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网络语言中的无厘头现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网络语言中的无厘头现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无厘头文化和网络语言双双成为中国当代社会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网络语言的产生与无厘头文化的出现是相辅相成的,新的语言环境产生新的文化。本文试图通过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陈述无厘头这种文化现象产生的背景根源以及基于此而在网络语言中得以广泛存在的基础,来摸索出网络语言中的无厘头现象的一个大致定位。

关键词:网络语言 无厘头 文化

一.基于文化心理基础的情感性--无厘头的基础

在影视戏剧中,无厘头的表现样式一般是被放在喜剧的范畴之中来研究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是一种艺术形式,艺术是对现实事物的模仿,而喜剧则是对丑恶可笑的事物的模仿。

因此,如果说"喜剧"这个概念总会时不时将我们带入到一种跨文化式的哲学探讨之中,那么与之相比"幽默感"这个概念则能促使我们更多地对无厘头的基于文化背景的情绪直观予以关注,这更有助于我们把握这一现象。事实上,我们毋宁可以说,喜剧之为喜剧,首先在于观众能体验到"喜"的情感,也即是一种幽默好笑的情绪。近代汉语中,幽默是由林语堂从英语的humour音译过来的,humour一词来源于拉丁文"humor",原意指体液,在这种解释当中我们已经看到这一点,那即是幽默感是基于一种生理相关性的情感体验。无厘头自然也是首先源于一种幽默感,正如作为无厘头文化代表的周星驰所说,"思想在电影里很重要,但是故意去显示自己的思想就很没有必要了。我拍片子当然是第一要给人看,要使人看完了笑。"因而无厘头存在的首要原因是能给个体带来一种安慰和。

而这种体验与人群自身的文化心理特质是密不可分的。相同的一个幽默体验,有人乐在其中,有人却无动于衷,我们对于这种情况已经司空见惯了。尽管我们知道,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取决于个体差异的,但仍需对其文化差异的因素予以足够的重视,有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那就是读到一则笑话的时候能很容易判断出它是 "本土"的还是"舶来"的笑话。撇开其特异性不谈,我们说任何人的情感体验都是根植于自身所由的文化背景的,人是社会性的人,人的情感体验同样也是内化了的社会文化的体现。"任何文明的文化模式都利用了所有潜在的人类意图和动机所形成的大弧形上的某个片断。"[1]

二.网络语言反应文化心理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无厘头这一现象在中国的网络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对此我们需要对网络语言进行一番考察。按照索绪尔的理论,言语活动等于语言加上言语。一方面,人们通过言语来表达感知,传递信息;另一方面,语言被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整体性的塑造了出来。而不同的群体的言语习惯又彼此是有差异的,这不仅体现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甚至同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语言差异上,同时也体现在一个地区不同社会群体的语言差异上。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地理区段内,不同群体--老人与年轻人,男人与女人,工人与农民--的言语习惯是不尽相同的。一方面,这与其受所属社会群体的语言习惯是密不可分的,另一方面其所处的环境所塑造的认知思维方式也使得其更易接受某种特定的言语习惯。人创造了语言,同时语言也在塑造着人。尽管准确地理清这种因果关系的来龙去脉极为困难,但至少我们可以确定,不同的认知思维方式是与不同的言语习惯相对应的。同样的道理,网络语言作为二十世纪以来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人们的文化心理在这一时期所发生的巨大改变。

网络语言是一种言语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不能简单的以好坏区分,网络语言的流行本身就值得研究,予以重视。网络语言不是偶然的、孤立的现象,而是有着强大的社会基础作为支撑。

三.无厘头的特征及与网络的关系

以下两个特征在无厘头于网络语言的盛行之中是尤为值得注意的:

(一)多样化的表现样式

而无厘头制造笑的方式又是不拘一格的,它可以通过故作事态,装腔作势等手段使人们发笑,例如很多年轻人在网上聊天的时候自称"朕""老衲"以及"我对你的敬意如黄河江水,连绵不断,一发不可收拾。"等夸张的表现手法。也可以通过完全展开无需理由又无可穷尽的形式化设计来表现,比如"青蛙是保守派,坐井观天;而癞蛤蟆是革新派,想吃天鹅肉。"也可以通过拼贴与杂糅来表现自己的韵味,例如网络用语"I服了U"这种近乎恶搞的方式也成为无厘头的表达样式。

而这种多样化的表达样式显然能使得无厘头在满足现代人追求个性多元的方面拥有强大的活力,不会因为拘泥于某种范式而走入发展的死胡同。

(二)与传统的冲突

如果说前两点蕴含于无厘头的内在规定之中,那么与传统的冲突则是它的现实影响。无厘头与现实或者说与传统的冲突表现在与传统逻辑的背离,对传统价值的消解以及对传统道德的解构等诸多方面,比如调侃唐僧在遇到妖怪时候的一声"oh, my god!"在那个时代,唐僧原本是不可能说出这种话的,而将这种不可能的情况纳入到幽默的素材之中无疑对我们传统的观念是种挑战。试想,当无厘头调侃"唐僧在唱卡拉OK"或者"白毛女之所以那么白是因为用了汰渍洗衣粉"的时候,难道传统会对此无动于衷吗?因而与此同时,无厘头又获得了"不知所云""乱七八糟""低俗趣味"等标签。而这一点,也正是无厘头现象在网络上得以风靡的一个原因所在。因为客观的事实是,无厘头现象已经表现了自身强大的适应力,并且拥有数量庞大的以年轻人为主的行为群体,不管"传统"如何地反对,它本身都是不可能单纯地在这种反对中消亡的,客观的挤压与排斥必然会将其导向排斥势力薄弱的领域,而网络的迅速普及则无疑迎合了它的这一需求。

"一点正经没有"的网络无厘头文化,通过年轻人的不断演绎,随意使用调侃、玩世不恭与插科打诨的反诘,以集中到一点以改变对事物以往的看法的另类眼光,营构了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网络"思辨性"言说模式。颠覆了传统的言说模式。

网络语言是传统语言的延续和变异,在这种继承之中,网络语言形成了自己的凝聚方式--尽管有很多违背传统语言的地方,其也正是为此而获得了"不规范"等评价--而已然形成的这种凝聚方式也有了自己的不规范的"规范",适合它的便被吸收从而延续下来,不适合的变被沙淘掉。无厘头文化凭借它的"笑"以及它的不拘一格的表现样式在网络语言中扎根生存,并广泛传播了开来。

四.结论

"无厘头"文化体现出了当下的青少年与其父辈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没有经历过战争与贫困的时代使得他们摆脱了父辈的沉重感,而崇尚"无厘头"式的轻松与自由。然而经济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又使他们难以逃脱竞争的压力。而这种竞争的压力对于他们构成了一种新的"苦难",在快乐与苦难这对矛盾的双重冲击下,融合了平民与英雄、欢笑与眼泪、隐忍与释放的"无厘头"文化无疑是一种最贴近其心理的精神食粮。

"无厘头"文化是一种基于社会文化心理背景的新生文化现象,以其强大的社会适应力吸引众多人参与其中,同时因为对互联网的适应而使得其在网络上的表达尤为引人注目。对于这种新生的事物,无论在价值上我们对之做出何种判断,都不妨碍它已然固存的现实,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的价值要远远大于仅仅出于传统的道德情结的情感性的打压,事物不会只在它的讨伐声中覆灭,而是必须要接受历史眼光的正确审判。

参考文献:

[1]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李瑞(1989-),女,安徽亳州人,兰州大学2012级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传播学。王朝阳(1990-),女,黑龙江同江人,兰州大学2012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