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杨宝杰披露红山玉造假新动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杨宝杰披露红山玉造假新动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民间收藏领域中,红山文化玉器受到了人们广泛的追捧,不但收藏者人数众多,而且交易价格逐年上涨,堪称目前最炙手可热的收藏门类。然而,红山玉又是制假贩假的重灾区,数量庞大且形态逼真的假红山玉泛滥古玩市场,在使不少收藏爱好者蒙受损失的同时,也让很多人对红山玉敬而远之。近日,著名鉴定专家首都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杨宝杰先生。针对红山玉的造假状况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考察,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为此本刊记者于近日对他进行了采访。

自从1984年辽宁省建平县的牛梁河红山文化遗址被发现后,红山玉器的名气和价格扶摇而上,直逼商周、西汉时期的古玉。与此同时,造假红山玉器的风气也蔚然兴起,缘于玉料获取的便利,以及所用工艺的简便,红山玉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成为造假者关注的焦点,甚至,一些以往从未涉身古玩造假的乡野村民也在利益的驱使下,加入了造假红山玉的大军。杨宝杰通过考察发现,目前在辽宁的锦州一带。有不少乡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红山玉造假村”,当地以家庭为单位的制玉作坊比比皆是,每年可向全国各大古玩市场提供数以万计的假红山玉,制售红山玉赝品甚至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来源。

藏家占有欲助长造假风气

据统计,目前保藏在全国各文博机构中的真品红山玉不过数千件,而保守来说,全国各地藏家手中,以及在市场上等待售出的“红山玉”数量当以万计。为何在明知有赝品风险的条件下,收藏爱好者仍旧前仆后继地大肆购买红山玉?

杨宝杰认为,收藏爱好者的占有欲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他说。虽然作为红山文化最重要的物质创造,红山玉以及一系列文物在古红山人眼中占有至高无上的位置,但受制于当时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相对低下的玉器加工工艺,红山玉的制作数量绝不可能达到较高的量级,而且品种也不会很多。但就目前市面上所能见到的“红山玉”,不但为数众多,而且造型千奇百怪,五花八门,臆造的痕迹十分明显。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随着红山玉在国内连续十多年的火爆,众多收藏爱好者蜂拥进入这一领域,很多人以拥有红山玉为荣,甚至抱有集齐红山玉的“雄心”。受这样心理欲望的驱使,缺乏理智和相应收藏知识的爱好者无视权威机构和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凭借着一腔热情,凡是新造型就买,看着感觉对也买,在不知不觉中,为赝品埋了单。

正是由于这种不理智收藏心理的存在,给造假者的制假活动留下很大的生存空间。杨宝杰说,近年来,造假者摸准了收藏者求新求异的心理,制作了大量“新”造型的红山玉。从考古发掘来看,当前已知的红山玉造型仅有20多种。但市面上的“红山玉”类型早已超过了这一数字。这些新品种或将原有造型随意夸张拼接,如将C龙做得身形巨大,或让人俑头顶C龙,手持玉鹗,或是依照红山玉的韵致完全臆造,有些人俑和动物形象甚至含有卡通的因素,看起来让人啼笑皆非。虽然红山文化玉器的造型无一不是来自红山人对自然界的认识,来源于他们生活的实际,但像如此这样生搬硬造,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卖家陷阱防不胜防

为何这些在专业人士眼中疑问重重的“新造型”红山玉,依然能够找到买主?杨宝杰说。在求新求异心理的作用下,普通藏家由于没有经受过良好的鉴定训练,往往会忽略细节,片面强调艺术性和历史感,主观地认为这些“新造型”与红山文化同根共源。另一方面,由于制假者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制成品先天具有了一定的古拙感,与红山文化实物机缘巧合般地实现了历史韵味的共通,促使赝品与收藏者心理需求相契合,达成了交易的实现。

另外,制假者为了达成交易编造的故事,设下的陷阱也蒙蔽了收藏者的双眼。使他们落入了造假者精心策划的圈套中。例如,造假者大都伪装成常年在耕耘在红山文化遗存地的挖宝人,信口雌黄地宣称手中之物直接来源于荒原墓葬。更有甚者在常年出现红山文化实物的地域,伪造出一个假墓葬群,诱骗藏家直接前往挖掘他们事先埋下的“红山玉”。

正是由于卖家陷阱的巧妙,使得很多收藏者深信自己的红山玉确为真品无疑,甚至以出版图录的方式,将它们树为收藏“样本”。这样一来,不但使得这些赝品红山玉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洗白”。而且这种为赝品站脚助威的行为严重地扰乱了红山玉的收藏市场,混淆了收藏爱好者的视线,使人们茫然不知真品红山玉究竟是怎样的面貌。

表面坑洼的红山玉值得怀疑

虽然,造假红山玉的现象已呈泛滥的状态,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伪造工艺发展迅猛,但在杨宝杰看来,赝品终究是赝品,任由造假者如何钻研,破绽依然会留存在赝品表面,只要收藏者擦亮眼睛。是不难避免上当受骗的。他说,收藏者对红山玉进行收藏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即在现在的条件下,遇到真品的可能性非常小,虽然红山玉较之其它收藏品存世数量较多,但由于收藏人数的激增,需求的庞大,搜寻到真品的难度正在逐年加大。因此,断不可贸然认为自己能够很快地在红山玉收藏上取得成功。

一般来说。鉴别红山玉的真伪主要看材质、造型、做工和沁色几个方面。从材质来说,红山玉采用辽宁岫岩玉,主要是一些河磨玉和山黄料。从造型来说。红山文化玉器一般形制都比较小,大型器物几乎不见,更无陈设器,上文所述的那些大型的,胡乱拼接的造型几乎都是现代人臆造的。

杨宝杰说。鉴定红山玉最重要的是看做工,从整体来看,新仿品为了体现时代感,往往刻意夸大苍老感,表面制作得坑坑洼洼。腐蚀程度高,貌似在地里埋了很多年的样子。实际上真正的红山玉抛光打磨很细致。如果没有被埋在酸性的土壤环境中。几乎就是原状。即便一些红山玉因为和某些矿物质接近,出现一些沁色,也不会有表面坑洼的状况。总之,真品红山玉虽然有包浆沁色等岁月的痕迹,但看起来并不显老,反倒是一些新作的看起来古气浑厚。

虽然造假者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但由于他们以此为生,常以出人意料的方式伪作出几可乱真的红山玉赝品。在考察活动中,杨宝杰通过与制假者的直接接触,了解了部分他们造假的手法。也找出了辨伪的关键。

真品红山玉少有使用痕迹

杨宝杰说,造假者大都采用机器工具雕琢红山玉,留下了与真品完全不一致的加工痕迹。

以钻孔为例,红山文化玉器的钻孔一般分单面钻孔、双面钻孔和倾斜对钻三种方式,其中单面钻孔一般呈喇叭状:双面钻孔呈腰鼓状或称蜂腰状,孔洞呈两边大中间小的不规则模式;倾斜对钻是在器物一面上斜向对钻两个相通的孔,因似牛鼻孔被称呼为“牛鼻穿”。在真品上,以上各种钻孔上都可看见螺旋打磨痕迹。而且这种螺旋痕迹因为古人所用砣具速度较慢,呈现出宽窄、细密不均,并且高低起伏的状貌。而新作的红山玉因为使用电动工具,孔洞中的螺丝纹则是细密均等、高低起伏一致的。

另外,真品在制作后一般是不进行修饰的,更没有所谓的使用痕迹,匠人加工制作完成后就直接将其埋入墓葬了,而造假者为了掩盖机器制作的痕迹,会对赝品予以打磨,增添上使用痕迹。因此痕迹越明显,越有赝品的嫌疑。

再说抛光工艺,红山人通常使用兽皮或者是蘸上解玉沙,在玉器上反复摩擦进行抛光,使玉器表面显现出光亮温润感。而当前的造假者大都采用机械抛光,与手工抛光相比略显粗糙,有抛光过头的感觉。

鉴定红山玉的另一个要点是看它的沁色。因为红山人主要在山梁或山顶上积石为冢,以石板为棺,埋藏深度比较浅,再加上土壤具有一定的酸碱性,所以一些红山玉会有一定的受沁现象。为了使仿品达到这样的效果,造假者会把仿品放到一定浓度的酸性溶液中浸泡,但这样作出的仿品,呈现出的假沁较为均匀一致,不像真品一样分布不均。色泽有变化。现在很多藏家认为年代越久远,玉器越受沁严重,其实埋葬环境的不同,和是否与矿物质接触,与红山玉沁色的产生紧密相关,某些真品红山玉其实是没有什么沁色的。因此,对于那些受沁严重,表面坑洼的红山玉,收藏者要格外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