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缜密思维轻松解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缜密思维轻松解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该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并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具体说来要做到:读、看、找、画。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审题;培养能力;数学教学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审题是对情节和数量的理解,在解答应用题时,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和数量关系,知道题目中讲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时怎样的,并且能找出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和需要解答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条件。小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强弱,在对应用题的解答中,不少学生常因审题不细、题意不清而造成了列式错误。我们周围的一些教师也往往仅注重于解题方法的指导,而忽视了学生的审题习惯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了见题就列式,问什么设什么的定向思维。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良好的读题习惯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

1、认真仔细,读准确。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低中年级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同时,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低年级学生很容易“马大哈”,我要求学生看清有几个问题,如果有两个问题,直接在下面空白处画好分割线,学生解答了第一问,看到分割线知道要继续解题。很多学生只做一问的毛病就根除了。在读题时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因为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仔细读题,逐步提高读题能力。

2找关键字词,理解题意:在读题审题的过程中抓住重难点是学会审题的最高境界。学生一旦能在读题的过程中能找到的重点词和关键句,并能在此处仔细品味、认真思考,从中发现文字背后的含义,便会达到融会贯通的意境。比如,二年级乘除法应用题,看见每份数,找份数和总量,看求什么,学生比较容易找到每份数,找到每份数(如每天找几天,每辆车找几辆车,最后找总量)想关系式。每份数x份数=总数。反过来用除法。在读题过程中找到相关的信息与问题。二年级熟悉了这样的解题思路,三年级的单价和总价,四年级的速度和路程,都可以参照这个方法。举一反三,学生看到此类信息,就会很熟练地在题目中找出已知的数量,要求的数量,想相应的关系式。在题目中找有意义的信息。学生自然就能轻松解题。例如五年级解方程,许多题目问什么直接设X,但不少题目,如甲地到乙地共300千米,汽车和货车从两地相向而行,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70千米,汽车比货车多行多少千米?找相关信息:路程、速度、时间,缺了时间,所以未知数应该设时间是X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题目中隐含的信息。时间x速度=路程。根据这个关系式,学生很快解得时间的数据,自然就轻而易举解出汽车比货车多行的路程。在读题的过程中审题,在读题的过程中思考探索,找出隐含的信息,扫除解题障碍,轻松解题。

二、培养分析题目的能力

审题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拥有的,它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在学生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审题能力,需要在做题时不断的列出模板,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解题、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让学生在清晰的思路下,逐渐掌握在审题过程中应当注意到的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审题能力。学生在教师指导的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反复思考和巩固,不断发展,形成长期的学习习惯。在审题的过程中,将重要的信息圈画出来,标记一些记号,提醒自己在做题时注意到这些信息,合理的思考这些重要信息,在解答过程中,利用好这些重要信息。最后便是对题目的反复推敲,通过对题目关键字、词的分析和推敲,掌握题目的中心意义和考核方向。学生在审题过程中,要通过反复、认真的推敲题目,进而真正明白题目的意思,将题目变得简单化。例如,母鸡有24只,是小鸡的4倍。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谁4倍?母鸡4倍,而小鸡是1倍,求小鸡应该用除法。题目(1)车上有20人,车子到站下去了5人,又上来了8人,现在有几人?题目(2)车子到站下去了5人,又上来了8人,车上有20人,车上原来有几人?通过读题、审题,学生发现这是不同的两道题。题目(1)求现在的人数,而题目(2)求车上原来的人数。教师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发现题目每句话中所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在审题时,一定要缜密思维,不能简单地理解字词的意思,要分析题目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以及事情的经过,培养良好的思考分析习惯。

三、培养动手操作的习惯

解题是一个对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输入,处理,输出的复杂过程。数学语言的精炼,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学生的审题难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对于应用题表述的数学术语,比如“行程问题”中“相向而行”,“相背而行”,可以通过线段图,根据题目的描述,画出相应的线段图,从而变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又如,铺地砖,例题:一个长方形客厅,长5M,宽4M,铺边长30CM的地砖,需要多少块?不少学生直接用地砖的面积除客厅的面积,得到223块。如果用画一画的方法,模拟应用题的情节,数量关系,直观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发现长铺满需要17块,宽铺满14块,共需要238块地砖。当然238块符合生活实际。学生在操作中探索,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题意,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不仅能学知识,而且能学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总之,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断得到激发,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审题训练中观察、比较、判断,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经常提醒学生要养成审题的习惯,交给学生科学的审题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审题方法,独立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