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银联策动联盟围堵中移动支付标准不统一恐两败俱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银联策动联盟围堵中移动支付标准不统一恐两败俱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扩大自身的优势,反击中国移动的介入,银联牵头成立了产业联盟。这种一攻一防的行动,将两大巨头之间的竞争暴露无遗。

面对凶猛而至的中移动,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众企业迅速拧成了一股绳。

日前,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及部分手机制造商共同成立了“移动支付产业联盟”。首批加入产业联盟的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18家全国及区域性银行,移动通信运营商则有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代表性的手机制造商有诺基亚、联想,还有多家智能卡及安全芯片厂商等相关机构。

作为移动支付产业联盟的组织者,中国银联有关负责人表示,移动支付产业联盟提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将不断吸纳各类社会第三方共同发展,壮大移动电子商务商圈。有关专家指出,产业联盟的开放性是相对的,联合中电信、中联通后却单单撇开中移动,表明了银联想拒绝对方,自己做产业主导者的“野心”。

至此,以银联为首的移动支付产业联盟和已经深耕该市场多年的中国移动,形成了移动支付市场的两大阵营,也摆开了多对一的大竞争态势。但业内专家表示,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均拥有自己的标准,移动支付亟待统一标准,以促进行业合力发展。

成立联盟

据预测,201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1.47亿,同比增长率将达到36.1%。为此,多家咨询公司的报告都将今年定义为“移动支付产业井喷前夜”。作为国内最早开始移动支付业务试点的运营商,中移动拥有5.2亿以上的用户规模,其董事长兼CEO王建宙希望可以通过手机载体,打造一个完整的手机支付产业,完成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布局。

与中移动相比,中国银联从事移动支付的资本也不遑多让。银联作为国内唯一的全国性银行卡联合组织,不仅对市场规则和发展趋势有深刻的了解,而且手握国内最庞大的银行卡受理网络,优势可谓得天独厚。

对此,易观国际分析师王留生指出,移动和银联均属于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由于双方各有优势,都想要彼此绕开各成体系获得主导权,它们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

在中国移动和银联酣战的同时,还有一支第三方力量在虎视眈眈,其中包括支付宝、易宝支付和财付通等公司。作为有庞大用户基础的运营商与银行显然不愿意看着这块巨大的蛋糕被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占有,结盟便成为一种很好的策略选择。

今年3月,王建宙以398亿元人民币巨资认购浦东发展银行20%股权,成为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这顿时激发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大运营商的兴趣,二者也加快了拓展移动支付业务的脚步,与金融、保险机构合作,打破了运营商与银行联盟之前各自为战的僵持局面。

随着3G技术的深入应用,手机的通信、上网、交易和支付功能逐渐得到展现,加速了金融支付行业和通信服务行业的交叉融合。然而,各方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交织,面对中移动的强势,有相同利害关系的企业极有可能抱成一团,并肩应对共同的竞争对手。

5月12日,中国银联联合各方共同成立移动支付产业联盟,希望通过整合各方力量,共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支付标准规范和业务模式。中国银联方面表示,移动支付产业联盟的成立,将打通支付、通信、芯片、智能卡、电子等不同行业间的壁垒,共建一个相互沟通、紧密协作的平台。分析人士认为,这是银联宣布在南方六省大规模推广手机支付之后,再一次与中移动争夺产业领导权的行动。

对于中国移动而言,获得话语权显得极为重要,而中国银联主导的联盟的成立,无疑触动了王建宙的“奶酪”,未来双方在支付结算和受理终端领域的竞争也难以避免。

相互依存

按照支付地点远近,支付技术包括无线射频(RFID)近距离支付和手机端远程支付两种方式。当前谈及的移动支付主要是指前者,这也是业内公认最有可能出现高速增长的应用领域。

王留生告诉本刊记者,在近距离支付方面,移动运营商具有明显优势。他认为,移动运营商可以直达手机用户,可以依赖其网点进行推广和宣传。而银联的资料显示,其手机支付可关联10张银行卡,并囊括了包括大额支付在内的所有银行网银功能,安全性较高。并且,银联不存在运营商存在的金融资质问题,使用银联的手机支付系统没有大额支付和小额支付的限制。

但是有业内专家表示,从我国国情来看,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或是以银行为主体单独经营都存在很大的困难。专家们指出,中国移动等运营商不具有金融牌照,只有小额支付权限,即使与银行合作可解决这一难题,也仍然存在无法实现跨行移动支付、各个银行有不同接口标准的弊端,会造成运营商成本的上升。

当然,银联自身也存在不少弱点,最明显之处是它不能发行带有支付功能的银行卡,必须借助商业银行发卡,通信技术上也必须与运营商合作。而银联的现有技术牵涉到要对全国241万台存量POS终端进行升级改造,这笔费用非常高昂,银联若不携手商业银行和运营商,这些工作无法独立完成。

易观高级分析师曹飞认为,第三方支付、银行和运营商之间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现在还远没到争抢市场份额的阶段,因为运营商主要发展近端支付,银行主要通过手机银行提高自有客户的黏性,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优势在于远程支付。可见,建立共赢的商业模式,对于商户、服务提供商和消费者具有更重要的价值。

从移动支付产业联盟成立,中国移动入股浦发,中国联通与中国银行合作等事可以看出,异业合作正在成为移动支付一种主流的表现形态。支付宝无线业务负责人诸寅嘉解释说,“移动支付市场的前期培育成本相当高昂,并非一家公司就能够主导的。”各个业态相互取长补短就不足为怪了。

标准之争

除了市场竞争,技术标准之争也不可小视。

中移动采用技术的信号频率是214GHz,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银联采用的手机支付技术信号频率是13.56MHz,产业链上的其他公司也各自遵循不同标准。无疑,在标准尚未统一的前提下,谁的业务模式在市场上占得先机,谁就有可能以自己的模式一统江湖。

然而,这些技术都存在自身的缺陷,都要进行升级改造,需要更换POS终端或者升级SIM卡等硬件。银联自身资本金只有十几亿元,而250万合存量POS终端的改造升级所需金额超出了银联承受范围。银联的难题让移动暗自高兴,王建宙希望通过布置自己2.4GH濒率的支付环境,争取成为事实标准。

但是银联也不是省油的灯。目前,无论是传统的现金、银行卡支付手段还是新兴的网络支付,均以银行结算标准使用。光大银行电子银行产品设计处处长陈红薇对本刊记者表示:“对银行来说,按照相关规定,银行发卡必须遵循银联的标准。”

现在,多个解决方案形成的不同标准不但使消费者产生了困惑,也让产业链上的公司无所适从。业内人士指出,移动支付之所以没有推广开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技术标准不统一,利益各方的冲突以及对标准的掌控愿望,将会掣肘移动支付的发展提速。

由于某些技术需要用户更换特制手机,这大大降低了移动支付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多种技术标准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应用和产业发展,更存在基础设施资源的浪费。”电信专家侯自强如是说。

政府方面显然已意识到了建立一个可操作的标准制度的重要性。国家金卡办主任、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张琪就表示,未来中国一定要有统一的标准,“我们的产业无法应对多种标准需求,产业太分散,不可能形成规模与合力,需要开放和兼容”。

据张琪透露,移动支付标准工作组目前正在开展相关标准的制订工作,将加强标准体系研院,建立复合型验证和测试平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