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视谈话主持的语域风格和适度冗余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能否得心应手地掌握语用策略,营造“谈话场”是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魅力所在。本文基于电视谈话节目的实例,借鉴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阐释了主持人在话语表达中采取语域风格策略、适度冗余策略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电视谈话节目的语域特征奠定了主持人运用平民性对话、鲜活性话语以及顺势性引导的表达风格;这种情境下,主持人话语的适度冗余是现想现说的需要、信息损耗的需要、受众心理的需要,且适度冗余有其特殊的表达功能。
[关键词] 谈话节目;主持人;语用策略;语域风格;适度冗余
电视谈话节目是由主持人和参与者以演播室为空间,围绕主题即兴讨论的一种电视媒介形态。主要特点是:现场与传播相结合的双向流模式、主持和参与相激发的“场”式化传播氛围、平民性的个性化主持风格、现场呼应的激发性谈话情节。借鉴语言学、传播学、新闻学、播音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基于电视谈话节目运作的现场活动记录,深入研究主持人的语用策略具有重要价值。
一、语域风格策略
语域风格指语言在不同语境中运用的变化及其表达特征。电视谈话节目的纪实性,要求主持人走进社会生活,贴近参与者以及受众,展现谈话节目主持人所具有的独特语域风格。
(一)平民性对话
在谈话节目过程中,从主持人到嘉宾到现场观众,再到电视受众,在“谈话场”的作用下达成观念和情感的沟通。这一与嘉宾聊生活、谈社会、讲趣闻的传播空间,要求主持人的表达富有平民性色彩。因此口语化程度高的主持人,使参与者和受众倍感亲切。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主持人肖东坡,话里话外透着一股热乎劲儿,飘来一阵阵泥土的清新气息,收视率一直很高。在《王学文的绿色梦》里,肖东坡说道:
出道题,考考你!【三字句,短小精悍】买菜怎么办?【自问】有人跟我说啊,【口语色彩的“啊”】这买菜【口语中的重复】要买带虫眼儿的,虫子敢吃咱也没事。【自答1】再就是得闻闻看,有没有农药味。买韭菜啊,【口语色彩的“啊”】不能买太绿的,得买发蔫发黄的。【口语常用词】【自答2】瞧!【口语中的提示语】如今这残留农药把人吓成什么样子了。有没有一种好方法,能方便快捷地检测农药残留呢?阳谷县农民王学文告诉你:有。【口语中的应答语】
当然主持人的口语比日常口语要“略高一筹”。这需要主持人以平民意识,挖掘语言潜力,寻求生动活泼的表达手段,以其特有的音色、吐字习惯、语速特征对日常口语进行加工,给人“这一个”的感受。日常口语的性质是原发态,所说内容多为随意,用词不讲究,组织松散,时有里唆,甚至颠三倒四。节目主持口语的性质是加工态,有强烈的主题意识,用词生动但不流于粗俗,句子灵活但不失之松散,适度冗余但不失之唆。
中央台的《夕阳红》节目中有段开场白,编辑的原稿是这样的:
老年朋友,如果有人向您说:生活从60岁开始,让我们快快乐乐过日子吧!这对您会有怎样的启发呢?其实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离退休以后,一种全然不同的新的生活方式摆在我们面前。心理学家认为,老年人恰到好处的修饰会带来青春的活力……
作为主持人,沈力将之改成:
前些时候,我从《长寿》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拦住太阳的人》。文章的主人公叫黄木兰。说真的,我喜欢这个标题,更为黄木兰同志创造美而吸引。于是我和摄制组的同志们,一起驱车前往天津采访了她。我们的编导赋予了这个节目一个更有新意的标题《人生从60岁开始》。[1]
也许,有人认为原稿在意义上更全面,但这样的主持词太刻板:句子较长,对话性词语少,无个性特征,与受众之间存在“隔膜”。修改过的主持词生动多了,采用第一人称的表述“我……看到、我喜欢、于是我”,使用“说真的”等平民说话的词语,极易感染观众。
与之类似,有一次倪萍做主持,晚会邀请了长跑冠军王军霞。主持词原是这样写的:“神州大地为你喝彩,你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倪萍临场改说:“你真漂亮,啊,真的。当你身披国旗在赛场上向观众挥手示意的时候,我的眼睛始终追着你走,那时我的腰杆跟着你一起挺直了。你真是咱们中国女人的骄傲!”倪萍弃套话不用,采用了“┪摇你”交流方式,用“我”的语言说出了心声,得到了现场的热烈回应。“你真漂亮、啊、真的、我的眼睛追你走、腰杆挺直了”等口语,赢得了良好的交流效果。平民性对话其实就是要避免文绉绉、刻板化,避免故作高深、套话化。
(二)鲜活性话语
主持人的语言是否“鲜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节目的气氛。娱情类谈话节目《非常男女》为谈论婚恋观念开启了温馨的窗口。在分析男女恋爱过程时,主持人胡瓜、高怡平归纳出了四种类型:“欲擒故纵的探戈、爱止乎礼的华尔兹、难分难舍的黏巴达、独立自由的迪斯科。”这种鲜活性话语在收到了很强娱情的效果,同时启迪了人们的进一步思考。
在谈论步入市场经济后某些法律法规滞后的一期节目中,山东经济台主持人王伟是这样来解释嘉宾的观点的:
王:我个人感觉到,这就好像一场球赛。群众这方面,球员这方面,裁判这方面,都很热情,也很有道理。……现在的问题是裁判吹哨的标准,依据的还是过去的一些。现在,双方的球员已经踢到今天,有一些新的踢法,于是产生了一些困惑。这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必然特征。【比喻:依据过去的规则裁判新的球赛】
宾:王伟打的比喻相当生动,也很准确。确实这个事情的发生,就好像用50年代的规章制度、裁判规则来吹90年代的球。【呼应:给予肯定】
在央视的《当代工人》(2003年5月13日)里,主持人骆新与在场观众有段对话:
工:什么是华烽精神,我的感受是一种相互依靠的一种凝聚力。
骆:这个凝聚力,重要的是( )领导做表率,还是( )员工做表率?【常见口语:有省略。而书面语在( )位置有“靠”】
工:一起做表率。【回应:含混】
骆:以前我们就老是【常见口语词:“老是”】听说过这么一件事。【质疑:引用事例】一个外国专家到一个企业参观,他先去了一个食堂,他首先去吃饭。【常见口语语病:“先、首先”连用】企业领导没有这方面准备,觉得外国专家是来看我们设备的,看我们的产品,怎么先去食堂。然后专家就去了食堂,一吃饭马上就把碗筷放下后说【常见口语语病:杂糅】:工人吃这样的饭就不应该干活。下午又去了车间,看了产品。看了以后专家又说了一句话:说【常见口语语病:“说、说”连用】工人干这样的活就不能给他们吃饭。如果这样理解的话,企业的领导看着员工,觉得员工不行,员工我靠不上,那当然这个企业就搞不好。可是企业的员工看领导,觉得企业领导都不行的话【常见口语词:“的话”】,我凭什么好好干?
尽管骆新的普通话不那么标准,话语中的语病不少,但是在场参与者和受众,通过这些幽默风趣的话语,不仅明白了事理,感受更多的是鲜活语言的魅力。崔永元曾说:我们追求即兴,它是保证谈话生机的一个重要基础。话说得太稠,圆润光滑,特别的干净、流畅,天衣无缝,一眼就看得出那是“语言表演”[2]。
(三)顺势性引导
会话结构包括:(1)预示语列。包括宣告预示、邀约预示等。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开场用的是宣告预示语列,如点明话题及介绍嘉宾。(2)轮流说话。对话双方围绕一个小主题一来一往为一个话轮,话轮转换之处起作用的是支配规则。在谈话节目中,体现为主持人的承上启下。(3)插入语列。突破轮流说话规则的随机性插入,可起到说明、强调、提示等作用。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使用预示语列、把握支配规则、恰当运用插入语列,能使谈话节目不断推进。
以下是央视播出的五一访谈节目《新闻夜话•为西部歌唱》(2003年5月11日)的实录,主持人是董雯嫣,现场嘉宾是宁辛、唐剑:
董:现在来到演播室的嘉宾,第一位是中国第一位女性体育节目主持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宁辛曾经在青海电视台工作了半年,对那片土地她有话要说。另一位嘉宾是中央电视台《军事天地》节目主持人唐剑,他创造的第一是在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位穿军装的主持人。……【宣告预示:介绍嘉宾】
董:说到西部的话,不知二位有没有一些共同点?【邀约预示:设问】我知道宁辛在青海呆过半年,那唐剑有没有去过西部,我就不知道了。【邀约预示:给唐话题】
唐:我在西部有许多经历……【回应:陈述西部经历】
董:在西部的军人,跟在城市里驻守的军人有区别吗?【发问:军人区别】
唐:我在青藏线上遇到战士向我敬酒……【回应:陈述事件】
董:你觉得你不喝他们会失望吗?【发问:唐的感受】
唐:是的……我最后喝了。【回应:陈述结果】
宁:实际上酒能把你和当地人的感情联系起来。【嘉宾插入语列:既说明对事件的看法,又表明自己要参与对话了】
董:说到西部,都谈到一个酒。很奇怪,酒和西部的人的性格和那片土地的特点是不是密不可分的?【设问:酒、性格、土地的关系】你们都是北京人到西部来的感受。【自答:北京人到西部的感受】
……
董(问宁):你不像唐剑一样去过西北,也去过西南。你没有去过西南是吗?【插入语列:通过疑问,给宁话题】
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在宣告预示语列时运用“赞誉原则”。然后通过“唐剑有没有去过西部”把话题给了唐剑。在主持人与唐剑交谈之中,宁辛插话了。主持人设问“酒、性格、土地是不是密不可分?”,是对宁辛插话的认可。接着,主持人运用“支配规则”,通过插入语列“你没有去过西南?”把话题转给了宁辛。
二、适度冗余策略
“冗余”指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重复性话语。一方面,针对有些主持人喋喋不休、重三倒四,强调用语的“简洁性”有其道理。另一方面,如果过分强调用语“简洁化”,难免导致一些主持人时有套话,甚至不像是交谈中的正常说话。实际上,自主持人节目产生以来,正是因为习惯于用书面语式的“简洁化”要求电视节目主持的用语,直到现在仍有一些主持人的表述几乎是“书面语的有声版”。显然,这种“无冗余”的语言方式不适应谈话节目的传播语境。
(一)现想现说需要冗余度
陈建民指出:“口语就是人们在现想现说的情况下,借助各种辅助手段的口头语言,基本上是用非正式讲话的风格说出来的话;它包括口语本身(指零零碎碎的话),也包括口语表达(指连贯的话)。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书面语是口语的加工形式,它们各自按照不同的规律发展下去,成为既相同又不相同,既接近又不接近的两种言语的功能体系。”[3]
用简洁方式传达信息,只是媒介用语的一种方式,而且主要出现在书面语中。在交谈节目中片面追求刻板式“简洁”,不仅使主持人很难轻松地进入真实口语状态,而且会导致谈话节目语言和平民生活语言出现隔膜。口语按照“现想现说”的自然法则运作,恰当地运用冗余,才能为真实谈话提供正常的空间,充分发挥现想现说的口语智慧和表达个性。
(二)信息损耗需要冗余度
哈特曼说:“语言就是利用冗余信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为了保证理解,总是给出比实际需要多得多的信息。”[4]为保证理解,说话者总会给出比实际需要多的信息。一期50分钟的节目,如果预期传递100%的信息,但由于用语“简洁”,观众可能只吸收了30%。反之,如果主持人适度增加 “冗余”,预期信息传递80%,似乎少了,但观众吸收的却可以达到60%。
主持人要考虑如何以最佳方式取得交谈效果,“必要信息”和“冗余信息”的平衡是重要的表达技巧。只提供“必要信息”,听者往往听之不知全义,甚至导致误解、失解。从信息传播的过程看,话语行为在编码―发送―传┑荨接收―解码过程中,其中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信息损耗。为了便于“接收―解码”,给出比“必要信息”多的冗余信息,以稀释信息浓度完全必要。
(三)受众心理需要冗余度
现代社会由于工作繁忙,人际关系趋于淡漠,而内心又希望能通过某种方式弥补缺乏交流的缺憾。电视谈话节目正是摸准了受众心理,才跳出了刻板说教的套路。谈话节目中的适度“冗余”,既可以为沟通添加油,又可以缓解参与者和受众的情绪。如果以“简洁”作为语用方式,难免与人们的期待背道而驰。另外,口语说出即逝,参与者和受众接受和理解现场谈话内容有一个过程,有时需要补充相关信息,包括主持人前面话语中已经出现过的信息。这与书面语的接受截然不同,阅读者可以再翻阅前面的文字,即有可能进行自我寻求的“冗余”信息。
事实上,人们的日常话语,每天都包含大量“冗余”信息,因为不运用“冗余”就等于不会说话。谈话节目直面人的种种思想和情感,应该展现人性中自然而真实的一面,包括话语行为中的自然而真实的“人性”。在还生活以真实状态的理念下,恰当地运用“冗余”信息,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关怀、娱情,以满足受众了解社会、学习经验、缓解压力的目的。
(四)适度冗余的有效功能
考察话语信息是否“冗余”要在特定语境当中。尽管“合作原则”中的“量的准则”要求用语简洁。但会话含义理论同时指出,违反量的准则可以产生特殊的语用效果。冗余性辞格“故复”就是故意反复运用同义话语,以引起对方注意。在电视谈话节目中,有些话看似冗余,却有着加以强调、巧妙过渡、渲染情绪、营造氛围的功用。
以下是央视《为什么36万一顿饭?》(2003年1月16日《新闻夜话》),主持人陈大会与嘉宾吴际(北京听郦馆饭庄西安分店总经理)的谈话:
陈:你们有没有物价欺诈?有没有牟取暴利?【质疑:是否欺诈】
吴:没有,绝对没有。因为什么呢?我这个酒店,那天吃那顿饭时,我开业才3个多月。就是说还是很清白的一张纸。【回应:否认】
陈:我知道你们那一天的那一桌饭菜。很多客人啊只是[ZZ(Z]动了一下筷子[ZZ)],然后就不再吃了[ZZ)],只是欣赏了一下。【第一次说】举个例子,比如有一道菜叫龙须凤卷,是用上百条鲤鱼的须子做出的这么一道菜【第一次说】。
吴:对。【回应:肯定】
陈:那么这样的菜只是看一看,然后动一下筷子,就不再吃了。【第二次说】我在汉语辞典上找到了这样一个词,叫“暴殄天物”,它的意思就是任意地糟蹋东西。“天物”指的是自然界里的各种东西,你觉得这个词用在这里合适吗?【重复;引用;疑问】
吴:我觉得不合适。只有在五、六十年代合适,在现在这个……【回应:否认;辩解】
陈(打断):你是说在六十年代的时候?【质疑】
吴:五六十年代,刺激经济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经济的发达。你看在西方……【回应:继续辩解】
陈(打断):你是说一百条鲤鱼杀掉,把它们的须子拿下来炒成一盘菜?【第二次说】然后只是动了一下筷子,然后就欣赏一下,【第三次说】然后这个菜就扔掉了?【反诘】
吴:这也是一种饮食文化。我觉得,这也是一种饮食文化。【回应:正面回答】
画线部分是表述的重复。主持人的用语并不“简洁”,在这短短的交谈中,两次提到“鲤鱼须子菜”,三次提到“动一下筷子,就不再吃了”。作为一位优秀的主持人,陈大会是故意违反“量的准则”,使用冗余信息迫使对方做出正面回答。
日常话语的主要功能是宣泄情感、协调关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等。谈话节目虽以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为主,但观众收看却往往难免为了娱乐。[5]这就意味着,运用话语的娱情元素逗得大家开心一笑,引发感情共鸣,也是主持人的任务,甚至是更高要求。而娱情元素的渗入,就免不了要在节目中说出一些“废话”,用来放松情绪、营造趣味。
既然从语用策略角度可以肯定适度“冗余”的合理性,那么评判主持人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尺就是“冗余”度的把握。适度“冗余”既包括为故意重复,也包括运用语言游戏和生动的段子,当然主持人的话语都不应缺少加工环节。
[参考文献]
[1] 吴郁.节目主持艺术探[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142.
[2] 鲁景超.真话实说――名主持人访谈录[M].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55.
[3] 陈建民.汉语口语[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2.
[4] R R K 哈特曼,等.语言与语言学词典[M].黄长著,等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293.
[5] 陈犀禾.当代美国电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164.
[作者简介] 邱雪玫(1974― ),女,江苏徐州人,南京师范大学2008级博士研究生,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