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3年6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97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分别是51例和46例。A组给予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B组给予传统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平均退黄时间与血清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 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8.04%,B组是86.96%;A组的平均退黄时间短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于治疗第2 d、第3 d和第4 d的血清胆红素下降情况好于B组,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茵栀黄颗粒;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

新生儿黄疸在临床儿科中较为常见,其临床表现有皮肤巩膜黄染等。新生儿黄疸的病理性原因较复杂,与新生儿缺氧、溶血病、红细胞酶不足、感染和酸中毒等诸多因素有关[1]。新生儿黄疸患者中,早产儿所占比例最大,约为60%,这与早产儿血脑屏障发育不足有关,若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极易造成神经系统疾病,不利于患儿未来发育[2]。蓝光照射治疗是该病的主要疗法,但其常引发患儿贫血、腹泻或是发热等不良症状,预后效果不佳。因此,本文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旨在探究其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3年6月~2016年2月收治的97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分别是51例和46例。A组中,男27例,女24例;日龄为4~21 d,平均日龄(14.12±1.27)d;黄疸发生时间为4 h~24 d,平均时间(11.74±2.15)d;体质量为3.14~4.61 kg,平均质量(3.52±1.40)kg。B组中,男25例,女21例;日龄为5~23 d,平均日龄(14.94±1.35)d;黄疸发生时间为5 h~25 d,平均时间(12.46±2.18)d;体质量为3.25~4.67 kg,平均质量(3.79±1.31)kg。对比以上数据,不存在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方法 B组给予传统治疗,口服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广东邦民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4021835),剂量为5 mg/kg/d,分3次服用。进行蓝光照射治疗,连续治疗8 h/d。A组给予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蓝光照射治疗方法同B组,加用茵栀黄颗粒(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50262)治疗,3次/d,1 g/次。1个疗程为7 d,治疗1疗程后,观察疗效。

1.3观察指标 观察血清胆红素下降值,下降值越高,恢复越好;观察平均退黄时间,时间越短,黄疸消退效果越好。

1.4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血清胆红素下降到正常水平,黄疸彻底消退;显效:血清胆红素基本下降到正常水平,黄疸基本消退;好转:血清胆红素有明显下降,黄疸出现消退;无效:血清胆红素未下降或上升,黄疸无变化[3]。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SPSS17.0软件加以分析,平均退黄时间和血清胆红素下降值用(x±s)表示,以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以(%)表示,经χ2检验,如果P

2结果

2.1对比临床疗效 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8.04%,B组是86.96%,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平均退黄时间和血清胆红素下降情况 A组的平均退黄时间短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于治疗第2 d、第3 d和第4 d的血清胆红素下降情况好于B组,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儿科中的急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等特点。主要发病原因有:感染因素、溶血因素与围产因素[4]。感染因素病因较多;溶血因素中含有非球形红细胞溶血等症;围产因素有体内出血、宫内窒息等。若诊治不及时,极可能引发神经系统疾病,甚至导致死亡[5]。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途径是降低患儿体内的间接胆红素,其最为普遍的治疗方法为蓝光照射治疗。该方法操作便捷、适用性强,对于不同病因的新生儿黄疸病症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6]。

该病症在中医范畴内被称为"胎黄",主要诱发原因是脾阳不振或是邪毒湿热,主要表现为肝胆代谢红素发生障碍[7]。茵栀黄颗粒的主要成分是栀子、金银花、茵陈、黄岑和大黄,上述中药经清水提醇后,制成颗粒药剂,其功效为温脾化湿、清热利湿[8]。药方中,茵陈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热利湿之功效;黄岑味苦,性寒,具有解毒泻火、清热燥湿之功效;栀子具有除烦泻火、利湿散热之功效;金银花具有补虚疗风、抗炎解毒之功效;大黄具有凉血、泻火之功效。基于中医辨证疗法,应联合使用上述中。

研究显示,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8.04%)高于B组(86.96%)(P

参考文献:

[1]李举,郝晓广.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8(1):121-122.

[2]唐骏.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4):68-69.

[3]伍庭林,伍廷平.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6(12):2042,2044.

[4]从欣,吴缨.茵栀黄颗粒、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及苯巴比妥片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早期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6,8(4):429-431.

[5]颜才进.药物联合短时多次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152-153.

[6]张继侠.口服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2014,4(10):34,35.

[7]林晓珠,蓝允昌.蓝光辅助茵栀黄颗粒联合苯巴比妥钠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J].海峡药学,2015,8(3):168,169.

[8] 钟晓波.茵栀黄颗粒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分析[J].中药材,2015,38(3):64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