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没有咖啡馆,就没有纽交所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没有咖啡馆,就没有纽交所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咖啡与金融的缘分,要从1650年伦敦的咖啡屋成倍涌现说起。那时,每个群体、政党或时尚流派都有自己经常聚会的咖啡馆。来自欧洲各地的消息对经济走势影响巨大,而获得消息最好的地方就是人流如梭的咖啡馆。消息影响着股价,很多商人在咖啡馆一听到消息就恨不得马上入手或抛出股票,于是,咖啡馆渐渐成为股票交易最活跃的场所。 伦敦:“被驱逐”的经纪人走进咖啡馆

当时,股票投资商和经纪人经常造访的是位于皇宫附近的乔纳森咖啡馆(Jon at han’s Coffee-house)和葛瑞威咖啡馆(Garraway’s Coffee-house)。

位于柴思胡同的乔纳森咖啡馆里,活跃着150名“被驱逐”的经纪人―他们因喧哗吵闹,于1698年被从皇家股票交易所驱逐出来,遂集中在此交易。一名叫约翰・卡斯塔因的经纪人在乔纳森咖啡馆进行股票交易时,为了提高效率,自制了一本小册子,名为“交易与其他事项的流程”。上列有一张他持有的股票与商品价格清单,供其他经纪商参考。这种小册子顿时流行开来,许多经纪商效仿他提供此类清单。咖啡馆随后将此类清单公布在咖啡馆内的公布栏内―这就是股份挂牌交易的开端。

它经历了1745年的大恐慌和1748年的大火,1761年,才得以重建并重新命名为“新乔纳森咖啡馆”。然而很快,它有了一个新名字―“伦敦证券交易所”,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世界金融的绝对中心。

相较之下,葛瑞威咖啡馆就不幸得多。它在1719年至1721年的“南海泡沫”中表现活跃。投资者陷入投机的疯狂中。南海泡沫的投资失败者之一、《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这样描述葛瑞威咖啡馆:“这里的认购单数以千计,像无数舢板在海面上你推我挤,每个人都摇着他漏水的小船,为了钓到金子也不怕淹死。”

而当泡沫破灭时,整个伦敦进入金融冬天,谈股色变。当日人满为患的葛瑞威咖啡馆也随之名声扫地。 和最后变成伦敦证券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咖啡馆不同,葛瑞威咖啡馆则在“南海泡沫”中名声扫地。 纽约:梧桐树和咖啡馆同样重要

1653年之前,华尔街还不是一条街,一群荷兰移民在曼哈顿岛南端竖起一排高12英尺的原木墙,希望这堵墙能够保护自己免受印第安人和英国人的袭击侵扰。32年后,城市规划人员为这条街道起名为WallStreet。

此后百年,荷兰移民渐渐失去了对城市的主控权,然而他们崇商、投机和勇于冒险的品质,已经渗入曼哈顿岛的血脉。1792年5月17日,24个股票经纪人聚集在华尔街68号前的一棵梧桐树下,经过协商讨论,签署下著名的《梧桐树协议》:“我们,在此签字者―作为股票买卖的经纪人庄严宣誓并承诺:从今天起,我们将以不低于0.25%的佣金费率为任何客户买卖股票,同时在任何交易的磋商中我们给予会员以彼此的优先权。”

此后,他们定期在树下集会,只与在协议上签字的经纪人进行有价证券的交易,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享有交易特权的有价证券交易联盟。

1793年,经纪人搬进了距离这棵大树仅有30米远的桐亭咖啡馆。桐亭咖啡馆也成为这些经纪人在下雨天的交易场所。在其颠峰时期,桐亭咖啡馆是纽约市内最大的证券交易场所。人们聚在这里,讨论着形形的商品和股票价格。1807年,一位英国旅游者John Lambert这样写道:“桐亭咖啡馆内充斥着证券经纪人、承销商、商人、批发商和政治家。他们谈生意,买进卖出。咖啡馆外,一直到华尔街和珍珠街路口,停满了二轮马车、运货马车和独轮推车。一切都充满活力,扰嚷跳跃,一刻不停。”

有趣的是,政治纷争在这个咖啡馆似乎是不常见的。法国革命期间,在纽约各个公共场所,亲英派和亲法派经常争吵,甚至动起老拳。但是桐亭咖啡馆,这种现象很少见,只有一次,法国革命的支持者在桐亭咖啡馆举行了聚会,并引发了纠纷争执。此事之所以成为新闻,是因为大多数时候,党派之争进入不了桐亭咖啡馆,在这里,只有生意才是永恒的话题。

73年后的一个雷电之夜,那棵梧桐树被暴风雨击倒,然而《梧桐树协议》却在桐亭咖啡馆内继续发挥着效力。1817年,参与桐亭咖啡馆证券交易的经纪人通过一项正式章程,成立“纽约证券交易会”,而它就是今天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会员们在其基础上草拟的《纽约证券和交易管理处条例》,也成为未来一切证券交易所章程的模板,其中关于会员、统一佣金和联盟互济的精神,直到今天仍然是证券交易市场的基本规则,并在数次金融危机的风雨后,重新将离散的人心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