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双频率调制变换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双频率调制变换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引言

开关变换器具有功率转换效率高、功率密度大和重量轻等明显优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1]。目前,越来越多的应用场合要求开关变换器具有快速地动态响应速度,以使电气设备负载快速变化时,保持输出电压恒定或快速恢复稳态;此外,随着EMI标准的建立与完善,要求开关变换器具有较低EMI噪声,以减少对电网以及周围环境的污染。随着对开关电源动态响应速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以线性控制理论为基础的传统PWM调制方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要求。一些非线性控制技术,如单周控制[2]、滞环控制[3,4]、滑模控制[5]及脉冲序列控制[6-8]等被应用于开关变换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单周控制对输入电压扰动具有良好地抑制能力,但存在负载动态响应速度慢和稳态误差的缺点;滞环及滑模控制具有快速地动态响应速度,但它们的工作频率随输入电压或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增加了滤波器的设计难度;脉冲序列控制实现简单,负载动态响应速度快,极大地提高了开关变换器的动态响应速度。已有研究成果表明,PWM开关变换器的EMI峰值主要集中在开关频率及其倍频处[9],采取滤波和屏蔽实现EMI抑制的方法增加了硬件的成本和体积[10],因此,从产生机理上抑制开关变换器EMI是最理想的有效途径,开关频率调制[11]和开关频率的混沌控制[12]从机理上很好地降低了EMI噪声水平。为了提高开关变换器的动态响应速度,降低开关变换器的EMI,本文提出了开关变换器的电流型双频率脉冲序列调制(Bi-FrequencyPulse-TrainModulation,BF-PTM)方法。电流型BF-PTM开关变换器实现简单,无需误差放大器及其相应的补偿网络设计,动态响应速度快,EMI噪声小,易于实现过电流保护和并联均流控制。本文以DCM(discontinuousconductionmode)Buck变换器为例,分析了电流型BF-PTM工作原理及控制策略,进行了稳态分析,建立了小信号模型。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电流型BF-PTM不仅具有快速的动态响应速度,而且利用频率拓展原理有效地降低了变换器EMI噪声水平,具有优越的控制性能。

2电流型BF-PTM控制原理

电流型BF-PTM控制DCMBuck变换器如图1所示。当Buck变换器工作于DCM时,电感电流在开关管V导通前为零,续流二极管VD在零电流下关断,这种固有的软开关特性使得变换器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从图1可以看出,电流型BF-PTM控制器由比较器、D触发器、延时器、窄脉冲触发装置和RS触发器组成,其中比较器I与D触发器构成输出电压监测电路。当D触发器CLK端触发脉冲Uc来临时,其Q端电平与D端保持一致,之后一直保持不变,直到触发脉冲Uc再次来临。当CLK端触发脉冲来临时,若D触发器Q端输出高电平,则表明当前时刻输出电压Uo低于参考电压Uref;反之,若Q端输出低电平,则表明当前时刻输出电压Uo高于参考电压Uref。触发脉冲Uc来临的同时,RS触发器置位,其Q端输出高电平,Buck变换器开关管V导通,电感电流iL线性上升;当电感电流上升到电流限定值ILim图2中,在t1时刻,触发脉冲Uc来临,开关管V导通,电感电流iL线性上升,当电感电流上升到ILim时,开关管V截止,电感电流线性下降到零。由于t1时刻输出电压Uo小于参考电压Uref,D触发器Q端输出高电平,因此当前控制脉冲的周期为TH;而在t2时刻,输出电压Uo高于参考电压Uref,电流型BF-PTM控制器选择TL作为该控制脉冲的周期。由图2及以上分析可知,触发脉冲Uc来临时刻(即控制脉冲UP的开始时刻)输出电压与参考电压间的大小关系决定了当前控制脉冲周期为TH或TL,控制脉冲UP为两个不同频率的脉冲的组合。因此,相对于PWM控制方式,电流型BF-PTM控制开关变换器的开关频率不再单一恒定,控制脉冲频谱能量被扩展到两个固定频率及其谐波上,从而有效降低了EMI峰值,使开关变换器具有较低的EMI噪声。

3稳态分析

当电流型BF-PTM控制DCMBuck变换器稳定工作时,由图2可知在任意开关周期,电感电流从零上升到电流限定值ILim的时间,即开关管导通时间为当电流型BF-PTM控制Buck变换器稳定工作时,若干高频率脉冲周期TH与低频率脉冲周期TL构成一个循环周期,控制脉冲以循环周期进行循环。假定一个循环周期由?H个高频率脉冲周期TH与?L个高频率脉冲周期TL组成,由此可得电流型BF-PTM控制DCMBuck变换器的平均输入功率此外,式(5)同样确定了电流型BF-PTM控制DCMBuck变换器理论上(不考虑损耗)的输出功率调整范围。在进行电流型BF-PTM控制DCMBuck变换器设计时,输出功率Po必须满足否则,若期望输出功率大于Pin,max,由于输入功率不足,输出电压将低于参考电压,电流型BF-PTM控制器将一直选择TH作为控制脉冲周期;同样,若期望输出功率小于Pin,min,由于输入功率过剩,电容储能,输出电压高于参考电压,控制器将一直选择TL作为控制脉冲周期。此时,电流型BF-PTM控制失效,Buck变换器输出电压失控。

4小信号模型

假定电流型BF-PTM控制DCMBuck变换器稳定工作时,?H个高频率脉冲周期TH和?L个低频率脉冲周期TL构成控制脉冲循环周期(?HTH+?LTL)。在一个控制脉冲循环周期内,电感电流平均值为

5仿真结果

为了验证开关变换器电流型BF-PTM方法的控制性能,采用PSIM软件对电流型BF-PTM控制DCMBuck变换器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电路参数:Uin=20V,Uo=6V,L=10?H,C=1880?F,TH=15?s,TL=60?s,ILim=5.6A,其中输出电容等效串联电阻RESR=20m?。图4为输出功率为6W时电流型BF-PTM控制DCMBuck变换器的稳态仿真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控制脉冲循环周期由1个高频率脉冲周期及1个低频率脉冲周期构成。图5为输出功率为12W时电流型BF-PTM控制DCMBuck变换器的稳态仿真结果。此时,控制脉冲循环周期由11个高频率脉冲周期及1个低频率脉冲周期构成。相对于图4,随着负载功率增加,控制脉冲循环周期内高频率脉冲周期数明显增加,以向变换器输出端传递更多的能量,满足负载要求。图6为负载电流在6.0ms时由1A突变至2A,即输出功率由6W突变至12W时,分别采用电流型PWM控制和电流型BF-PTM控制的DCMBuck变换器的动态响应速度仿真结果,其中电流型PWM的开关周期为15?s,误差放大器采用PI调节(比例系数Kp=5,积分时间TI=0.5?s)。从图6可以看出,面对同样的负载突变,电流型BF-PTM控制的动态响应速度很快,几乎没有调整时间,动态响应性能明显优于电流型PWM控制。图7为负载电流大范围变化时电流型BF-PTM控制DCMBuck变换器的仿真结果。对于文中仿真电路参数,由式(5)可以确定输出功率变化范围为(3.7~14.93W),所以在图7中当负载功率为6W时,输出电压稳定在期望值6V,而当负载功率分别为20W和零时,BF-PTM控制DCMBuck变换器的输出功率超出了调节范围,输出电压失调,输出电压分别低于和高于期望输出电压,这与式(6)理论分析结果一致。BF-PTM控制DCMBuck变换器主功率Mosfet漏源间电压信号uDS的频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采用电流型BF-PTM控制时,uDS频谱具有更低的谐波峰值,从而产生更低的EMI噪声,使得变换器更容易满足相应的EMC标准。

6实验验证

为了验证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的正确性,采用与仿真一致的电路参数,制作了相应的实验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图9所示为不同输出功率时电流型BF-PTM控制DCMBuck变换器的稳态实验结果。在图9a中,控制脉冲循环周期由1个高频率脉冲周期及1个低频率脉冲周期构成。在图9b中,控制脉冲循环周期由15个高频率脉冲周期及1个低频率脉冲周期构成,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给出的控制脉冲循环周期组成的差别,是由实验电路的非理想功率变换效率的影响造成的。图9与图4、图5仿真结果类似,随着输出功率的增加,控制脉冲循环周期内高频率脉冲数量也随之增加,以向输出端提供更多的功率。图10为负载突变时电流型PWM控制与电流型BF-PTM控制DCMBuck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及负载电流实验波形。从图中可以看出,当负载瞬间加载或减载时,电流型BF-PTM控制能够快速调整输出电压,比电流型PWM具有更为优越的动态响应性能。图11所示为电流型PWM控制和电流型BF-PTM控制DCMBuck变换器主功率Mosfet漏源间电压信号uDS的频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采用电流型BF-PTM控制时,DCMBuck变换器uDS频谱存在较多的边频分量,有效降低了谐波峰值,从而产生更低的EMI噪声,使得变换器更容易满足相应的EMC标准。

7结论

本文提出了开关变换器电流型双频率控制技术,该技术无需误差放大器及其相应的补偿网络,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等优点。电流型BF-PTM控制采用高、低频率脉冲对开关变换器输出电压进行调整,降低了电磁干扰噪声水平,且随着电流环的引入,使得变换器具有自动限流功能,提升了输入电压动态响应速度,仿真及实验结果验证了电流型BF-PTM控制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