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谁的未来不是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谁的未来不是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事业――这块永远的伊甸园从来不乏热情执著、奋发向上的追慕者,那是多少莘莘学魂牵梦绕的地方!在新世纪第二个水暖花开的初春季节,北京电影学院的大门前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又迎来了繁忙的报考时刻。

作为亚洲惟一一所高等电影专业学府,北京电影学院已经走过了五十一年的风风雨雨,为中国乃至世界影坛培养出一大批倍受瞩目的人材。时至今日,它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电影人材的摇篮”。而在电影学院众多的专业之中,表演专业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从张丰毅和谢园,到许晴和蒋雯丽,直至黄磊和赵薇,无一例外都是从这里升起的闪亮之星!也难怪尽管在当今的中国,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学院和北京广播学院以及形形的各种公办或私营的电影院校,都设有培养了许多著名演员的表演专业,然而,大多数有志于从事电影演员职业的年轻人,还是把北京电影学院视为实现自己“明星梦”的最佳途径。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事业――这块永远的伊甸园从来不乏热情执著、奋发向上的追慕者,那是多少莘莘学子魂牵梦绕的地方!在新世纪第二个水暖花开的初春季节,北京电影学院的大门前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又迎来了繁忙的报考时刻。

第一章报名

时间:2002年3月5日至9日

地点:北京电影学院报名处

近年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的专业考试时间总是同类院校中最早的一个。古人云:“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它的招生情况可以窥见当年考生的整体水平。

由于今年取消了分考场,所以在五天的报名时间中,北京电影学院校园里人山人海,到处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赶来报考的少男少女。他们或三五成群结伴同行;或在父母的陪同下,拎着大包小包行李;或单枪匹马直奔目标。他们都怀揣着美好的愿望和一颗激动不安的心,等待着命运不期的安排。

当然,在学院所设的各个专业(诸如导演系、摄影学院、美术系等等)的报名点,最热闹的是表演学院。每天清晨,天刚刚亮,这里的报名处便有考生自觉地排起了队伍。在高峰时间,等待的人群如同一条蜿蜒的长龙横穿校园的东西,年轻而漂亮的男孩和女孩们形成了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线。学院周围的大小宾馆、招待所都是人满为患。有位家长带着孩子来京找住处找不着,竟在报名的同时兼顾“副业”,逢人便问:就近饭店还有几何?放言道:“不管是500元一天,还是800元一天,都住!”

据相关人士介绍,今年共有4192人报名参加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的考试,又创下了历史新高。为什么想当演员的年轻人一年高过一年?他们的心里都在想些什么?他们未来的命运又将如何呢?为此,在茫茫人海中,笔者选择了六位考生,一路跟踪他们的考试过程。

幸福时光

梁佩兰是一个漂亮的北京女孩,既文雅娴淑,又不失青春的朝气。她17岁,身高1.67米,体重50公斤,性格开朗,为人坦诚,处处显露出一种养尊处优的自信与自豪。

梁佩兰出生在二炮的一个军人之家。绿色的军营、严谨的作风,部队大院的生活使她从小生得“根红苗正”,显得与众不同。作为家里的“掌上明珠”,父母也给予她更多的呵护和关爱。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梁佩兰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还是学校的文艺骨干。朗诵、舞蹈、表演,她样样在行。很自然地,梁佩兰萌发了从艺的念头,当她把这一想法告诉父母时,没想到父母早已看出她的心思。他们对佩兰说:“这是我们意料之中的事,有梦想就要去追求,我们尊重你的选择。”

更令梁佩兰意想不到的是,妈妈拿出了一个大大的文件夹,打开一看,她不由得惊呆了。里面装满了各种剪报,而每一篇剪报报道的都是明星的从艺经历,以及他们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历程。

一股暖流涌上了梁佩兰的心房。翻看着各种剪报,她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任何人都不可能随随便便获得成功。梁佩兰意识到,她这次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将成为自己平坦的人生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她向父母表示,自己已做好了经受挫折的准备。

一个都不能少

张艺谋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成功地塑造了魏敏芝和张会科这样的乡下娃,而刘波就是他们的“生活版”――爆炸式的“天然”发型、黑黑的棉布鞋,言语间的耿直,无不透着未经俗化的质朴。而刘波恰巧最喜爱的影片就是《一个都不能少》,他看过不下十遍。

刘波,19岁,身高1.75米,体重70公斤,出生并成长在河南省永城市太丘乡张牌坊村,家里以农耕为主,颇为清贫。在他的印象中,过去家里只有在除夕夜才能吃上一顿白面做的馒头,穿上新衣服,所以孩子们都盼着过年。现在的生活好过了许多,但勤俭、朴素,仍是刘波的习惯。

像刘波这样一个从乡下来的孩子怎么也会想起报考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业呢?他自小喜爱看电影,张牌坊村里有一种习俗,虽然没有一家电影院,但每逢乡亲们的红白喜事,都会请来专业放映队放两场电影。在那里,电影是乡亲们惟一的娱乐方式,所以只要和电影沾边的人,都受到人们的羡慕和尊敬。从小在刘波的心里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到北京电影学院来学电影。

为了进京赶考,姐姐拿出了一部分嫁妆钱,父母又从左邻右舍七拼八凑出2000元路费和报名费,把刘波送上了远行的汽车。经过一路的辗转和颠簸,风尘扑扑的刘波终于到达了北京。在电影学院附近的一家招待所中,刘波每天的房费是25元。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他报名参加了一个强化培训班,学费一天300元!由于还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刘波只上了一天的培训班。可这仅仅一天的培训班,对于竞争激烈、强手如云的专业考试又能有多大的帮助呢?刘波明白一切都得靠自己!

“侠女”闯天关

郑雪秋,18岁,身高1.63米,体重49公斤,来自重庆酉阳县一个商人之家。郑雪秋是一个苗族姑娘。她长得很像赵薇――一对流转顾盼的双眸、宽宽的前额、甜甜的微笑,难怪她在当地小有名气。她不仅是思美服装品牌的代言人,还当选了“黔江地区形象小姐”。

论性格,郑雪秋就更像是赵薇在《侠女闯天关》中扮演的“侠女”了。就在去年春天,还在上高二的郑雪秋趁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带着自己的六万元压岁钱和零花钱,偷偷溜出了家门,坐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因为她想报考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业的想法遭到家人的反对,迫于无奈才出此下策。临行前,她给父母留下一张字条:“如果没有考上电影学院,我决不与你们联系。”

当飞机降落到首都北京后,郑雪秋激动的不能自已,来到北京电影学院后,她发现有一处教室正在招生。于是二话不说,报名考试,并轻松地拿到了入学通知书。郑雪秋兴奋极了,立即向父母报告喜讯。可她万万没有想到,她匆忙报考的是电影学院下属的一种进修性质的艺术学校。当她得知实情后,便愤然不辞而别,回到酉阳县,重新走入那久违的高中二年级课堂。

这就是郑雪秋,一个敢作敢为、敢闯敢干的苗家女。今年,她又一次踏上了北京的土地,真正参加北京电影学院的考试,不能再像以往那般鲁莽行事了。

你是我的惟一

在报考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的考生中,几乎99%的考生都是因为从小经常参加文艺活动而最终做出报考的决定,但是何琨恰恰是那另外的1%!他报考的初衷并非为了艺术,而是有着不得已的“苦衷”。

何琨,安徽蚌埠人,20岁,身高1.74米,体 重72公斤。在众人的眼里,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除了喜好模仿他人之外,并没有什么惊人的艺术天赋。在老家,何琨按部就班地从小学读到了中学。由于学习成绩并不突出,自觉考大学无望的他选择上职业高中,毕业后接替父亲进入当地的一家啤酒加工厂,算是自食其力了。

工作没多久,何琨便厌倦了整天面对单调的流水生产线,而每月仅几张的百元大钞更是满足不了他的开销。何琨很苦恼,决定用知识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是,求学之路又谈何容易,丢弃书本多年,要想另起炉灶,胜算能有几成?

闲暇里,何琨最喜爱看美国著名影星布鲁斯・威利斯的电影,认为中国影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这样富有魅力的男影星。于是一个念头从他脑间闪过:我难道就不能成为中国的布鲁斯・威利斯?父母对他的这种想法感到颇为荒唐,但何琨最终做通了他们的工作,出去试试!

何琨从此辞掉工作,走上了求艺之路,并一根筋似地认准了北京电影学院,可接连两年的铩羽而归,又让他心生畏惧,感慨人生的坎坷。今次刘郎三度重来,阿里巴巴之门终会打开吗?

苏菲的选择

在今年的考生中,有八位外籍人士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学院。虽然他们在数千人的考生中只是凤毛鳞角,但由于其特殊的身份,还是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目光。

来自加拿大的华侨袁念丛,不愿说出她的年龄,她身高1.68米,体重45公斤,英文名字:Sophy(苏菲)。乍一看,她和一般的中国人没什么两样,加上一口标准的国语,谁都不会识破她的“底细”。两年前,一位朋友从台湾给袁念丛带来两部录像带――《还珠格格》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看完后,她很感兴趣,像许多“还珠”迷一样开始打听起有关“小燕子”赵薇的一切情况,并在此过程中生平第一次听说了北京电影学院。

袁念丛祖籍扬州,出生在台湾,小学未毕业便移民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六年后又定居加拿大的蒙特利尔。2001年夏,袁念丛在父亲的陪同下第一次踏上了向往已久的祖国的热土,来到北京电影学院,详细了解了招生情况。

北京之行虽然短暂,但袁念丛却开始为自己的“明星梦”担心起来:年龄略大、没有受过表演训练、对电影所知甚少……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她。但在认真分析了形势后,她又确定了自己所独有的优势:阅历丰富、精通四国语言以及对梦想的执著追求……

路是人走出来的。袁念丛告诫自己放下包袱,放手一搏。

霸王别姬

在众多考生中,参加过影视剧拍摄的也大有人在,王斌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刚刚公映的国产大片《黄埔军人》中扮演了身边的警卫官于计时。

王斌,辽宁人,21岁,身高1.78米,体重70公斤。之所以“触电”,还得益于他的那身功夫。11岁时,他便告别父母,从家乡辽宁沈阳市来到上海戏曲学校就读。六年寒窗,衣带渐宽,然后他轻轻松松地成为上海京剧院的一员。那是一个人材济济的地方,但是王斌还是凭着自身的才华和过硬的本领,与他人合作编、导、演了一部歌舞剧《灵感之路》,于1999年在上海的兰心大剧院上演,引起了一定反响,当时《新民晚报》也曾对此给予了报道。

艺术总是相通的。当王斌看过京剧电影《武生泰斗》和《野猪林》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开始着迷于光和影所创造出的银幕世界。开始时,他为一些电影和电视中的主人公做替身。后来,他的表演天赋被导演发现,由此逐渐在影视剧中扮演起角色。

通过一些实践,王斌发现自己欠缺影视表演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巧,便萌发了去正规影视院校读书的念头。于是,他辞了职,在2001年春天来到北京,旁听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业的课程。当学院2000级表演高职班进行专场演出时,王斌出演了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舞台剧《霸王别姬》。开场时,他那一连串干净利落的跟头让全场的师生为之叫好。同时,这也增强了王斌考学的信心。

第二章初试

时间:2002年3月10日至15日

地点:北京电影学院小品室

紧张的考试拉开了帷幕。初试的六天里,表导楼前总围集着黑鸦鸦一片人群,七八个2001级表演学院高职班的学生作为此次考场的工作者,始终一字排开,严阵以待。考生们各怀心事,等待念自己的考号。有的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依旧与他人谈笑风生;有的则神情严肃,与同行的朋友窃窃私语;有的则临阵磨枪,通过手机接受“遥控指导”;有的干脆闭目养神,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嘛。家长则盼着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出色的发挥,排队、买水、填表,这些本该由考生自己完成的事没想到全由家长承包。“怎么办呢,就这一个孩子。”看来家长倒是无怨无悔。有一位考生即将迈入考场,可是家长仍不放心,又是递水,又是递证,直至工作人员将其拦在了警戒线外。

初试的内容很简单,包括两大部分:

(1)先由考生朗诵一篇事先准备好的诗歌、散文或寓言(每人限五分钟以内),以此考察考生的音色、音质、音强度。由于考生来自四面八方,老师还要根据考生的特殊情况加试正音练习,也就是经过老师的示范后,考生能否把自己的口音改正成普通话。毕竟,当一名演员的前提,就是必须说好普通话。如果考生只能说自己听得懂的方言,难以纠正过来,那么就很难过初试这一关。

(2)由老师出题目,给特定环境,由众考生即兴构思并当场表演。小品要表现出一定的思想内容、事件和情节,由此看出考生捕捉生活的能力。

第一次亲密接触

初试时,梁佩兰的心态比较松弛,所以进行的也很顺利。她先朗诵了一篇散文,在随后的集体小品《快乐的星期天》中扮演了一个高中生,故事的情节是:在星期天去公园的路上,遇到一处为孤儿募捐的活动,于是便将自己准备去公园游玩的钱捐给了慈善事业。这两项对于梁佩兰来说轻而易举,在小学她便获得过北京市小黄帽演讲比赛的一等奖;初中时,她是学校舞蹈队的成员;高中后,她又成为学校话剧社团的主力成员,演出过话剧《雷雨》片断,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夸奖和赞赏。为了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梁佩兰又找专门的老师系统地学习起声乐、舞蹈和朗诵。去年暑期,她又报名上了中央戏剧学院开办的为期一个月的表演培训班。经过学习,她发现自己对表演艺术接触的越多,就愈发的热爱。这些艺术上的努力,今日正好派上用场!

不过,梁佩兰在报考电影学院的同时还报考了其它院校,前两天她在北京广播学院的表演专业考试中初试即遭淘汰,这让她多少有些为自己能否进入电影学院的复试而紧张起来。

永不瞑目

刘波参加初试时正值感冒,他从《故事会》中找出的一段连题目都没有的幽默故事刚朗诵了个头,就被老师无情地打断。在做集体小品时,刘波提议表演欢庆申奥成功的时刻,但其他考生却偏向于表演欢庆中国男足打入世界杯的时刻。由于刘波是从农村来的,便遭到其他考生的排挤,不仅没有采纳他的决定,还在整个表演过程中不分派给他一句台词。从头至尾,刘波都很生气。

出了考场,刘波显得很沮丧。一方面遗憾自己因感冒而影响了发挥,另一方面又气愤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他觉得自己能来京考试实属不易,为了理想,他只身奔波各地学习声乐、舞蹈和小品。多少次,他为了凑足学费而忍饥挨饿、露宿街头;多少次,他因不被理解而遭到责难和非议;多少次,他都想大喊一声:“停!”,好让一切都恢复平静。

当刘波义无返顾地迈出了这一步时,换来的竟是这种结果?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复试上,也许自己的歌喉和舞艺能挽回一些不利的局面。

说出你的秘密

这是郑雪秋第一次走进梦想过无数次的北京电影学院的考场,心中不免有些紧张。第一关朗诵散文《以心换心》并非她的强项,好在老师始终微笑的脸颊让她很快进入了状态。集体小品《意外之财》由郑雪秋构思并置景,所以演起来得心应手。为了突出自己的表演才能,漂亮的郑雪秋将自己打扮成一个乞丐,偶然拾到一个钱包,不料却引来纷争,显示了较强的可塑性。

郑雪秋神情愉悦地出了考场,她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一些家长夸奖这闺女生得水灵,但她却付之一笑,戏称自己一度“面无人样”。原来,在她14岁那年,缺乏生活经验的郑雪秋在高压锅未取下“小帽子”的情况下,强行将它打开,结果巨大的爆发力喷了她一脸的米粒子。家人惊惶失措,立即将她送往医院,却遭数家医院的拒收,最后只有一家小医院勉强将其收下。奇迹发生了,原本认为“无可救药”的脸在经过半年的治疗后,不仅完好无损,而且比先前更加光鲜艳泽。

也正是这段经历,使郑雪秋意识到这张脸可能就是她日后吃饭的本钱。

爱你没商量

何琨在进入考场前,心理有些忐忑不安,这已是他“三进宫”了。较之第一年的轻松随意,第二年的满怀信心,这第三年的心情要复杂了许多。莫非真的应验了古人的箴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来不及多想,何琨走进了考场。首先,他朗诵的是话剧《屈原》中的片断《雷电颂》,但当激情刚被调动起来,就被老师打住。接下来,他这组抽到的集体小品题目是《野外郊游》,他们商量决定表演一群中学生在野外郊游时发现了地雷的故事。由于准备仓促,上场后考生们乱成了一锅粥。何琨原本很有戏的一个角色――担任发现地雷并引导同学撤离的班长,硬是被其他考生抢得无从发挥。

主考老师及时喊了暂停,问他们都演了一些什么,原来老师也未看个明白。何琨出了考场后,心神不定,觉得压力很大,自感进入复试希望渺茫,不顾众人的反对,临阵脱逃,不考了!

美丽人生

袁念丛的初试被很巧合的与另几位外籍考生分在了一起。她朗诵的是由电影学院一位老师创作的诗歌《我是中国人》,集体小品做的是一群留学生聚会开派对的《快乐的周末》。对于自己的朗诵,袁念丛还比较满意,但由于做小品时有些考生不配合,她感到较吃力。

总体而言,袁念丛认为自己还是很有希望进入复试的,这毕竟对她来说是a piece of cake(小菜一盘)。在阿根廷时,她曾获得“华裔小姐”竞赛“最甜美小姐”封号,后又代表祖国参加当地“移民节”的选美比赛。面对十几个国家选派的小姐,袁念丛通过才艺表演和机智问答,展现出良好的素质和出众的才华,并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为此,她成为那一年“移民节”花车游行队伍中的“皇后”。

生旦净末

王斌对于自己的初试信心十足。他首先朗诵了电影《郑成功》中的台词片断,接着参与构思了集体小品《意外惊喜》,并在其中饰演一个无业游民,无意间捡到一个钱包,大喜过望……

由于学过六年的京剧艺术,因此王斌属于那种表现型的考生,紧张的考试气氛反而能激发他的表演欲望。在上海戏曲学校读书时,王斌就经常登台表演,扮演过一个又一个的戏曲人物,从武松到石秀,从《秦琼叫阵》到《一箭仇》。他经常在学校举行的各种技艺比赛中获奖,甚至代表学校参加了上海市的京剧邀请赛,获得表演奖。

虽然学戏的经历为王斌转行到影视表演省了不少劲,但他认为这其中也有不小的差别。因此他特意琢磨了一些由戏曲改行成影视演员的表演技巧,以丰富自己的经验。

看 榜

时间:2002年3月16日

地点:北京电影学院表导楼前

当时钟刚刚敲过12下,便有些性急的考生按耐不住了,三三两两地来到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园。不一会儿,人头攒动,考生与家长焦急地等待复试榜的贴出。

2点30分,榜单终于贴了出来,密密麻麻布满了数个墙面。尽管院方已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看榜的人群还是如潮水般涌来。看榜的考生有的紧捂双唇,有的悄悄瞥上一眼,有的干脆派家长上阵。上榜者自然眉开眼笑,信心大增;落榜者稀声无语,或与家长默默地走出人群,或仍在校园里观望、徘徊。

据统计,共有2096人进入了复试,梁佩兰、何琨、郑雪秋、王斌和袁念丛都榜上有名。其中,由于何琨已提前离京,故自动放弃下一轮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