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金玉其外“蜜汁”其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玉其外“蜜汁”其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众所周知,小学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习惯和众多学习思维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这个关键阶段的“引路人”作用就显得极为重要。对于小学生所处的身体和智力发育的特殊时期,教师要做到:提兴趣,甘之如饴自探求;养内涵,腹有诗书气自华;创思维,角度多维拓眼界;广积淀,厚积薄发促养成。通过小学语文课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童年时期就得以培养,为学生日后的升华夯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4-0096-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笔者认为语文素养不仅体现出学生语文学习的功底,更与学生的道德修养息息相关。小学阶段正是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程讲授中,应将升华学生语文素养作为课程目标的重点。

一、提兴趣,甘之如饴自探求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样的,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亦是如此,与其向学生讲授较多的具体知识,不如通过语文课堂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的巨大推动作用会驱使学生朝着语文素养提升的方向大步迈进,学生在此过程尽情品尝语文的甜美果实,甜美果实又会激励学生孜孜以求,如此反复,良性循环。教师在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方面,充当着“引路人”的作用。

例如,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0课《走马灯的奥秘》的一课中,教师在讲述这篇文章时,可以把该文作为提高学生兴趣的范文来向学生讲述。因为文章的主人公正是我国杰出的桥梁设计专家茅以升,文章讲述的茅以升刚好和学习这篇文章的小学生是同龄人。同龄人之间有共同的语言,因此,学生更容易走进主人公的世界。教师在讲述这篇文章时,可以找出走马灯的实物来让学生观看,并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小学生正处于乐于探求、对一切新奇事物都充满好奇的特殊成长阶段,在语文课堂中看到书中讲述的走马灯实物必然迫切地想探个究竟。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必然得以提升。与此同时,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与传统课程讲授比大为增强,学生在初步探求科学知识的同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迅速上升。

又如,为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习得写作素材,笔者把朋友送的只有杨梅大小而且连在一起的荔枝带到课堂上,发给每人两粒。学生上完体育课走进教室,看到每张桌子上都有荔枝,张张小脸充满疑惑,笔者问:“这是什么水果?”这时,教室里炸开了锅,一些学生说是荔枝,一些学生说不是荔枝。于是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他们争得小脸通红时,笔者告诉他们这是荔枝,是朋友的家人粗心喷错农药“造就”的特别的荔枝,学生恍然大悟,深有所思。这节课不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让学生懂得了粗心会造成恶果,更让学生知道了语文课堂同样有未知领域等待探求。

在教师的谆谆“诱”导下,小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必然与日俱增。教师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中起着“领路人”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尝到了语文学习的甜头。“领悟靠个人”,学生日后的“修为”究竟如何还得看学生的探究深度。

二、养内涵,腹有诗书气自华

小学语文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初步形成语文素养,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内涵。良好内涵的养成除需要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汲取营养外,更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外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尽情徜徉。学生在博览古今中外各种书籍的同时,也在和这些高雅的前辈进行着沟通和交流。在饱读这些诗书著作后,小学生必然深受书中古代优秀思想的影响,由内而外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鉴于此,教师要在小学生特殊的成长阶段里,在课程讲述中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总结书中优秀文化精髓的同时使自己的内涵修养得到提升。

例如,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5课《江雪》,该五言绝句用短短20字将一个失意落寞的老人形象描写得活灵活现,情景描写得十分细致,让读者叹为观止,不禁拍手称赞。这么简练的语言,这么到位的描写,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字功底是极难驾驭的。读完这首诗,一幅寒冷清幽之景便浮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置身于柳宗元笔下的寒江之上,与孤独垂钓的老人进行穿越世纪的对话。通过对话,学生仿佛明白了老人独钓寒江的苦衷,也对老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而心生敬佩之情。在同老人的对话并同情老人之时,学生的语文内涵和修养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教师在讲述该文章时,可以使学生逐步融入到作者描写的意境之中,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想作者之所想,忧作者之所忧,在所想和所忧之中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学生在所思、所感、所想之后,逐步受到作者艺术气息的影响,在学术方面会有所建树,同时也会被刚正不阿、凛然正气所熏陶,这对小学生形成健全的性格大有帮助。

三、创思维,角度多维拓眼界

语文素养不仅包括语言表达和语言应用,同时也包括语文思维。语文思维是一种全面的、多元的思维。世界是多元的,同样事物的答案有时就有多个。语文学习主张培养学生全面的发散性思维,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创造性思维。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通过案例讲述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改变以单一视角去看待问题的不成熟阶段,使其逐步学会以多维视角去综合考虑问题。角度变换的过程同样也是学生日渐成熟的过程,学生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世界的同时,眼界势必愈见宽阔。

例如,在教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1课《阿凡提的故事》时,教师可以将本文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经典案例对学生进行讲述。文中的店主对外来商人索要上百银元的敲诈,乍一听仿佛也颇有几分道理,让人无可辩驳。然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并不都像在做数学题,答案只有一个。世界的多元性决定了事物答案的不唯一性,也决定了在解决问题时视野的多维性。阿凡提在替商人辩诉的过程中,并没有采用过于激动的行为和对手抗争,而是用类比法,将计就计,最终使对手自己把自己的荒谬理论。

阿凡提确实有过人的智慧,在这次辩诉中,他并没有因过于气愤而丧失理智,而是应用创造性思维,以常人难以想到的视角去分析问题。最终,他以超凡的智慧将对手驳斥得体无完肤。类似这样文章的学习会使学生眼界更开阔,思维更具开放性。

四、广积淀,厚积薄发促养成

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升华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不经过长时期的积聚和沉淀是难以做到的。语文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艺术,语文素养的养成需要生活的点滴积累。教师在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塑造和提升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是小学生真正的领路人和风向标。

例如,学生在学习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早发白帝城》一诗时,需在对文章创作背景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内容。例如,文章中末尾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轻”字用得极好,不仅表达出小船在江上漂流之轻快、轻便,更表达出作者遇赦免的轻松快乐之情,融写景比兴为一体,可谓是绝妙至极。学生如能坚持不懈地积累好类似的语文素材,并在积累中不断消化和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将所积累的知识和素材为我所用,就会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因此,教师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初始阶段,就应该使学生树立语文学习长期性和积累性的意识,并在教学的点点滴滴中逐步渗透这种意识,最终使学生养成语文学习时广泛积累的学习习惯。只有平常日积月累的文化积淀,才有日后一飞冲天的奇迹。

语文教师在注重“金玉其外”的课堂形式的同时,必须力争做到“蜜汁其中”,让学生在多彩的课堂形式与丰富的课堂内容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提兴趣、养内涵、创思维、广积淀等多项举措并重,就能切实将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陆光萍.如何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新课程学习, 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