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英汉谚语的社会功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谚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具有巧妙的语言形式,运用了生动的修辞方法,所以具有广泛的社会功用。本文主要从科学认识、教育警策、文学描绘和社会实践四个方面来探讨谚语的社会功用。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谚语 社会功用
一、谚语的科学认识功用
汉、英语中很多谚语反映人在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其中有关气象、农业等自然现象的谚语,都有相当的科学认识功用。
1.有关气象的谚语
如汉语谚语:
近山多雨,沿海多风。
早上红云雨不停,傍晚红云会天晴。
重阳无雨一冬晴。
早晨有雾,晌午晒布。
一日春霜十日晴。
这些气象谚语总结了人们对气象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气象的科学知识。英语中也有有关气象的谚语,举例如下:
Winter thunder summer hunger.
冬天打雷,夏天挨饿。
A blustering night,a fair day.
夜晚刮大风,白天好天气。
下面的三条谚语都是说明英国的天气情况:
An English summer,three hot days and a thunderstorm.
英国的夏天有三天大热,还有一场暴风雨。
April weather,rain and shine both together.
四月的天气,晴雨共存。
March comes in like a lion and goes out like a lamb.
三月来如猛狮,去如羔羊。(这条谚语意思是三月初风雨交加,三月底风和日丽。)
2.有关农业的谚语
农谚比气象谚更多,汉语中的农谚尤其多。中国以农立国,农谚反映农民的生产经验,其中相当一部分符合科学原理。例如,汉语中关于冬耕的谚语有:
冬耕耕的深,庄家可生根。
田要冬耕,儿要亲生。
冬耕深一寸,害虫无处存。
这些谚语积农民多年的耕作经验,有科学道理。冬耕好处甚多,所以第二条谚语把冬耕和亲儿子相提并论,可见农民是多么重视冬耕。
汉语农谚内容涉及农林牧副渔,涉及耕作、土壤、病虫害、肥料等,面广意深。下面举一部分例子:
保土必先保水,治土必先治山。
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
紧拉鱼,慢拉虾。
英语中的农谚比汉语中的要少一些,但也反映了农民的经验,并有一定的科学认识,如:
April showers bring forth May flowers.
四月的阵雨带来五月盛开的花。
A snow year,a rich year.
有雪的一年,丰收的一年。
Dry August and warm does harvest no harm.
八月干燥温暖不影响丰收。
从这些谚语看出,农业和时间、气候关系密切。汉谚多以节气与农业挂钩,每个节气是半个月,英语农谚中则以月份与农业联系。不管是时间还是气候都与地理因素有关,所以农谚反映的是经验,两地不能套用。当然,也有一些谚语反映的是共同的一般的经验,两种语言谚语可相对应。
汉:瑞雪兆丰年
英:A snow year,a rich year.
(有雪的一年,丰收的一年。)
汉: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
英:He that sows good seed,shall reap good corn.
(播良种的人收好谷。)
谚语中所反映的科学认识只是经验的结晶。所以不能当做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认识。但它们有一定的科学认识功用,可供学习和参考。
二、谚语的教育警策功用
谚语是反映集体经验且流传很广的固定语句,引用谚语往往比一般说理具有教育效果。汉语谚语中蕴含着很多积极内容,对人有教育警策作用。现举例比较如下:
(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条谚语前后两部分分别于两条英语谚语相对应:
A good medicine tastes bitter.
好的药味道苦。
Good counsel does no harm.
好的建议没有坏处。
中国人鼓励青少年从小奋发向上时,往往引用谚语: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英语中也有意思相近的谚语:
Good boys who to their books apply,will all be great men by and by.
用功读书的好孩子,长大会成为大人物。
当劝导人要虚心,不要骄傲时,中国人常引用谚语:
(4)满招损,谦受益。
(5)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表达这一意思的英语谚语有:
Humility often gains more than pride.
谦逊常常比骄傲得意收获的更多。
两种语言中有一些劝导别人爱惜时间努力工作的谚语。这些谚语简洁、明确,让人乐用不疲,反映了时间的宝贵及潜在价值。汉语中有名谚: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英语谚语也有:
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
Life is a shuttle.人身如梭。
劝人努力的谚语有: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英谚则说:
With time and patience the leaf of the mulberry becomes satin.
这一系列谚语都有很大的教育警策作用,指导人们爱惜时间,珍惜生命,努力工作,取得成绩。谚语的教育警策功用无处不在,学校、家庭、社会,凡有人类交际的地方,谚语都发挥着它的功能。
三、谚语的文学描绘功能
谚语经过人民群众的耳口相传和文学巨匠的加工提炼,不仅内容充实,而且语言形式优美,许多谚语还源自文学名著或民间口头文学,所以具有很高的文学描绘功用。英语谚语:
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此谚出自雪莱的《西风颂》。这个设问句蕴含深刻、寓意巧妙,已被汉语借用。巴金就曾在其作品中引用此谚,展示人类的希望。
谚语能唱能吟,常见于诗词之中。宋朝强幼安《唐子西风录》中写到:“诗疏不可不阅,诗材最多,其载谚语,如:‘络纬鸣,懒妇惊’之类,尤宜入诗。”谚语本身就有诗意,又能引起诗人灵感,而且是现成的语句,所以很宜入诗。另外,诗中的佳言妙语被经常引用,也会转化为谚语。汉语中有一条常用的谚语:
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就出自唐代罗泌的《路史记》,此句在宋代诗词中就常被引用。
且同千里送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苏轼《以土物寄少游诗》)
千里鹅毛意不轻。(黄庭坚《谢陈适用惠纸诗》
来自诗词的谚语很多,这些谚语又会被诗人和作家引用,可见谚语的文学描绘功能是很强的。现举来自诗词的谚语:
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杜甫)
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李后主)
这些谚语都来自诗词,但使用时以作为群体的经验结晶。由于有诗词的背景,更易广泛流传,为人喜闻乐见。
诗和谚语的关系十分密切。在英国,从中世纪起就有诗人围绕谚语来写诗。有一位诗人写下了下面的诗:
So many heads,so many wits:nay,nay
We see many heads and no wits,some day.
有多少脑袋,就有多少智慧。
显然这位诗人对英语谚语:So many heads,so many wits.(有多少脑袋,就有多少智慧。)
所含的意思持否定态度。这种情况,中国也有,鲁迅对汉语谚语“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也提出过质疑。他认为“这乃是压迫者们的格言,教人要奉公,安分,不可不平尤其是不要管闲事;而被压迫者是不算数的”(《鲁迅全集》4卷,414页)。
从这些例子可以进一步看出,诗歌和谚语是互通的。使用谚语时,有时可以改而用之。使用谚语在考虑语言规范性的前提下,为了交际和表达思想的需要,可以创造性地使用。
四、谚语的社会实践功用
谚语的社会实践功用很广泛,从个人的座右铭到社会群体的交往,无不使用谚语,发挥其社会实践功用。现代社会商业经济发达,广告成为应用语言的媒介。广告语言不仅要求简短上口、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还要寓意深刻。因此谚语在这一领域有用武之地。其它领域谚语使用的功用大同小异,可以举一反三。另外,从司空见惯的谚语中引发新意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广告效果。例如一家日本航空公司为了强调头等舱膳食丰富,把谚语:
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
对一个人来说是肉,对另一个人来说是毒药。
改为:One man’s sushi is another man’s steak.
对一个人来说是寿司,对另一个人来说是牛排。
如果广告词中包含产品的名称,又借助谚语的韵律和知名度,那么一条谚语就会是一则给人深刻印象的广告,让人们记住其产品。我们来看看可口可乐公司设计的广告:
All roads lead by Coca-cola signs.(1929)
条条道路通到可口可乐招牌前。
这则广告显然是以谚语:
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道路通罗马)为基础的。
汉语谚语应用于广告时,也可加以改造。但改造的方法与英语不尽相同。例如活用谚语:
百闻不如一见。
于是产生的各种广告词:
百闻不如一尝。(健力宝饮料广告)
百闻不如一件。(羊绒衫广告)
百闻不如一键。(计算机广告)
在发挥谚语的社会实践功用时,可以适当改变谚语形式,灵活使用谚语。但谚语毕竟是约定成俗的固定句子,滥改会影响语言的规范性,所以应用谚语时一定要慎重。
参考文献:
[1]王德春.新惯用语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
[2]王勤.谚语邂逅语概论[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3]曾自立.英语谚语概说[M].北京:商务印刷馆,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