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设计思维的产品设计教学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设计学科发展和教学现状出发,讨论在产品设计教学中植入设计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对设计思维进行了理论研究,明确其概念和特点。探讨了基于设计思维的产品设计教学的特点和教学方式,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
关键词:设计思维 用户需求 创意工具 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3-0151-02
一 背景简介
近年来,随着设计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演化和扩展,设计活动的对象已经从传统的“以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扩展到“产品、服务和系统”,其设计方法和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近几年出版的关于产品设计的著作中,可以看到“产品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等设计方法的应用,它们不约而同地聚焦到了“用户”。在工业设计业界,用户研究也逐渐得到重视,成为设计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提供丰富的用户体验也成为设计的主要目标。
反观传统的产品设计教学,主要还是以“产品”为核心而展开的形态研究,而“人”只是作为一个参考因素而存在,因而也就少有从用户需求出发的创新思维的训练。在产品设计课程中,学生凭个人经验和直觉进行方案设计,整体上是一种无序的、偶然的创意过程。且大多关注于产品本身,虽也有新颖的想法,却极少能够和用户需求联系起来,变成了为创意而创意。
基于对产品设计的社会环境和教学现状的考虑,作者在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中,也尝试植入设计思维的训练。根据设计思维理论对现有的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进行再设计,以期改变学生在以往的产品设计课程中无序的、偶然的创意产生过程,形成一种基于用户研究的系统的激发创新方法。
二 何为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
设计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不断拉近现实与期望之间距离的能力。设计师的工作不是在现有的选项里选择最好的,而是需要通过整合人们的需求、技术的可行性与社会需求、商业化需求来创造全新的选项。这不能仅依赖明星设计师的天赋,而应该是一种可习得的、可广泛应用的创新方法,而设计思维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系统的创新式的思维方式。
设计思维包含了对问题框架的定义和解决方案的探索,它的工作方式可以概括为先应用发散式思维创造选项,再用汇聚思维进行选择的过程。其中最具特点的就是用发散式思维创造选项,这需要多种创意工具的帮助来激发创新。著名的创意公司IDEO是设计思维的践行者和推动者,从IDEO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蒂姆,布朗(Tim Brown)的《IDEO,设计改变一切》一书中,我们可以窥探到设计思维的这些特点:
(1)将思维从“问题”转向“项目”,在项目的开始时就对设计目标有清晰的表述。认为“一个定义明确的项目,会清晰地指明方向及限制条件,对于维持高水平的创造力是至关重要的。”
(2)设计思维在团队中进行。IDEO针对项目建立跨领域的团队,不断寻找兼具专业技能和跨领域合作意向的人来维持团队的创造力。
(3)为项目安排布置工作空间。在工作空间里,研究资料、照片、故事板、概念草图、模型都可以摆放出来,而且随时可用。同时看到这些项目材料,有助于设计师辨别出各种模式,促进创造性整合的产生。
(4)设计思维不是试图为技术寻找市场,而是始于人的需求,理解消费者,从中获得灵感,以此作为起点,寻找突破性创新。帮助人们明确表达那些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潜在需求,正是设计思考者面临的挑战。这就需要设计思维中的洞察力、观察和换位思考。
(5)设计思维利用一些创意工具让设计过程变得更明晰,包括头脑风暴法、视觉思维、快速模型制作角色扮演和讲故事等。
设计思维不是设计师所特有的,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的应用也已经逐渐超出产品设计的范围,逐渐进入商业、企业管理等领域。目前包括国内的一些优秀的设计企业也都在有意识地运用设计思维,将产品设计从原来关注产品的结构和造型逐渐扩展到从策略层面去改善产品的用户体验。所有这些,都值得更深入的研究,以便从行业的发展中看到改革设计教育的方向和契机。
三 基于设计思维的产品设计教学
设计思维是基于设计师解决不明确问题的思考方式,本质上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它是从由设计师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方式中归纳出来的一套思维方式,将其重新植入产品设计课程中似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与传统的产品设计教学相比,根据设计思维的原则进行再设计的产品设计课程,将具备以下的几个特点:
(1)基于项目的设计教学。项目设计将是课程教学的主线。教师围绕项目设计的内容和进度讲授理论内容,根据学生的实践进度和完成情况进行相应指导。如果说这是一种模拟产品设计实战训练的话,教师就是项目的管理者。为便于教学管理,根据教学目标拟定相应的课题,限定创作主题或范围,且应尽量避免指定具体产品的设计。有时还会根据课程进度,确定时间节点及应提交的文档或阶段性报告。而学生则是设计师,参加到不同的项目小组里,根据主题讨论具体的题目,进行设计研究和方案设计。
(2)应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研究,理解用户需求,将成为设计流程中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用设计思维对用户进行观察、洞察和换位思考的定性研究。这种以观察、体验为主要方式的定性研究,有别于定量的数据统计。
定量的统计数据能够精确测量我们已有的东西,告知用户已知的东西,这对于渐进式的产品改良是不无裨益的。然而就产品概念的创新而言,一个更好的人手点是走进这个世界,去观察人们的实际行为,关注人们没有做的,倾听人们没有说出来的。他们的行为能为我们提供线索,帮助我们探查出那些未被满足的潜在需求。
换位思考是在观察与体验中进行的,它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世界、通过别人的经历来理解世界、通过别人的情绪来感知世界的一种努力,能够帮助设计师不再仅根据自己的标准和要求来设计。从而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
设计思维的任务,就是将观察结果转化为洞察,再将洞察转化为能改善人们生活的产品和服务。
(3)应用可视化的创意工具。创意过程的可视化是设计思维区别于其他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之一。创意工具由思维导图、情境故事板、情绪板、创意草图、快速原型及计算机表现图等一系列可视化的工具构成,用以在设计的不同阶段来刺激、启发设计灵感,进行方案设计。它是设计师的创意工具箱,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工具,可以针对不同项目选用合适的工具来拓展思路、启发创意和快速表达设计方案。
四 教学案例解析
为改变以往学生在作业或毕业设计中表现出来的缺乏系统设计方法和思维的问题,在最近的几次高年级的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中,尝试植入设计思维的训练。本科高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已具备初步的专业知识、产品造型设计技能和方案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思维的训练是比较合适的时机。课程时间为六周,共48学时。每周的上课时间集中在两天,便于采用工作坊式的教学。以下是其中―次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
(1)项目主题和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题是“户外”,要求根据一种户外活动进行产品概念设计。户外活动区别于居家、办公室等室内活动,既限定了范围,同时又有较大的自由度。学生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寻找合适的设计方向,可以是户外运动、户外工作、休闲活动或户外救援等。
(2)确定方向
在明确了设计主题和要求后,学生开始以4人为一组,进行讨论,以确定设计方向。在第二天上课时进行简单的汇报,在小组内充分讨论并与教师交流讨论之后,确定两个可行的发展方向。在选择设计方向时,希望学生能选择自己熟悉的或亲身经历体验过的活动。在讨论过程中能够交流关于某个活动的故事,然后再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3)用户观察与体验
如果说确定方向是明确了所要研究的“事”的话,那么进一步需要明确的是“事”的主角,即用户细分。结合对用户的观察,收集相关活动的资料,特别是活动情境和用户信息的图片资料,通过拼贴的方式,小组讨论确定目标用户的特征信息。这些用户特征包括用户基本信息、活动情境、生活形态等。(如图1)
(4)概念发想
在收集整理资料和用户调研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关于产品的设想,可以随时用草图记录下来。(如图1)在经过大量的草图概念的发散之后,再进行整理、归纳,选择其中的几个方案进行发展,绘制方案草图。方案草图除了概念的发展之外,主要还是要借助故事板对用户使用情境的演绎,明确用户需求,对产品概念进行发展。草图将更多的注重产品的使用方式,同时也使结构与造型清晰化。也可以用泡沫、纸板等材料,快速制作原型,进行比较和选择。(如图2)
(5)方案细化与展示
设计方案的计算机表达是产品设计的基本技能,再用草图推敲方案结构、造型细节之后,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效果图制作,进一步推敲材质、色彩、尺度等细节,同时结合用户使用情境,综合展示设计方案。(如图3)课程结束后,所有小组将设计过程整理成PPT文档,进行汇报展示,以促进小组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同时也是对学习过程的总结反思。
五 总结
从设计过程来看,植入设计思维的产品设计更加注重对用户的定性研究和对用户需求的理解,通过叙事的方式演绎使用情境,逐渐将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概念,然后再进行产品造型的深化设计。这一过程也是在模糊和不确定中通过对用户的洞察,逐渐建立问题框架,用思维导图、情境故事板、情绪板、概念草图与草模等一系列可视化的创意工具将设计概念清晰化和具体化的过程。学生的方案设计不再是仅凭直觉的偶发过程,而是建立在方法、工具和技巧上的可再现过程。
就设计结果而言,也并未因遵循一定的设计程序而限制了思维的发散,反而是激发了创造力,使设计方案跨过外观,闪现创意的火花。当然,设计思维训练的目的不在于学习设计流程,而在于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学习创新的方法和工具,将其内化,进而发展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创意过程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