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简析元杂剧的思想性及音乐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简析元杂剧的思想性及音乐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271年,元代建都于大都。蒙古人开始了对中原大地的统治。和历代是汉族统治政权一样,元代的各种政治、经济等社会矛盾依然十分尖锐,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十分敏感的民族矛盾。正是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决定了社会的变化,统治者的变化和政权的变化。但这种政权的性质并未发生根本的改变。从北宋开始,城市经济得到了发展,城市在中国有了实质性的发展,也可以说这是资本主义最早在中国的萌芽。到了元代,这种发展达到了一个顶峰。随着城市的空前繁荣,城市文化特别是音乐文化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市民也就是这种城市文化的主要接受对象。从音乐产生和发展的地域来看,如果说,中国在唐代以前的音乐主要是一种乡土文化和文人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的话,那么,唐代就是宫廷文化。而宋、元则进入了城市文化。随着商业的发展和人口的集中,演出的固定场所被确立等等,这一切为音乐表演,特别是戏剧表演提供了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条件。杂剧和南戏在北宋的兴起以及在元代的发展直至顶峰,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这一点。

可以说,唐代丰繁的艺术形态的巨大发展为杂剧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如歌曲的创新发展、音乐结构的庞大复杂化、器乐音乐的丰富发展、说唱音乐和许多表演性的歌舞等艺术形式的出现,这一切在杂剧及南戏中均有所体现。作为一种高级艺术形式的杂剧,它是在综合了许多较小的艺术形式的基础上而产生的。在元代,除了杂剧及南戏外,小令、散曲以及一些说唱艺术也非常普遍,特别是散曲,它更近于似今天的艺术歌曲,尽管在内容上它更多地继承了中国历史上文人阶层的那种内心抒情独白、感慨的风格,然而它与杂剧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并对杂剧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任何历史时期,艺术作品的体裁、题材等总是与显示生活有着极为复杂的联系。当然,不同的艺术家、不同的世界观与艺术观也决定了表现形式与内容以及表现力的差异,这在杂剧中也同样存在。然而作为一种大型的戏剧艺术形式,杂剧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一种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反封建的思想情绪在杂剧这个特殊的领域中以特殊的方式表现了出来,并对未来的戏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城市人口的集中以及多种文化交流的频繁,艺术家比任何时期都要更多地将眼光投向人生和社会。他们准确地认识到社会的本质,并在戏剧中以生动、形象的手法表达出来,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与社会影响。关汉卿的《窦娥冤》作为元杂剧的代表作,就集中体现了这种特点。表现封建社会中中国妇女的苦难命运的作品是非常多的,但关汉卿在这里以极其成功的浪漫主义手法将一个充满现实矛盾的题材处理得十分戏剧化,它超越了作品中的那种因果报应、消沉哀怨的局限,体现出作者对封建社会的强烈愤怒及其智慧的反抗,并给中国艺术留下了一部传世珍品。而《西厢记》作为元杂剧的另一种风格的杰作同样也是中国戏剧艺术中的瑰宝。尽管王实甫也是从诸宫调的《西厢记》发展而来,然而他的极具艺术性的戏剧处理以及其华丽隽永的唱词风格对后来直至今日的中国戏剧起到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作为一个多重社会矛盾交错下的封建时代的文人,能创造出如此具有人文精神和个性自由、又是十分大众化的作品。正是一个奇迹。封建社会在精神领域中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反人性。而《西厢记》恰唱出了美好的人性之歌。当然,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这种赞美人性的作品相当多,然而具有如此积极意义的、大众化效果的却极其少见,这也是其流传社会的原因之一。

杂剧作家并不是作曲家。然而他们对于音乐的运用是成功的。杂剧的音乐来源主要是民族小调。现在看来。将这些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几乎遍及大江南北的民间曲调贯穿运用于整个戏剧中,听来也许觉得音乐风烙上有不统一之嫌,而这在当时正是一个创造。正是由于当时经济、城市的发展繁荣带来了各种文化的交流和成熟,杂剧的产生和发展才成为必然。

杂剧的音乐结构是曲牌体,而曲牌体是戏剧音乐发展的早期形式(尽管现在还有许多戏曲是曲牌体结构的),通过目前所能看到的塞些曲牌体的分析,在这些曲牌体之间实际上是有着多种联系的,有的是表现在调式音介上,有的是宫调上,有的则是旋律音列的特殊固定结构等等。也许戏剧家在原来的民族小调或其他的歌曲基础上做了适当的修改和周整,并尽量使之统一在全剧的音乐风格中,所以以在曲牌体中实则也带有一些板腔体的特点。另外在全剧的曲牌连缀(所谓“套数”)中还可发现一个曲牌多次间隔出现的情况。这些有点像欧洲音乐结构中的回旋曲,甚至还有双曲牌的间隔出现,并近似于双主题或多主题回旋曲结构。当然这是与杂剧的剧情发展需要有关的。戏剧中剧情的发展具有一定形式的布局安排。而音乐的布局必然是服从于剧情发展的。因而出现此类回旋曲结构的曲牌连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其中每个“套数”中所包含的曲牌数也是由剧情的发展所决定的。

中国自古以来。无论是在地域还是人种等方面,均有南北之说。同样在艺术形式几表现特点方面,也有类似观点。而作为北方艺术的杂剧,特别是在音乐方面就更具有这方面的一些特点。元杂剧的旋律基本上是七声音阶,“偏音”的运用十分灵活自由,尽管音阶并不是旋律表现的唯一因素,但这就很自然地形成一种刚劲有力、宽阔流畅的旋律风格。在杂剧中,重要出现的是清乐音阶,并且在调式上常用宫调、羽调和角调,而徵调式和商调式是少见的。杂剧的音乐相对南戏较硬,调式的对比较小。这些颇具北方特点的旋律与南方的南戏的旋律对比一下。就出现它们在调式音阶、旋律的个性等方面,具有十分大的差异性。今天看来,北昆剧的音乐有许多是受到员杂剧的强烈影响的。另外,说到唱腔。就不能不考虑到语言对唱腔的影响,而这种北方(接近于北京)语言对杂剧旋律的影响是明显的。它的旋律特点至今对一些北方戏曲音乐还有着影响,这在曲谱上可以发现。我们还可以从旋律的节拍和节奏上看出,杂剧的音乐速度是较慢、较宽松的。砸金音乐在节奏上的另一大特点是强弱的错位使用。即跨小节切分节奏的大量运用。这就是民间称之为的“底板”。这种底板的运用使节奏的律动更为生动灵活,打破了方整性节奏造成的一些局限,增强了音乐发展的动力和自由性。我们认为。这种底板的反复运用,除了以上的特点之外。它在本质上使音乐的进行按情绪的需要做抑扬顿挫。才,摧撤的处理,并使它具有了类似“散板化”的性质。中国音乐区别于西方音乐的一个极大特点就是“散板化”。正是这种“散板化”赋予音乐本身极大的韵味和表现力。

元杂剧包括的题材非常之多。古书称之为“杂剧十二种”。客观地说,杂剧在那种时期就已经发展到如此的成熟状态,这是中国艺术的伟大和光辉。反封建这个主题在中国艺术许多形式中出现,但是在中国音乐戏剧这个特殊的领域内发展得如此之高是少有的。中观民歌一直是反封建的主流,在历代文人的一些雅作中能见到一些处于个人情怀和个人化的反封建人格,如同时代的散曲、小令等等。散曲尽管在艺术上达到的成就很高,但在思想上几乎还是历史上发文人个人情感的延续,在思想上是历史的翻版。而杂剧在这一点上终于超越了这些,使这一切置于社会的面前,并唱出了人间的快乐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