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双排桩在某边坡工程治理设计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双排桩在某边坡工程治理设计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针对具体的工程条件,边坡支护采用双排桩支护结构。该结构整体刚度大,对控制边坡水平位移、坡顶地表沉降等能起到很好的控制效果。文章介绍了该种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和主要的施工措施。

关键词:边坡;设计;双排桩;工程地质特征;运动过程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边坡位于重庆市江北区黄花园大桥西侧区,建设场地南侧,边坡长约90m,坡高15.2~14.4m,为土质边坡,坡顶标高207.00m~202.00m,坡顶为已建居民楼,距边坡4.8~5.6m,其中已建房屋桩,距边坡最近仅4.8m,该桩为圆形,桩底标高175.372m,嵌入土层18.52m,嵌入中风化岩层6.04m;坡脚标高为186.80m,坡脚为拟建房屋商业车库(-3F)。

2 边坡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研究区属浅切剥蚀丘陵地貌区,场地为修房平场堆填。标高191.10m~200.10m,相对高差约9m。

2.2地质构造

研究区构造上位于江北向斜北西翼,岩层产状110°∠17°,层面结合程度很差,有泥质充填,为软弱结构面。场区内无断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区内发育两组裂隙:①300°∠62°,裂隙长2~5m,大多闭合,局部张开5~10mm,间距1~3m,裂面平直,属结合程度差的硬性结构面;②30°∠53°,裂隙长1.5~4m,局部张开1~2mm,泥质充填,间距2~5m,裂面平直,属结合程度差的硬性结构面。

2.3地层岩性

研究区出露地层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4ml),主要泥岩、砂岩碎石、块石、粉质粘土,局部含有少量卵石等组成,稍湿,松散~稍密,碎石粒径一般20mm~200mm,含量约20%~25%,卵石粒径一般20mm~150mm磨圆性差,分选差,含量约6%~13%,堆填时间约3~5年。该层的厚度为17m~30m。下伏沙溪庙组(J2s)泥岩,紫红色、暗紫色部分夹灰绿色团块,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局部砂质含量较重。桩基础嵌入该岩层中风化层深4.5m~12.7m。

2.4地下水

研究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赋存于人工素填土孔隙中,为上层滞水。基岩为不透水或弱透水泥岩,基岩顶部强风化带裂隙较发育,赋存有少量风化裂隙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因场地地形高差较大,地形坡度较陡,有利于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排泄,大气降水多沿地面以坡面漫流的形式排至场外。场区地下水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3 设计依据和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建设方提供的图件、报告和现行相关规程、规范及设计图集。

4 边坡治理设计

4.1 岩土参数选取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同类场地工程经验,并充分考虑土体的不均匀性等因素,边坡治理设计所需岩土体参数见表1。

表1 岩土设计参数一览表

4.2 设计方案

B11栋南侧及西侧基坑边坡设计采用双排桩进行支护,主要支护结构如下:

边坡为土质边坡,边坡高度14.40米,采用双排桩进行支挡,前排桩桩长41米,后排桩桩长38米,桩排距2.5米,间距2.3米,桩采用圆形截面,桩径为1.2米,桩顶设置冠梁及联系梁,桩间设置挡土板,桩、挡板联系梁采用C40混凝土,先施工排桩,再开挖基坑。

联系梁为W型设置,联系梁和冠梁截面尺寸为1200mm×1000mm×1000mm,桩及冠梁和联系梁为现浇,现浇混凝土强度均为C40。

桩及冠梁和联系梁纵向钢筋为HRB400钢筋,箍筋采用HPB300钢筋。

双排桩采用旋挖桩,桩间挡板按200mm进行考虑,坡顶坡脚设置排水截水沟。

图1 支护方案典型剖面图

5.双排桩施工工艺

5.1施工顺序:

(1)按桩定位坐标要求放线,然后核实坡脚建筑基础及侧墙位置,确保建筑有施工空间。在桩施工前应保证场地整体稳定,如有超挖导致边坡变形应及时回填反压,先保证场地的整体稳定后再进行桩施工。桩可根据要求采用人工开挖或机械成孔(旋挖机械成孔)。

(2)应采用“跳桩法”施工。

(3)抗滑桩施工过程中不宜留施工缝,应一次性浇注。

(4)当桩混凝土强度达到80%后,才能开挖桩前岩土体,且桩前岩土体应分阶开挖。

5.2面板工程

(1)图中符号Ф、分别表示HRB400钢筋、HRB335钢筋。钢筋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检作力学性能试验,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2)混凝土:桩身和桩间挡土板混凝土强度采用C40,混凝土浇筑前,应按设计配合比做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其强度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按设计的配合比拌制。混凝土进行浇筑。桩身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70mm,挡土板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5mm。

(3)桩的位置根据中心坐标确定,非均匀配筋的桩身两侧受力钢筋轴线应垂直边坡走向。

(4)所有钢筋在使用前均应进行除锈和调直等处理。

5.3桩基工程:

(1)桩身采用旋挖机分段跳槽开挖,间隔2根开挖1根,待上一批桩身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后,方可进行下一批桩身开挖。

(2)人工桩在开挖过程中应按规范要求采取孔内送风措施,防止沼汽中毒和缺氧情况发生,并做好护壁及抽排水工作。

(3)旋挖桩钻至设计标高时,采用高压气流清底,沉渣厚度应小于100mm,并通知地勘设计和监理单位验槽,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

(4)绑扎钢筋:旋挖桩钢筋可先分段制作钢筋笼骨架,吊车吊入孔内,人工桩可在孔内绑扎成形。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数量符合规范要求。

(5)浇筑混凝土:采用串筒将拌制好的混凝土送入桩孔内,串筒离孔内混凝土面不大于1.0m。每浇筑混凝土1.0~1.5m,采用振动棒振捣一次。旋挖桩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技术,应超灌注,除去桩顶浮浆,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桩顶应及时养护。

(6)支护结构上应设泄水孔,桩板挡墙中面板上泄水孔呈梅花形布置,孔径Φ=100,外倾5%。有裂隙处宜优先布置,孔后侧设置双层透水土工布包裹D=500mm的级配碎石的倒滤包,对中安设。

(7)挡墙伸缩缝缝宽30mm,缝中嵌沥青马蹄脂,伸缩缝约20m设置一道。

(8)桩与面板连接采用植筋连接,植筋工程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9)桩身应预埋声波测试管,进行桩身质量检测。

5.4排水工程

(1)水泥: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高铝水泥,其强度等级不低于42.5MPa。

(2)砂:宜用中细砂,当采用特细砂时,其细度模不得小于0.7。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3%,云母、有机质、硫化物及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1%。

(3)水:宜用饮用水,不得使用污水。

(4)石材:要求采用外观质量好,耐风化,强度高的块片石或条石,其质量应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的要求。

(6)土石方开挖应人工进行,不得爆破施工。土石方开挖前应人工清除沟渠范围内的树木及杂草等,并清除其根系;遇耕地应清除地表腐土、淤泥等。

(7)校核各条截排水沟纵坡i(纵坡i大于0.3%),按设计要求确定设置跌水或急流槽的平面位置。

(8)按设计要求开挖沟渠,并人工夯实沟渠侧壁及沟底,夯实系数不小于0.9。若遇基岩应清除表层强风化层,并找平。不同持力层交界处应设变形缝,并设置止水带,并用沥青麻筋嵌缝。

(9)截、排水沟应每15~20m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宽30,沟底设置止水带,并用沥青麻筋嵌缝。

(10)沟渠走线应尽可能的走直线,若遇拐弯转折则应以曲线连接,弯曲半径不得小于沟渠底宽的5倍。

5.5监测

本段边坡坡顶(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支护结构顶部)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接不宜大于20m,监测数目3个。监测点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和冠梁上。

本段基坑边坡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为30mm.

6 工程支护效果

(1)本边坡工程已施工完成,经监测坡顶变形量累计值最大为18.60mm,对坡顶建筑的保护作用较强,达到了边坡支护安全的预期效果。

(2)对本设计中超长的抗滑柱采用旋挖桩是恰当的,旋挖施工桩基首先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其次提高了施工速度,再次采用旋挖桩施工工程开挖单价较低,有利于节约造价。

(3)但旋挖桩施工的桩身表面较为毛躁,桩身光滑度差,特别是本工程桩身在填土中开挖浇筑,桩身漏浆现象严重,边坡成型后美观度极差。

(4)双排旋挖桩适用于填土厚度较大的坡段支护,在当今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采用该支护手段有利于对填土厚度较大地块的利用率,有一定经济几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