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建构主义指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建构主义指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所倡导的是将学校中的数学放归到社会中、放归到生活中、放归到学生的活动与实践中。本文针对建构主义指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促进新课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构主义;课堂教学

一、建构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新课程中"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思考与交流能力为目标,在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倡导"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种"问题解决"的模式,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引导和指导作用,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探索、发现、创新的环境和机会,而且要引领学生自主探索、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反思交流不同学生的探求思路和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建构问题解决的数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尝试以下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是整个数学课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应伴随着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围绕"解决问题"所提出的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数学教学活动焕发生活的活力!

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的互动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的体验必须与学生的体验相一致,才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然后通过双方的互动和交流掌握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虽然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的有效互动。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师道尊严的长期影响,我国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以领导者、主宰者的面貌示人,居高临下地指挥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也总是一被领导者的面貌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诚惶诚恐、规规矩矩,被动得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习,其结果是效率低下。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场所。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互动的有效性呢?

(1)课堂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的。

(2)给孩子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3)充分利用学生的问题资源。

(4)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互动,是一种想法的交流,思维的碰撞,经验的提升,情感的沟通。有效的互动,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于教师的教学智慧,在于教师的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

三、允许学生建构对知识的不同理解

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进一步说,是促进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此,可以通过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材料和弹性的教学目标,让不同的学生建构起对知识的不同理解,进而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逐步建构的,让学生在不同阶段构建对知识的不同理解,也是尊重学生差异的表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学生在遇到新概念时,总是先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如果获得成功,就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同化不成功,则会调节已有认知结构或重新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以顺应新概念,从而达到平衡。这一理论可以作为不同阶段建构对知识的不同理解的理论基础。

课堂教学中,应当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和落实尊重个体差异的理念,这样的教学设计十分重视学生的初始概念、观点,同时,也允许不同的学生建构对知识的不同理解。

四、加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教育改革中对"人的关注,是促成教师专业发展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正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得到确认,教师的工作作为重要的专业和职业得到确认,教师发展的意义和可能得到确认。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师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改所倡导的科学的发展观即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有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更应具备专业化发展的探索欲望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

2、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是研究性学习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主体精神,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素质,更离不开教师的教研意识,而研究性学习正是一种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有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可极大地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实现教师潜能的开发,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3、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教育行动研究就是一种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的良好方法。

此外,教师还应参与教本课程的开发,这不仅可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更可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以培养教师的集体主义和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己成为新课改形式下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在培养目标上非常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从具体的课程与教学模式来看,学习方式的转变对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具体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对这样的学习方式进行正本清源,对其要有清醒、全面的认识。在实践中,既要注重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功能和价值,又要防止将其绝对化,只有这样,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在实践中得以完善,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周先进,赵风雨,简析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对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辽宁教育研究,2004,06

[2]刘忠东,建构主义的发展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数学通报,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