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处理好的几大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要求、新的教材、新的教法,带来的是课堂的新变化、新气象,同时也带来了教学的新成效。但是,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没有“完成时”,永远只有“进行时”。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已往课堂教学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重点处理好几大关系,使新课程理念和改革的基本精神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在教学改革理念上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要有新的发展,教学要有新的成就,同样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但这种创新是在对传统继承基础的创新。世界上不存在无创新的继承,也不存在无继承的创新。继承为创新提供依据,创新是继承的根本。

新课程理念确实要求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的理念和方式方法,但这种改革创新不是要我们完全抛开传统教学的方式方法而另起炉灶。中国多年的教育实践已经表明,“非此即彼”、走极端的教育改革做法是行不通的。应当承认,传统的教育教学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需要我们改革创新,而新课程标准也正是针对这些弊端而出台的。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教育教学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的改革创新,必须是认真总结传统教育教学成功经验基础上的创新,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继承和创新,是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方面。不善于继承,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缺乏继承的活力。因此,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应立足于“继承”,着力于“创新”,继承是基础,创新是目标。

二、在教学设计上要处理好固定教学流程与学生多维思维的关系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按部就班、一环套一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讲,学生听,强调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如果有学生没有完全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走,教师的课堂驾驭,更多的是依靠教师本身的素质,依靠教师的瞬时智慧。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设计,并没有预估到学生有可能的多维思维或“发散思维”,而有相应的预案设计。

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按照新课程标准,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只按照教师的思维进行一种设计,而是应根据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某个教学环节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多维思维或“发散思维”,有一种或几种教学预案。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功夫应下在教学前的教学设计上,要用多种教学预案设计来从容应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多变”。相反,我们的教学设计,不能只有一种预先设计好的固定教学流程,只强调学生顺着教师教案走。为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的教学设计,应更多地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应更强调教师顺着学生的思维走。

三、在教师角色定位上要处理好教师引导者的作用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是绝对的权威,居高临下,传道授业,学生认真地听,较为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比较辛苦,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却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果往往不佳。

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按照新课程标准,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强调教师在课堂上要更多地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强调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应该说,随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上新的观念和要求已基本被每一位教师所接受。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也有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理解存在偏差。有个别教师简单地认为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就可以少管甚至不管,就必须从原来的保姆式的角色转变到现在放牧式的角色。殊不知,强调教师在课堂上要更多地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绝不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就可以少管甚至不管。相反,而是更强调“管”的艺术,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作用的有效发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总之,强调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者的身份,决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无所作为,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通过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四、在教学素材的使用上要处理好生活化与知识性的关系

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按照新课程标准,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教学素材的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整体偏小,学生思维整体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够注重教学素材的生活化,就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活跃思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和适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成效。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素材使用的生活化一定要自然,千万不要牵强。绝不能一味片面地追求生活化,而忽视了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本身所固有的知识的连贯性和科学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能达到生活化的目的,往往忽略学科自身承载的教育功能,不自觉地加进了许多与学科教学无关甚至背离的环节,加进许多非学科因素,变成了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生活化”不是目的,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或方式,目的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更好掌握。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是我们要追求的第一位目标。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主要精力只关注课堂活动的外显状态,热衷于教学素材使用表面的生活化,热衷于课堂气氛表面的活跃性,而忽视教学的内在知识性和科学性,就背离了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就不能使生活化的外在认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认识,就不能使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我们所不提倡的。

五、在教学艺术上要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上面我们已有论述,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按照新课程标准,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要开展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要通过相关问题的精准设计,通过民主、平等、和谐学习氛围的营造,有效激发学生思维,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自主学习和掌握好相关知识。

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是“放得开”,而“收不拢”或“收不好”, 感到课堂比以前难控制了,不是教师掌控着学生的思维,而是学生牵着教师走,课堂有点散、有点乱,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太理想。上好一堂小学数学课,必然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要有娴熟的教学艺术,要有驾驭课堂的高超能力,要能做到“收、放”自如,得心应手,一切都在教师的有效掌控之中。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把功夫下在课外,必须对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精准的设计,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中“放”与“收”的动态平衡。“放得精彩,收得完美”应成为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

六、在学生学习方式上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按照新课程标准,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适当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打破了长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一言堂”,给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交往与审美的能力,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有利于达到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深入课堂的同时,教学中也出现了教师不太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现象。我们应该懂得,独立思考是学生开展好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形成对某一问题的基本认识和可以交流的思想观点,小组合作学习就可能流于形式或只是低层次的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成果的进一步检验和深化,只有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学生的学习成效才会呈现最优状态。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如果大多数学生用自己的独立思考可以完成的学习任务或可以独立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学习任务或问题,就一般不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只有教师估计,大部分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学习,仍然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才有必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找到问题的答案或解决的办法。总之,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防止“贴标签”效应,不能为形式而形式,不能滥用。在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处理好学生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两者的辩证关系,既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精神,又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增强,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与学最大程度的“双赢”。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新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