联理论

引言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于1927年写的一篇经典之作,该故事主要讲述了一对在西班牙北部埃布罗河的一个火车站候车的美国情侣讨论是否“堕胎”的故事。整个故事以对话的形式展开,语言简练,故事情节简单,没有形容词,没有对男女主人公进行详细描述,但却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故事的开头气氛沉闷,女孩主动地点酒然后看着对面的群山说到“它们看上去像一群白象”,但男的似乎只关心一件事就是让女孩去堕胎,女孩被男的劝说逼到了直求饶的程度,用了连续七个“请”字,故事情节也达到了最高峰。《白象似的群山》揭示了那个时代很多的东西,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舞台模型、框架理论和关联理论分析该小说,希望更透彻地理解该小说的主题和背景意义。

一 、舞台模型

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观认为语言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在对世界体验的基础上经过认知加工逐步形成的,是主客观互动的结果,简单表达为“现实―认知―语言”这一公式,认知的过程包括:体验、意象图式和CM、范畴化、概念化等过程,也即该过程为: 现实―体验―意象图式―范畴―概念―意义―语言[1]。可见作者写作的过程也是基于现实―体验―语言的过程,作为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也体验了作者的所感所想。认知语法认为一个语言表达式的意义不但涉及概念的内容, 而且还涉及识解那一内容的特殊方式[2]。Langacker指出对实体的识解可以是主观的或客观的:主观识解指的是事件的说话者或观察者是潜在的或舞台下的; 客观识解指的是话语实体是明显的或舞台上的。Langacker提出的舞台模型就涉及了观察者和实体间的位置关系。在舞台模型中,观察者如同在台下观看演员表演的观众, 目光前视时形成了一个视觉注意区, 可称为舞台表演区, 舞台道具和背景都在这一区域中, 但观众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正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3]。

二、框架理论

Fillmore[4]提出了框架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能与典型情景相联系的“语言选择的任何系统”。1982 年,他在《框架语义学》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框架理论,认为框架是“一种认知结构方式”,是“一种与某些经常重复发生的情景相关的知识和观念”,是“某个物体或事件的典型”,是“纯语言知识和概念知识之间的一个接面”。Fillmore[5]明确提“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从他们曾过夜的所有旅馆的标签可看出这一代人过着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生活。此外,他们的精神状态也是游离的,也正因为他们这样的生活使得男主人公无法为爱情找一个归宿,不敢要肚中的孩子,体现出其无情不负责任的一面。作者海明威似乎是一个观察者,目光集中在这对年轻人的谈话上,注视着事态的进展。第二,故事的开头作者介绍到:“埃布罗河河谷的那一边,白色的山冈起伏连绵。这一边,白地一片,没有树木,车站在阳光下两条铁路线中间。紧靠着车站的一边,是一幢笼罩在闷热的阴影中的房屋,一串串竹珠子编成的门帘挂在酒吧间敞开着的门口挡苍蝇。那个美国人和那个跟他一道的姑娘坐在那幢房屋外面阴凉处的一张桌子旁边。天气非常热,巴塞罗那来的快车还有四十分钟才能到站。列车在这个中转站停靠两分钟,然后继续行驶,开往马德里。”这便是作者呈献给读者的舞台表演区,舞台表演区中有男女主人公,他们正就是否做手术一事商量着。读者此时也正体验着作者同样的心情。第三,作者亲身经历展现在故事中,故事的背景也即时代的舞台是20 世纪20 年代末,亲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明威借用“白象似的群山”代表当时的工业社会,作者作为主观的识解者是潜在的或是台下的。

三、《白象似的群山》的框架理论阐释

前文中提到框架理论认为框架是“一种认知结构方式”,是“一种与某些经常重复发生的情景相关的知识和观念”,是“某个物体或事件的典型”。在这篇小说里,作者海明威并没有直接点明男女主人公是去做堕胎的手术,但通过这些语言如:女主人公提了两三次这些山看上去像一群白象(白象近似于汉语的“鸡肋”,在东南亚地区白象罕见而神圣,因此它是珍贵且又不需要甚至带来麻烦的东西,在美语里白象表示一场证明是失败的努力或冒险),而男主人公却几次提到“那实在一种非常简便的手术甚至算不上手术”“我知道咱们会幸福的。你不必害怕。我认识许多人都,都做过这种手术”“以后咱们就好了,就像从前那样”。从这些物体或事件推知白象是女主人公腹中的胎儿。此外,就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写作风格,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冰山理论”在该小说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作者海明威以短短的篇幅、无形容词就传达了原本想表达的意义,“白象”“群山”“没有树木”“闷热的阴影中的房屋”以及“苍蝇”,通过这荒芜、了无生气的场景,无声地告知读者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坐在这儿等车的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也让读者在此框架中去揣测文章的主题,去理解框架内成分之间的各种关系,推导出话语中缺损的信息,从而推导出男女主人公此刻的心情和堕胎的事情。

四、《白象似的群山》的关联理论阐释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写到:埃布罗河河谷的那一边,白色的山冈起伏连绵。这一边,白地一片,没有树木,车站在阳光下两条铁路线中间。紧靠着车站的一边,是一幢笼罩在闷热的阴影中的房屋,一串串竹珠子编成的门帘挂在酒吧间敞开着的门口挡苍蝇。那个美国人和那个跟他一道的姑娘坐在那幢房屋外面阴凉处的一张桌子旁边。天气非常热,巴塞罗那来的快车还有四十分钟才能到站。列车在这个中转站停靠两分钟,然后继续行驶,开往马德里。可推知故事发生的语境以及在此环境中等车时的男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其次,男女主人公的一小段对话:“它们看上去像一群白象, ”她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一头象, ”男人把啤酒一饮而尽。“你是不会见过。”“我也许见到过的, ” 男人说。“光凭你说我不会见过, 并不说明什么问题。”姑娘看看珠帘子。“他们在上面画了东西的, ”她说。“那上面写的什么”“简香酒。是一种饮料。”“咱们能尝尝吗?”在这一小段对话中,他们顺利地完成了一段对话,在关联理论看来,他们成功地完成了交际,即彼此双方在一定的语境之下找到对方话语同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得出话语的隐含意义,达到交际的目的。前文中提到的海明威“冰山理论”的解决妙计则可充分利用关联理论得出情感和思想所谓的“八分之七”,而此文也正是海明威“冰山理论”的一篇佳作。

结语

《白象似的群山》语言朴素简洁、内容短小精悍、形式简单,但却给读者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在此小说中也得到了充分地展示。本文从任何语言学的舞台模型、框架理论和关联理论角度探讨该小说的写作风格和主题,以期对小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获得更多的认识。语

参考文献

[1]王寅.再论语言的体验性――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体验观[J].山东外语教学,2005(2).

[2]文旭.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与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2).

[3]李慧.英语存在句的舞台模型阐释[J].红河学院学报,2009(12).

[4]Fillmore, C. 1976a. Frame semantics and the nature of language [J]. Annals of the New York.Academy of Sciences: Conference on the Original and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and Speech.280:20-32.

[5]Fillmore, C. 1982. Frame Semantics [A]. In the Linguistic Society of Korea (ed.). Linguistics in the Morning Calm [C]. Seoul: Hanshin. 111-37.

[6]Sperber, D.&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 Blackwell,1986/1995.

[7]贝茨,海明威. 海明威短篇小说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