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师职业道德现存问题与客观剖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调查发现少数教师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师德失范问题,如职业理想不坚定,工作求回报,奉献精神不足;少数教师抱守传统育人观,不能公正、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少数教师重智育轻德育,不能主动和学生及家长交流,育人意识不强;少数教师人际关系欠佳,缺乏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本文就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特有的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又称“教师道德”或者“师德”。随着自上而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活动的开展,组织师德培训、师德演讲、班主任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开展师德工作,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富有职业理想,坚守职业道德,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实践,铭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者,方能教书育人”的深刻道理,精心育人,锐意创新,为人师表,在工作中坚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有较高的职业修养和职业道德水平,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少数教师存在这样或那样师德失范的问题。本文就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一、少数教师职业理想不坚定,工作求回报,奉献精神不足。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少数教师对中国传统师德的认同度降低,在付出的同时过于追求物质回报,出现职业理想动摇、奉献精神不足的不良现象。调查显示,分别有31.89%、12.17%的学生认为有极个别老师偶尔或经常在学生面前将教师职业与社会其他职业进行对比,并流露出不满情绪。分别有21.35%和43.68%的教师非常同意和同意教师职业就是一种谋生的手段,8.73%和2.91%的教师不确定或不同意从事教育事业需要一定的奉献精神,高达52.42%的教师对媒体树立的“牺牲自己的家人、家庭,一心扑在事业上”的模范教师感觉不好,有12.62%的教师对“牺牲个人身体健康,带病坚守工作岗位”的模范教并不赞同。
面对新时期市场经济的滚滚大潮,能否抵得住各种诱惑、坚守职业信念,是衡量一个教师是不是合格人民教师的重要标准。要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就要坚守职业信念,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终身从事于教育事业。
二、少数教师抱守传统育人观,不能公正、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职业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教育上的体现,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重要准则。教师要摒弃以成绩优劣作为评判学生唯一标准的错误做法,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调查发现,少数教师不能公正、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对教师品质进行排序的时候,有44.28%的教师把严格负责排在第一位,有39.32%的教师把公正、民主排在倒数第三位和倒数第二位。极少数教师缺乏公正,有8.74%的教师认为大多数教师不可能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有12.48%的学生认为老师完全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少数教师仍然抱守师道尊严、不可侵犯的传统观念,缺乏民主、平等意识。如被问及老师处理问题时错怪同学时的做法时,有49.30%的学生认为老师坦率地向同学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并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有22.18%的学生认为教师会在事后找机会委婉地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有8.32%的学生认为教师即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不会在同学面前承认,甚至有4.16%的学生认为教师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会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解脱。
可见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培养职业公正和民主、平等的品质是十分必要的。就教师而言,应该通过培训学习等途径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就学校和教育部门而言,应切实转变以学生成绩为主的评价制度。
三、少数教师重智育轻德育,不能主动和学生及家长交流,育人意识不强。
“授业”与“传道”既是教师的根本责任,又是教师的道德义务,二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教师除了“授业”外,还要注意“传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一味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1]“要毫无例外地使所有学生都能热烈地爱科学、爱学习和爱学校。”[2]“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3]然而,调查发现,少数教师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有45.60%的学生认为老师最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有24.96%的学生认为老师最看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少数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关心,学生或家长交流较少。有40.52%的学生偶尔感受或从未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只有25.57%的学生认为老师经常就生活中的问题和学生谈过心,有36.54%的家长认为老师几乎不或从来不以家访或电话方式和家长聊过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或生活状况。
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除了教师自身育人意识偏差之外,还与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偏向于教学成绩有关。只有改变以教学成绩为主的评价制度,扭转高考指挥棒的教育导向,才能使教师真正做到“授业”与“传道”的辩证统一。
四、少数教师人际关系欠佳,缺乏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书育人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个人单打独斗是很难完成的,需要教师团队的通力合作及学校、家长的支持配合。教师团队一般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师身处其中,与本团队其他成员的联系最密切,因此,教师和教研组的关系是教师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发现,有49.51%的教师认为:“教师对教研组有很强的归属感,教研组能促进教师发展。”另有15.53%的教师认为:“教研组和教师间的关系很矛盾,教研组既有对教师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但是,27.18%的教师认为:“教师和教研组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组织关系,对教师个人没有什么实质影响。”甚至6.8%的教师认为:“教研组对教师形成一种压制和束缚,使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受到抑制。”在访谈中发现,集体备课存在重形式、轻落实的现象,少数教师不按照导学案上课,还按照自己的教案和思路上课。
教师能否注重人际交往、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成效。因此。进一步强化教师的团队意识,建设更公平合理的评价制度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第2版:474.
[2]王铁军,方健华.名师成功: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维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5(12).
[3]余保华.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探索,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