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通信线路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通信线路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针对高职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分析高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总结《通信线路工程课程改革的思路、方法,对课程改革中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改革考核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为了适应通信线路工程建设的岗位需求,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开设《通信线路工程》课程。作为一门通信技术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涵盖通信线路的设计、施工、测试与预算知识,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能够具备相应的岗位技能。

1.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1 市场需求与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随着“三网融合”的实施,光缆、电缆和综合布线工程设计与施工将进入新一轮建设高潮,通信行业对通信线路工程建设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信息网络进一步高速发展,新知识与新技术不断涌现,光纤技术在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有必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原有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以满足高职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

1.2 优质教材资源欠缺

目前高职院校选用的通信线路工程教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材的知识性较强,内容类似于本科院校教材内容的删减,侧重理论讲解,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建立教学情境,忽视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学内容陈旧,很多工程案例仍然以很多年以前的电缆线路工程为主;再次,教材的编写缺乏对企业的深入调查研究,针对工作岗位的能力分析不足,教学内容缺乏项目实践的支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论多、实践少,很难进入工作情境,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实践条件不足

受到传统教学方法影响,课程中大部分内容以老师在课堂中讲解为主,辅助以少量的实践教学内容。这种方法禁锢了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通信线路工程教学内容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注重技能训练,需要有丰富的实践资源和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边学边做,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程改革的思路

2.1 调整教学内容

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中的核心概念,明确岗位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础。本次课程改革充分解构通信技术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需求,使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不仅能够满足现任岗位群的要求,还能考虑到未来岗位群的要求。在重构教学内容时候,以能力本位教育为根本,甄选企业中真实的经典案例为载体。

改革后的课程内容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针对通信线路工程设计、施工、测试与预算等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创设工作情境,并且融入线务员职业资格证书中的考核要求,以项目流程和工作内容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学习项目按照通信工程建设程序设置,逐步叠加,最终完成贯穿整个课程的项目任务,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掌握课程要求的全部知识与技能。

2.2 改进教学方法

针对课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与阶段,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事物展示等方法,以个人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各种实践场地及材料,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

采用多层次教学方式,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学生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利用实践课程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堂项目任务的同时,在课程中深入贯穿课后项目任务进行知识的拓展训练,设置不同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的运用职业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

2.3 注重实践性教学

根据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在运用室内已有实训环境的同时,适当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户外考察,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课程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意识。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内容搜集学习资料,利用课余时间,在课堂外及网络中充分接触和认识通信线路,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改革考核方法

课程属于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目标性评价结合,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目前科学高效的评价模式是形成性评价结合终结性评价。针对通信线路工程的实际情况,课程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其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形成反馈,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调整教学进度,激励学生学习,使学生增强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其中,形成性考核占70%,按照学生在每次项目任务中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任务完成度、团队合作、职业道德、出勤情况、作业等;终结性考核占30%,根据学生在学期末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进行评价。

3.结论

通信线路工程课程改革在这几年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跟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更加提升学生的认同感与专业归属感。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果,但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只有紧跟行业发展,着眼职业能力需求,才能使我们的课程不断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帅.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课程改革研究[J].职教研究,2014(6).

[2]吴林勇.高职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5).

[3]唐婧壹,杨鹏.基于“以岗导学”的《通信线路工程》的课程开发[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