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隧道开挖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隧道开挖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选择开挖方法时,应对隧道断面大小及形状、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埋置深度、支护条件、施工条件、环境条件、工期要求、工程量、机械配备能力、施工安全、经济性等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采用恰当的开挖方法,尤其应与支护条件相适应。

关键词:全断面开挖法;台阶法;交叉中隔墙;双侧壁导坑法

Abstract: the selection of excavation method, dealing with the tunnel cross section size and shap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surrounding rock, embedment depth, supporting conditions,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ime limit for a project request, quantity, mechanical abilit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factors related to construction safety, economy, using proper excavation method, especially should be adapted to support conditions.

Key words: full face excavation method; The steps; Cross the wall; Double wall pilot tunnel method

中图分类号: 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隧道施工中,开挖方法是影响围岩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隧道开挖常用的方法有全断面法、台阶法、交叉中隔墙法、双侧壁导坑工法。从工程造价和施工速度考虑,施工方法选择顺序应为:全断面法正台阶法交叉中隔墙法双侧壁导坑法。从施工安全考虑,顺序正好反过来。在当前的施工实践中,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台阶法,其次是全断面法。在大断面隧道中,双侧壁导坑(眼镜法)采用较多,由于施工机械的发展和辅助工法的采用,施工方法有向更多地采用全断面法,特别是全断面法与超短台阶法结合的发展趋势。

一、隧道施工的基本技术原则

因为围岩是隧道的主要承载单元,所以要在施工中充分保护和爱护围岩。避免过度破坏和损伤遗留围岩的强度,使暴露的围岩尽量保留既有的质量,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

为了充分发挥围岩的结构作用,应容许围岩有可控制的变形。

变形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支护阻力(即各种支护结构)的效应达到的。

二、全断面开挖法

全断面开挖法是指将整个隧道开挖断面一次钻孔、一次爆破成型、一次初期支护到位的隧道开挖方法。

1、全断面开挖法的特点:有较大的作业空间,有利于采用大型配套机械化作业,提高施工速度,且工序少,施工操作比较简单,便于施工组织和管理,较分部开挖法减少了爆破震动次数。但由于开挖面较大,围岩相对稳定性降低,且每个循环工作量较大,每次深孔爆破引起的震动较大,因此要求具有较强的开挖、出渣能力和相应的支护能力。

2、全断面开挖法的要求

① 有较大的断面进尺比(即开挖断面面积与掘进进尺之比),可获得较好的爆破效果,且爆破对围岩的震动次数较少,有利于围岩的稳定,但每次爆破震动强度却较大,要求进行严格的控制爆破设计,尤其是对于稳定性较差的围岩。

全断面法一次开挖成形,开挖跨度较大,高度较高,隧道周边围岩出现更大范围的塑性化和更大的变形,隧道拱脚和墙脚处的应力集中更严重,隧道拱顶更不稳定,围岩自稳所要求的围岩自身强度较高。

全断面法的使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Ⅰ~Ⅲ级硬岩地层和Ⅱ级软岩地层。对于Ⅳ级硬岩地层,在采取超前锚杆、超前小管棚、超前预注浆等辅助施工措施加固后,也可采用全断面法施工,但应根据具体围岩情况适当缩短开挖进尺。浅埋段、偏压段和洞口段不宜采用全断面法开挖。

二、台阶法

1、台阶法的优缺点

台阶法施工就是将结构断面分成两个或几个部分,具有上下断面两个工作面或多个工作面,分步开挖。其优点是灵活多变、适用性强,有足够的作业空间和较快的施工速度,能较早地使支护闭合,有利于开挖面的稳定性和控制其结构变形及由此引起的地面沉降。缺点是上下部作业有互相干扰,应注意下部作业时对上部稳定性的影响,台阶开挖会增加对围岩的扰动次数等。

台阶法适用范围

台阶法适用于Ⅲ、Ⅳ级围岩地层和洞口段、偏压段、浅埋段的Ⅰ~Ⅳ级硬岩地层和Ⅱ、Ⅲ级软岩地层,但应视具体情况采取超前大管棚、超前锚杆、超前小管棚、超前预注浆等辅助施工措施进行超前加固,并根据工程实际、地层条件和机械条件,选择合适的台阶方式。

3、正台阶法

①正台阶上下两部分步开挖法

将断面分成上下两个台阶开挖,上台阶长度一般控制在1~1.5倍洞径,但必须在地层失去自稳能力之前尽快开挖下台阶,支护形成封闭结构。若地层较差,为了稳定工作面,也可辅以小导管超前支护等措施。

②正台阶分步开挖留核心土法

该法适用于较差的地层,上台阶取1倍洞径左右环形开挖,留核心土,用系统小导管超前支护、预注浆稳定工作面,用网构钢拱架做初期支护,拱脚、墙脚设置锁脚锚杆。当隧道断面较高时,可以分多层台阶法开挖,但台阶长度不允许超过1.5倍洞径。

台阶开挖时应注意事项

台阶长度要适当。选用长台阶还是短台阶、微台阶,应根据两个条件来确定:其一是初期支护形成闭合断面的时间要求,围岩稳定性愈差,闭合时间要求愈短;其二是上半断面施工时开挖、支护、出渣等机械设备所需的空间大小的要求。

还应注意解决好上、下半断面作业的相互干扰问题,尤其是短台阶干扰较大,要注意作业组织,对于长度较短的隧道,可将上半断面贯通后,再进行下半断面施工。下部开挖时,应注意上部的稳定,若围岩稳定性较好,则可以分段顺序开挖,若围岩稳定性较差,则应缩短下部掘进循环进尺,若稳定性更差,则可以左右错开,或先拉中槽后挖边帮。

交叉中隔墙法

交叉中隔墙法也称CRD工法(Cross Diaphragm)。当CD工法仍不能保证围岩稳定和隧道施工安全要求时,可在CD工法的基础上对各分部加设临时仰拱,将原CD工法先开挖中壁一侧改为两侧交叉开挖、步步封闭成环而改进发展的一种工法。

交叉中隔墙法的特点

最大特点是将大断面施工化成小段面施工,各个局部封闭成环的时间短,控制早期围岩变形,每个步序受力体系完整。

②CRD工法各分部间应拉开一定的距离,距离以保证掌子面稳定为准,一般为1~1.5倍洞径(此处洞径取分部高度和跨度的大值),但在能保证掌子面围岩稳定的情况下,可适当缩短距离,以保证操作空间要求。

交叉中隔墙法的适应范围

CRD工法适用于特别破碎的岩石、碎石土、卵石土、圆砾土、角砾土及黄土组成的Ⅴ级围岩和软塑状黏性土、潮湿的粉细砂组成的Ⅵ级围岩及较差围岩中的洞口段、偏压段、浅埋段等。

四、双侧壁导坑法

1、双侧壁导坑法是双侧壁导坑超前中间台阶法的简称,也称眼镜(睛)工法,也是变大跨度为小跨度的施工方法。

2、双侧壁导洞法以台阶法为基础,将隧道断面分成双侧壁导洞和上、下台阶4部分,将大跨度分成3个小跨度进行作业,其双侧壁导洞尺寸以满足机械设备和施工条件为主确定。该工法工序较复杂,导坑的支护拆除困难,钢架连接困难,而且成本较高,进度较慢。

3、双侧壁导坑法主要适用于断面很大、地层较差的Ⅳ、Ⅴ级围岩地层、不稳定岩体和浅埋段、偏压段、洞口段。

施工时,应先开挖两侧的侧壁导洞,在导洞内施工完支护后再开挖上台阶,当隧道跨度大而地层条件较差时,上台阶也可采用中隔墙法或环形留核心土法开挖后并及时施工初期支护结构,在拱、墙的保护下,逐层开挖下台阶至基底,并施工仰拱或底板。施工过程中,左右侧壁导洞错开不小于15 m,这是基于在开挖中引起导洞周边围岩应力重新分布不影响已成导洞而确定的。上、下台阶之间的距离,视具体情况,按台阶法确定。

结束语:隧道开挖法还有很多,我这里只是简单的介绍了这几种,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发展的非常迅速,在实际应用中安全和时间上得到了肯定,如三台阶七步开挖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